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安徽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武漢晴川學院在安徽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安徽考生上武漢晴川學院的分數在289至420分,位次為263119至3595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安徽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89至420區間才能上武漢晴川學院。
一、安徽考多少分能上武漢晴川學院
1、2022年安徽考生上武漢晴川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6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2351名;
2、2022年安徽考生上武漢晴川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3119名;
3、2021年安徽考生上武漢晴川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9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3189名;
4、2020年安徽考生上武漢晴川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3631名;
5、2022年安徽考生上武漢晴川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4446名;
6、2021年安徽考生上武漢晴川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414名;
7、2021年安徽考生上武漢晴川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0926名;
8、2020年安徽考生上武漢晴川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9581名;
二、武漢晴川學院在安徽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武漢晴川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61 | 132351 | 省教育廳 |
2022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289 | 263119 | 省教育廳 |
2022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494 | 42064 | 省教育廳 |
2022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290 | 154446 | 省教育廳 |
2、2021年武漢晴川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44 | 131203 | 省教育廳 |
2021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294 | 213189 | 省教育廳 |
2021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37 | 37414 | 省教育廳 |
2021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371 | 140926 | 省教育廳 |
3、2020年武漢晴川學院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70 | 123631 | 省教育廳 |
2020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395 | 177986 | 省教育廳 |
2020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18 | 35955 | 省教育廳 |
2020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420 | 109581 | 省教育廳 |
錄取分在450到500分的大學排名
序號 | 學校 |
1 | 西安工程大學 |
2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3 | 廣東財經大學 |
4 | 集美大學 |
5 | 西交利物浦大學 |
6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7 | 中北大學 |
8 | 海南醫學院 |
9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10 | 山東財經大學 |
11 | 陜西中醫藥大學 |
12 | 湖南工商大學 |
13 | 大學名稱 |
14 | 燕山大學里仁學院 |
15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
16 |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
17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提檔線是什么意思
提檔線是招生院校按照提檔比例提取考生檔案的最低線,不一定是學校的最終錄取線。
在同批次錄取的院校中,由于報考人數不均衡,各校的提檔線會有很大差異。熱門的院校,提檔線很高;冷門的院校,提檔線較低,甚至會低于批次線。
院校一般按120%提檔,這是為了避免因各種情況而錄不滿的情況出現。鑒于此,過了提檔線不代表就一定會被錄取,僅僅是可能性很大而已。
簡單地講,考生的高考成績超過了批次線,但沒有達到所報院校的提檔線,電子檔案就不能投放,也就不能參加該校的錄取;考生高考成績正好跟某校提檔線一樣,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被錄取。提檔線只能決定考生的檔案能不能投給學校,與考生能不能被錄取沒有必然的聯系。
三、武漢晴川學院最新介紹
武漢晴川學院的前身為武漢大學舉辦的武漢大學珞珈學院。2017年4月,學校更名為“武漢晴川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學校現為中國教育改革創新示范院校、湖北省轉型發展試點本科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基地、湖北省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訓)基地,連續五年獲評為湖北最具影響力民辦本科學校、中國高水平民辦大學。 【辦學基礎設施一流】 學校占地面積千余畝,主校區位于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中華科技產業園,坐落在4A級龍泉山風景區,校園背靠龍泉山,面朝梧桐湖,依山傍水,空氣清新、四季如畫,被公認為“最美大學校園”之一,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場所。學校建有現代化、功能齊全的教學區、實驗實訓區、學習休閑區、住宿生活區、體育運動區。其中現代化的教學大樓、近百個設備先進的實驗實訓室,可同時容納13000人上課或實驗實訓;花園式的學生公寓,均配有獨立衛浴、空氣能熱水器、空調等設施,光纖網絡全覆蓋;學生食堂(安裝中央空調)被譽為武漢高校中“最質優價廉”的食堂,金融服務網點、醫院、超市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學科專業特色鮮明】 學校現設會計學院、商學院、計算機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北斗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外國語學院、傳媒藝術學院、設計工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部、公共課部等10個學院(部),42個本專科專業,涵蓋經、管、工、文、藝、教育學6個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近13000人。學校在全國同類院校中率先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現有2個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已招收6屆),1個“楚天學者計劃”設崗學科,播音與主持藝術、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4個專業獲評為湖北省本科高校一流專業,會計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獲批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建有管理類、計算機類、傳媒藝術類等多個應用型專業集群,2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學校在全國同類高校中率先設立北斗學院,開辦導航與位置服務、物聯網應用等相關專業。 【師資力量雄厚】 學校堅持共享武大優質資源,高起點辦學。各二級學院院長均由武大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教師團隊中,教授、副教授教師占比近40%,碩士、博士學歷教師占比近90%,博士生導師及享受國務院或省政府津貼等專家學者近40人。學校還自主培育了一批“湖北省青年崗位能手”、“湖北省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學科競賽“優秀指導教師”和高素質的“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聘請了一批企業高管、高級工程師等行業精英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 【人才培養成果豐碩】 學校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堅持協同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在全國同類高校中率先推行分級教學、分段分類培養,努力搭建“橫向能拓展、縱向能提升”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獲湖北省政府第八屆教學成果獎。學校先后與美國TI公司、阿里巴巴、萬豪國際、人福醫藥及湖北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等近百家知名企業、行業協會開展合作,打造校企合作“航母”,成立產學研戰略聯盟(湖北)人才培養基地,開辦“金融證券”、“會計信息化”、“網絡營銷”、“傳媒藝術”、“工業機器人”等近20個應用型人才培養實驗班,學生畢業后,優先就業。 就業創業:學校積極推進就業“一把手”工程,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4%,畢業生質量獲社會和用人單位廣泛認可。晴川學子還可與985、211高校學生一樣,擁有在當代集團及旗下各上市公司和名企的就業機會,每年大批晴川學子被優先錄用。近百名畢業生通過自主創業,企業資產超千萬,部分資產過億。 考研深造:2010年以來,考研錄取率逐步提升,大批晴川學子考取英國劍橋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研究生。 學科競賽:近年來,學生在全國電子設計競賽、全國軟件大賽、全國電子商務挑戰賽、全國廣告藝術大賽等國家級競賽中的獲獎成績居同類院校前列。 雙證融通:學校具有國家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資格,實施“1+x”證書制度,學生在校期間可獲多個國家職業資格技能證書,提高就業競爭力。 專升本教育:學校具備“普通專升本”招生資格。專科學生畢業后,可參加學校組織的專升本考試,學校根據考試成績自主劃線錄取。 【獎助體系完善】 學校率先在全國同類高校中成立了教育基金會,資金主要用于扶貧濟困,支持優秀學子創業,獎勵品學兼優的晴川學子等方面。學生獎、助、貸、免、勤工助學體系完善。每年發放各類獎助學金近千萬元,獎助覆蓋率達到40%。 【校園文化濃郁】 學校設立了萬瑞興文化藝術基金,全力打造以“美麗晴川、大愛晴川、魅力晴川、特色晴川、平安晴川”為特征的一流校園文化;成立了晴川藝術團(下設舞蹈團、民樂團、流行樂團、合唱團等10個分團),20多位國家級藝術名家加盟;成立了晴川書院,國學名師、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李敬一教授任院長,開設“國學大講堂”,弘揚國學國粹;組建了湖北省大學生京劇團、當代美學與文化研究所、全國高校首支中國女子圍棋甲級聯賽隊、賽艇隊、足球隊。現有學術類、實踐類、藝術類、體育類、公益類社團近50個,形成了“愛尚晴川”、“金秋文化藝術節”等十大品牌活動,師生在全國及湖北省大學生文化藝術節中多次榮獲一等獎。 【對外交流廣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國際化辦學,通過聯合開展“2+2”本科雙學位教育、“4+1”“3+1+1”本升碩碩士教育、交流生、文化交流等多種形式,先后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有關高校開展教育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