根據最新安徽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安徽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安徽考生上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70至441分,位次為220605至8378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安徽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70至441區間才能上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一、安徽考多少分能上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安徽考生上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7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0605名;
2、2021年安徽考生上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7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7920名;
3、2020年安徽考生上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7391名;
4、2022年安徽考生上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786名;
5、2021年安徽考生上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4755名;
6、2020年安徽考生上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4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5731名;
二、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安徽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376 | 220605 | 省政府 |
2022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431 | 83786 | 省政府 |
2、2021年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270 | 217920 | 省政府 |
2021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454 | 94755 | 省政府 |
3、2020年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396 | 177391 | 省政府 |
2020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441 | 95731 | 省政府 |
一本b類和二本a類哪個好
一本b是招生生源較好的一般本科院校。二本a為一般本科院校。具體選哪個還是看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以及未來的人生計劃。
一本b和二本a學校綜合實力不一樣。一本A類是指全國重點院校和實施“211工程”項目的院校以及參加第一批錄取的院校。二本B類院校為本科院校分校或近幾年批準從專科升為本科的院校。
大學本科,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一般由大學或學院開展,極少部分高等職業院校已經開展應用型本科教育。本科教育重于理論上的專業化通識教育,應用型本科側重于應用上的專業教育和實際技能教育,學生正常畢業后一般可獲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
醫學類二本大學排名整理
排名 | 學校名稱 | 院校類型 | 批次 |
1 | 安徽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2 | 大連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3 | 福建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4 | 河北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5 | 廣東醫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6 | 昆明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7 | 廣東藥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8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9 | 山西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10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11 | 廣西醫科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12 | 成都醫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13 | 徐州醫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14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15 | 遼寧醫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16 | 西安醫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17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18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19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醫學類 | 二本 |
20 | 貴陽醫學院 | 醫學類 | 二本 |
三、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是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國有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是江蘇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學校的前身蘇南工人技術學校創建于1953年,是新中國第一所電子類中等專業學校,1960年更名為無錫無線電工業學校。2002年8月,國家級重點中專無錫無線電工業學校和創建于1997年的國家級職教中心無錫市錫山職教中心合并,實現了人才培養層次的提高和建制的升格,邁上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新征程。68年來,學校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休戚與共,走出了一條堅持與探索、繼承與創新、奮斗與超越交相輝映的科學發展之路,8萬多名校友秉承“養正修能”的校訓,弘揚“立德樹人”的校風,生生不息,薪火傳承,展示了學院的文化底蘊和辦學理念,反映了學校的整體價值追求。新的歷史時期,學校正努力建設以物聯網技術融合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信息特色鮮明、一流企業認可、人民滿意的高水平高職名校。 學校坐落在美麗的太湖之濱無錫市,現設有藕塘和東亭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165畝,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擁有實驗實訓教學儀器設備1.8億多元,圖書75萬多冊,目前注冊在校生12000多人,現有教職工620人,其中高級職稱198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職工398人,專業課教師“雙師素質”比例達90%以上。 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水平“雙師”素質教師隊伍。現有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教學名師1人,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領軍人才1名,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9名,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4名、骨干教師培養對象19名,“六大人才高峰”項目資助培養對象3名。省級優秀科技創新團隊3個,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社科優秀創新團隊培育點1個,市級名師(技能大師)工作室4個。柔性引進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以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擔任學校戰略發展顧問,聘請了800多名企事業單位的管理、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 學校專業設置和專業方向緊密契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學校現設有微電子學院、智能工程學院、汽車與智能交通學院、物聯網工程學院(信息安全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商學院、建筑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士官學院、基礎課部、體育部、海外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共15個教學機構。現有招生專業38個,其中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2個、省品牌專業2個、省重點建設專業群4個、省骨干專業5個、省特色專業3個,高職本科貫通培養“4+0”“3+2”專業6個,士官生培養專業2個。學校建設智能物聯網、集成電路、智能制造、汽車技術服務、智慧商業專業群,協同發展智慧建造、數字創意設計與制作專業群,形成以物聯網技術融合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信息特色鮮明的專業集群。學校主持建成“微電子技術”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牽頭制訂“微電子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國家專業教學標準2個。 學校注重課程建設和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獲評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江蘇省在線開放課程18門。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獲獎3項、江蘇省職業院校信息化大賽(教學大賽)中獲獎42項,江蘇省微課大賽獲獎25項。建有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2個,省級實訓基地6個,立項建設江蘇省產教融合集成平臺1個。 學校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施“千日修養,萬人創星”素質提升工程,積極打造“修養軒”素質培育項目,實現萬名學生在校千日“日日修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大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為學生提供教育管理、幫困助學、權益維護、學務管理、就業指導等“一站式服務”,竭誠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完善“獎、勤、助、貸、減、免、補”幫扶機制,并探索資助育人體系。近年來,學生參加各項競賽佳績頻傳,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9項、“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特等獎、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冠軍、全國集成電路設計大賽一等獎、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機電技能賽項一等獎、國際紅點概念榮譽獎2項等。“讀百部好書”活動榮獲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無線電測向運動隊成立以來,獲得國家級比賽獎項150多項、省級比賽獎項400多項,2018年獲第十九屆世界無線電測向錦標賽二等獎1項。 學校堅持需求導向,產教深度融合。牽頭組建了“中國職業教育微電子產教聯盟”和“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物聯網產教聯盟”。學校與中興通訊、華虹微電子、華潤微電子、瑞士GF、北京精雕、日本三菱、福建三鋒(福耀集團)、海克斯康、保時捷中國、東風雷諾、聯想集團、北京新大陸、神州數碼、安谷科技、海瀾集團等398家國內外一流企業緊密合作,校企共建蘇信?海瀾學院等9個產業學院,開展深度合作項目245項。近年來,學校獲得“2017年度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2018年度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2次獲得“年度中國校企合作好案例”獎,獲得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培訓項目3個,江蘇省產教融合集成平臺建設項目1項,連續5年獲評“無錫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組合項目”共計9項,無錫市現代學徒制重點建設項目1項,獲評無錫市骨干職業教育集團1個,2次榮獲無錫市職業院校產業發展貢獻獎。 學校積極與地方企事業單位開展交流與合作,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承擔企業橫向項目150多項,完成各類知識產權250多項。近年來,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廳科技支撐計劃、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省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0多項。學校建有江蘇省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無錫精智模具技術研究院等研發平臺。每年為社會、企業培訓2萬多人次,學校依托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開展自考助學(專接本)教育,暢通人才培養方案,架設學生成長立交橋。 學校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國際產能合作。聯合老撾萬象賽色塔綜合開發區、磨丁經濟開發區,分別設立“老撾賽色塔蘇信培訓中心”和“老撾磨丁經濟特區蘇信培訓中心”,輸出蘇信優質教育資源,支持多國經濟社會建設。著力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招收來自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加納、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44名留學生。學校連續獲得江蘇省政府設立的“留學江蘇政府獎學金”。先后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愛爾蘭、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印度、泰國、老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機構建立友好交流關系,拓展師生境外交流學習渠道,每年以多種形式開展師生海外研修項目。 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的辦學成績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學校獲得“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校園”“江蘇省高等學校和諧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全省教育紀檢監察先進集體”“江蘇省五一勞動獎單位”“江蘇省高等學校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江蘇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省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示范中心”“江蘇省文明食堂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宿舍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獲評“江蘇高校綜合考核第一等次”、2019年獲評“省屬高校紀委工作考核第一等次”,并獲“中國高職50強”。2020年獲評教育部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稱號。 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新華日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 (2021年3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