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外國語大學簡介
北京外國語大學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在三環路兩側分設東、西兩個校區,是教育部直屬、首批“211工程”高校、“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北外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外國語高等學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國抗日軍政大學三分校俄文大隊,后發展為延安外國語學校,建校始隸屬于*領導。新中國成立后,學校歸外交部領導,1954年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1959年與北京俄語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外國語學院。1980年后直屬教育部領導,1994年正式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外獲批開設101種外國語言,歐洲語種群和亞非語種群是目前我國覆蓋面最大的非通用語建設基地,是教育部第一批特色專業建設點。學校形成了以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為主體,文、法、經、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按照時間先后,學校開設語種包括俄語、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波蘭語、捷克語、羅馬尼亞語、日語、阿拉伯語、柬埔寨語、老撾語、僧伽羅語、馬來語、瑞典語、葡萄牙語、匈牙利語、阿爾巴尼亞語、保加利亞語、斯瓦希里語、緬甸語、印尼語、意大利語、克羅地亞語、塞爾維亞語、豪薩語、越南語、泰語、土耳其語、朝鮮語、斯洛伐克語、芬蘭語、烏克蘭語、荷蘭語、挪威語、冰島語、丹麥語、希臘語、菲律賓語、印地語、烏爾都語、希伯來語、波斯語、斯洛文尼亞語、愛沙尼亞語、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愛爾蘭語、馬耳他語、孟加拉語、哈薩克語、烏茲別克語、拉丁語、祖魯語、吉爾吉斯語、普什圖語、梵語、巴利語、阿姆哈拉語、尼泊爾語、索馬里語、泰米爾語、土庫曼語、加泰羅尼亞語、約魯巴語、蒙古語、亞美尼亞語、馬達加斯加語、格魯吉亞語、阿塞拜疆語、阿非利卡語、馬其頓語、塔吉克語、茨瓦納語、恩得貝萊語、科摩羅語、克里奧爾語、紹納語、提格雷尼亞語、白俄羅斯語、毛利語、湯加語、薩摩亞語、庫爾德語、比斯拉馬語、達里語、德頓語、迪維希語、斐濟語、庫克群島毛利語、隆迪語、盧森堡語、盧旺達語、紐埃語、皮金語、切瓦語、塞蘇陀語、桑戈語、塔瑪齊格特語、爪哇語、旁遮普語。學校秉承延安精神,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目前已開齊與中國建交國家的官方用語。
2、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好的專業名單
國家級特色專業(11個):西班牙語、阿拉伯語、非通用語種群(波蘭語、捷克語、羅馬尼亞語、匈牙利語、保加利亞語等18個語種)、非通用語種群(僧加羅語、土耳其語、斯瓦西里語、豪薩語、西伯萊語等17個語種)、英語、德語、俄語、日語、法語、新聞學、外交學3、北京外國語大學所有的專業名單
教學系部 | 專業設置 |
---|---|
英語學院 | 英語語言文學、翻譯 |
國際商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工商管理、會計學、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俄語學院 | 俄語語言文學 |
歐洲語言文化學院 | 波蘭語、捷克語、羅馬尼亞語、匈牙利語、保加利亞語、阿爾巴尼亞語、瑞典語、意大利語、塞爾維亞語、芬蘭語、荷蘭語、斯洛伐克語、克羅地亞語、希臘語、挪威語、丹麥語、冰島語、斯洛文尼亞語、愛沙尼亞語、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和馬耳他語 |
亞非學院 | 越南語、老撾語、柬埔寨語、緬甸語、泰語、馬來語、印尼語、僧加羅語、韓語、土耳其語、斯瓦希里語、豪薩語、印地語、烏爾都語、希伯來語、波斯語、菲律賓語、索馬里語、尼泊爾語 |
高級翻譯學院 | 英漢同傳、復語同傳(包括法英漢、日英漢、俄英漢、西英漢、朝英漢復語同傳) |
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 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科學*與共產主義運動(包含當代中國*和國外*和左翼運動兩個專業方向) |
國際關系學院 | 外交學 |
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 | - |
法學院 | 法學 |
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 | 國際新聞與傳播 |
德語系 | 德語語言文學 |
法語系 | 法語 |
日語系 | 日語 |
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系 | 西班牙語、葡萄牙語 |
阿拉伯學院 | 阿拉伯語 |
海外漢學中心 | 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包含國際文學與文化關系研究、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和跨文化與翻譯研究三個專業方向) |
藝術研究院 | 中國傳統戲劇對外傳播研究 |
計算機系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國際組織學院 | 國際組織人才培養 |
體育教研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