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平仄音之分,簡單說,漢語拼音中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可以根據上下聯最后一個字讀音來判斷,上聯是仄聲,下聯是平聲。
對聯要注意聲律相對,判斷上下聯是按照最后一個字的平仄聲來區分的,上聯是仄聲,下聯為平聲,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悅耳動聽。
例如:“千好萬好年年好,一順百順事事順”前句為上聯,后句為下聯!附: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
平仄起源
一、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二、傳統
按傳統的說法,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