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下午好,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本次黨支部書記培訓的心得體會。我是來自公共衛生學院教工一支部的楊瑾。
我所在的支部由勞動衛生學教研室和學院辦公室兩個部門組成,目前共有正式黨員10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名,行政管理人員2名;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黨員6名,副處級以上黨員1名;45歲以下黨員9名,因此教工第一支部是一個由中青年業務和管理骨干組成的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目前勞動衛生學教研室的黨員占全體教職工的73%,在教學科研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支部成員近5年共承擔科研課題25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2項。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黨員教師每人承擔2項及以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具有講師職稱的青年黨員教師每人承擔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由牛僑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實現了本學院重點項目零的突破,科研團隊累計資助額度達到800余萬元。近5年發表SCI文章38篇,本支部黨員獲山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次,三等獎2次,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次,中華醫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1次;主編和副主編“十二五”、“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主編《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雙語教材1部,發表中英文專著3部,獲批專利2項。2018年3月30日《中華預防醫學雜志》刊登題為“2010-2017年職業衛生與職業病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分析”的文章,文中指出“山西醫科大學勞動衛生學教研室2010-2017年職業衛生與職業病領域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數居全國之首”。
從上面這些數字大家可以看出確實這些年學科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成績背后的隱憂也逐漸顯現。比如學緣結構不合理,大部分老師的本碩博教育經歷都來自山西醫科大學;沒有標志性高被引論文,近年來雖有幾篇Top期刊文章發表,但在學科公認的1區期刊中尚沒有山西醫科大學知識產權的產出;研究方向單一,勞動衛生學主要研究作業環境中有害因素對工人健康的影響,山西作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工人在作業過程中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化學、物理和生物性有害因素,但目前我們的關注點僅僅放在了幾種化學污染物上;上一輪學科評估我們處于C+的位置,如果找不到突破口,那我們的排名很有可能會下滑。上面提到的種種問題歸根結底與我們的固步自封、隨遇而安有很大的關系,如何破除這些阻礙學科發展的狹隘封閉思想是支部所有黨員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總結了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時也提出改革開放再出發。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學科建設學科發展亦然。山西省委提出的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活動也為我們的學科建設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推動力。
通過兩天的培訓以及小組討論,我們系統地學習了大討論的背景、意義、任務、方法和保障措置,此次大討論實施方案以“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為主題,重點聚焦“六個方面”,緊密結合“兩轉”基礎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使命任務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思想工作實際,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實踐導向,增強改革決不能落后的信念,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增強勇于擔當作為的自覺,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創新再發力、開放再提質、工作再抓實,為全面提升我省改革開放質量和水平,譜寫新時代*山西篇章提供強大動力、營造良好氛圍。
接下來的活動實施階段恰逢國家自然基金申報的沖刺時期,我們要把開展大討論與科研工作結合起來,一并部署、一并研究、一并推進,確保活動扎實有序推進。切實破除僵化保守、因循守舊、封閉狹隘、資源依賴、隨遇而安和慵懶散漫。對標國內國際一流學科,加大學術交流,依托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培訓項目,鼓勵教師黨員“走出去”,到國外知名學府深造學習,并且加大對學成歸來教師的考核,避免出現流于形式的問題;在大討論中,結合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過程中生產條件改變,工人面臨的生產性有害因素變化的情況下,我們應該轉換科研思路,真正發揮我們學科為人民服務,為廣大勞動者服務的宗旨。
在討論活動中作為支部書記,我要切實擔起“第一責任人”責任,做好安排部署、組織協調、推進落實等工作,同時,要把自己擺進去,帶頭參加學習研討、帶頭查找解決問題、帶頭推動成果轉化,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確保大討論取得實實在在成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奮發有為的狀態,為山醫百年華誕獻禮,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學型醫科大學而努力奮斗!
2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
1月24日?26日受組織部委派,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山西省‘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高校黨支部書記示范培訓班”,這兩天,和各位領導一起參加了學校“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黨支部書記集中培訓班,認真聆聽了教育廳吳俊清廳長和校黨委張俊龍書記作的動員輔導,觀看了《*在山西》等專題片,參加了一系列的專題輔導,參與了組內的討論,深刻地認識到省委組織的在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是貫徹落實*關于改革開放再出發和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是我省為全面提升改革開放質量和水平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推動黨建工作提質增效,強化政治建設的重要方法。通過學習,感受頗深,現匯報如下:
一、改革是要求,改革的目的是促進更好地發展。
1978年12月18日,我們黨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的偉大征程。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提醒我們,只有不斷改革才能持續發展,只有不斷改革,才能逐漸縮小差距,只有不斷改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張書記在動員輔導時也指出,為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學型醫科大學的發展目標,也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校動?院動?人人動等,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
二、創新是方法,創新要以解放思想為前提。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解放思想是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沒有不間斷的解放思想,就不會有改革開放的累累碩果。無論是全面深化改革、適應經濟新常態,還是貫徹新發展理念,都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應對、解決前進路上的新情況、新問題。*強調: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進一步強調: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解放思想就要堅決破除等、靠、要等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善于用創新思維謀劃工作。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也啟示我們: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現代國家的競爭,主要是綜合國力競爭,根本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創新興則國家興,創新強則國家強,創新久則國家持續強盛。張書記也指出我們學校也進行了一系列創新,醫教協同、醫工聯合、醫療大數據、創新創業教育等,都大大地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對個人發展而言,科研要求新意、教學方法需要改革、工作也需要新亮點,同樣離不開創新。
三、奮發是精神,奮發需要高標準敢擔當。
改革創新的部署已展開,如何將這項工作貫徹落實下去,這就需要廣大黨員具有敢于擔當的意識、主動擔當的勇氣、能夠擔當的信心、善于擔當的能力和積極擔當的行動,否則,再好的部署也會落空,再好的目標也難實現。擔當既是一種政治責任,也是一種行為操守。有責任、敢擔當,才能干好工作、做出成績,有所發展。*指出:“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工作標準高低,體現格局品位,決定事業成敗;工作高標準是政治要求,是崗位責任,是歷史擔當。高標準就要敢于跟別人叫板、跟自己較勁;就要勇于和先進比成績、爭名次;就要擁有“不進是退,慢進也是退”的進取意識,不奮起直追就沒有出路;就要在思想上先人一層、目標上先人一步、行動上先人一拍。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把工作標準定位在干到最好,在拼搏進取、追求卓越中展現忠誠擔當。校黨委制定發展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學型醫科大學的目標,制定兩個一百名的工作思路,就是高標準敢擔當的典范。
四、有為既是行動也是成效。
有為就要求廣大黨員有所作為,就是要做好分內應當做的事,承擔好應當承擔的義務,完成好應當完成的任務,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牢固樹立“守土有責,知責思為,為出其效”的責任感,不推諉、不陽奉陰違、不慢作為。只有有所為,才能有為,才能取得效果;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勇于擔當、積極作為,才能促進發展,實現最初目標。我校2018年醫工結合發展戰略取得了豐碩成果、醫教協同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國際化辦學亮點頻現等等,都在逐步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1月19日,科睿唯安發布的最新一期ESI數據顯示,在全球前1%的5870個研究機構中,大陸高校249所,我校列185位,我校國際排名3081位,較上期進步159位,進步幅度在全國上榜高校中居首位。對個人而言,只有沉下心來,心無旁騖,踏踏實實做研究、教學、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成績。
讓我們不斷解放思想,敢想敢為,不斷發展,為早日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學型醫科大學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