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北京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北京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北京考生上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的分數在608至623分,位次為7567至5720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北京高考考生需要考在608至623區間才能上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一、北京考多少分能上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1、2022年北京考生上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6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030名;
2、2022年北京考生上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綜合(物)最低分需要61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780名;
3、2021年北京考生上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6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621名;
4、2021年北京考生上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綜合(化)最低分需要6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500名;
5、2020年北京考生上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綜合(物)最低分需要6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733名;
6、2020年北京考生上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6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603名;
7、2020年北京考生上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綜合(化)最低分需要61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451名;
8、2020年北京考生上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綜合(史 或 物)最低分需要62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720名;
二、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北京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北京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北京 | 綜合 | 化 | 本科 | 608 | 7567 | 教育部 |
2022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612 | 7030 | 教育部 |
2022 | 北京 | 綜合 | 物 | 本科 | 614 | 6780 | 教育部 |
2、2021年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北京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610 | 6621 | 教育部 |
2021 | 北京 | 綜合 | 化 | 本科 | 611 | 6500 | 教育部 |
2021 | 北京 | 綜合 | 物 | 本科 | 612 | 6353 | 教育部 |
3、2020年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北京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北京 | 綜合 | 物 | 本科 | 616 | 6733 | 教育部 |
2020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617 | 6603 | 教育部 |
2020 | 北京 | 綜合 | 化 | 本科 | 618 | 6451 | 教育部 |
2020 | 北京 | 綜合 | 史 或 物 | 本科 | 623 | 5720 | 教育部 |
高考錄取后注意事項
1、檢查并保管好錄取通知書,不要有損壞和污漬,最好復印幾份留作備用。
2、錄取通知書的郵件里,還會有學校的基本資料,要仔細閱讀,為報道做好準備。
3、被錄取后會有錄取院校的新生班助或者老師聯系學生,告知基本的入學事項。如果一直沒有收到消息,可能是聯系方式有誤,可以主動聯系學校。
985院校排名
985院校排名 | 學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全國院校排名 |
1 | 北京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1 |
2 | 清華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2 |
3 | 上海交通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3 |
4 | 浙江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4 |
5 | 武漢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5 |
6 | 南京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6 |
7 | 復旦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6 |
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8 |
9 | 華中科技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9 |
10 | 中國人民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10 |
11 | 天津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0 |
12 | 北京師范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0 |
13 | 西安交通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2 |
14 | 吉林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3 |
15 | 山東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4 |
16 | 國防科技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14 |
17 | 中山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5 |
18 | 南開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6 |
19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7 |
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8 |
21 | 四川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9 |
22 | 同濟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0 |
23 | 廈門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1 |
24 | 北京理工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2 |
25 | 東南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3 |
26 | 華南理工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4 |
27 | 大連理工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5 |
28 | 華東師范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5 |
29 | 中南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6 |
30 | 西北工業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6 |
31 | 中國農業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8 |
32 | 東北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9 |
33 | 湖南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0 |
34 | 電子科技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0 |
35 | 蘭州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2 |
36 | 重慶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4 |
37 | 中國海洋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8 |
38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1 |
39 | 中央民族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85 |
三、華北電力大學(北京)最新介紹
華北電力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重點建設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學科群,全面開啟了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新征程。 學校1958年創建于北京,原名北京電力學院。學校長期隸屬于國家電力部門管理。2003年,學校劃轉教育部管理,現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電力集團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組成的理事會與教育部共建。學校校部設在北京,分設保定校區,兩地實行一體化管理。學校現有教職工3千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萬余人,研究生1.2萬余人。學校占地1600余畝,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 六十多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自強不息、團結奮進、愛校敬業、追求卓越”的華電精神,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能源電力人才。學校始終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行業需求,積極活躍在科技創新前沿陣地,攻克了我國電力行業發展過程中多項技術難題,為推進電力科技進步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進入新世紀以后,學校貫徹“學科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特色發展”的方針,緊抓機遇,實現了跨越式快速發展。 學校設有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新能源學院、核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水利與水電工程學院、數理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能源互聯網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等學院,67個本科專業。擁有“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熱能工程”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電氣工程和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兩個學科分別位列A檔和A-檔;“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生態學”“材料科學”“化學”和“社會科學”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學”學科進入全球前70強和前1‰行列;擁有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3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和能源動力碩士、電子信息碩士、工程管理碩士、工商管理碩士等13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形成了培養本科、碩士、博士的完整教育體系。 學校擁有一支積極進取、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991人,其中正高級職務的420人,具有副高級職務的722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雙聘院士10人,其他各類高層次人才百余名,有多支高水平研究團隊。 學校把人才培養作為中心工作,形成了“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求創新”的人才培養特色,成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發起成立“電力行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校企聯盟”。學校現有15個國家級一流專業,1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12門國家級一流課程,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學校積極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在新能源、特高壓、智能電網、清潔煤電、核電等重要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果,現建有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以及29個省部級科技平臺及研究基地,學校入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十五”以來,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縱向課題3700余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400余項。科研經費快速增長,科技論文國際三大檢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位居前列。 學校依托大學理事會平臺,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與國內外100余家大型能源電力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共建“智能電網協同創新中心”“智能發電協同創新中心”“能源互聯網學院”等一批重點校企合作平臺,共同承擔重大研發項目,加快科技成果開發與產業化;學校多方位構建政產學研合作平臺,與20余家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深化交流與合作,在促進區域科技創新、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上取得顯著成效;學校積極推進校際合作,作為主要發起單位參與組建北京高科大學聯盟,實現高校之間的優勢資源共享互補,促進校際協同創新。 學校全力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搭建了世界一流大學合作伙伴網絡和“一帶一路”沿線大學合作伙伴網絡,全面開展學生交流、科研合作等合作項目,設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提高來華留學生規模和質量。學校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主動承擔國家外交任務,承辦了多個國家級援外培訓項目;與俄羅斯莫斯科動力學院等15所海外高校共同簽署“一帶一路”能源學院合作伙伴備忘錄;擔任上海合作組織大學能源學方向中方牽頭院校,建立上海合作組織大學能源智庫;在美國設立的西肯塔基孔子學院是北美規模最大的孔子學院。 2017年11月,學校召開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謀劃了未來一段時期學校發展藍圖:經過五年左右的建設,“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學科整體水平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實現向研究型大學的實質轉型,初步建成特色鮮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此基礎上,再用10—15年時間,到2035年左右,“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學科整體水平進入世界一流前列,全面實現特色鮮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明確了學校總體發展思路是堅持“一個根本”,緊扣“兩大任務”,抓住“三個導向”,突出“四個重點”,即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根本,緊扣立德樹人和提高質量兩大任務,抓住改革創新、特色發展、開放辦學三個關鍵導向,突出學科建設、隊伍建設、科技創新、文化建設四個重點,帶動學校整體水平全面提升。 2018年10月,學校匯聚全體華電人的磅礴力量,成功舉辦了一屆內涵豐富、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甲子校慶。通過召開建校60周年創新發展大會、重新編撰《校史》、評選建校60周年華電人物和杰出校友,展示了辦學成就,弘揚了華電精神,擴大了社會影響,凝聚了發展力量。2019年,學校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主線,以國慶游行思政教育為抓手,以頂層設計推動校內綜合改革為重點,深入謀劃、全面部署,著力推進工作落實落細,全校師生員工理想信念更加堅定,使命感責任感更加強烈,干事創業、攻堅克難的奮進意識更加強化,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更加牢固。 站在繼往開來的新起點,面向欣欣向榮的新時代,學校將以*新時代**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九個堅持”為根本遵循,加快推進“雙一流”特色、高質量建設,全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書寫華電人的“奮進之筆”,為把學校早日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華電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