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福建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湖南工程學院在福建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福建考生上湖南工程學院的分數在462至515分,位次為62495至1267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福建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2至515區間才能上湖南工程學院。
一、福建考多少分能上湖南工程學院
1、2021年福建考生上湖南工程學院:歷史(歷史+選考化學)最低分需要51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215名;
2、2022年福建考生上湖南工程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最低分需要48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2495名;
3、2022年福建考生上湖南工程學院: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7180名;
4、2021年福建考生上湖南工程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最低分需要4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748名;
5、2021年福建考生上湖南工程學院: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748名;
6、2021年福建考生上湖南工程學院: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5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681名;
7、2020年福建考生上湖南工程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9452名;
8、2020年福建考生上湖南工程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769名;
二、湖南工程學院在福建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湖南工程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08 | 16440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482 | 62495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84 | 61293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91 | 57180 | 省政府 |
2、2021年湖南工程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選考化學 | 本科 | 513 | 15215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23 | 12672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483 | 61748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83 | 61748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09 | 48681 | 省政府 |
3、2020年湖南工程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 | 462 | 60634 | 省政府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 | 487 | 49452 | 省政府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本科 | 515 | 13769 | 省政府 |
二本壓線生可以上公辦二本嗎
二本壓線生不一定能上公辦二本。根據二本線劃定規定,一般高考試卷評卷工作結束后,文科和理科按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后根據當年二本招生人數,包括外省和本省院校,按照1:1.2劃定二本分數線。
總結一下,一是劃定二本線的時候多出了20%的名額,二是二本和三本合并,現在的二本線就是以前的三本線。所以說剛過二本線離上一所公辦二本還差得不少,并不是說過了二本線就一定能上公辦二本了。
軍校體檢的視力標準
軍校對視力的要求分為指揮類專業和技術類專業的要求。
1、報考軍校的指揮、潛艇、水面艦艇、坦克、測繪、雷達專業的考生,每一眼裸限遠視力要求必須在4.9(0.8)以上。
2、報考軍校技術專業考生,每一眼裸眼遠視力要求須在4.8(0.6)以上;或一眼裸限遠視力在4.7(0.5)以上、另一眼裸眼遠視力在4.9(0.8)以上;或每一眼裸眼遠視力在4.6(0.4)以上,矯正視力每一眼在4.9(0.8)以上為合格。
3、考生有紅綠色弱、色盲和隱斜視超過15度者也為不合格。
4、眼球突出,眼球震顫,眼肌疾病,運動障礙,顯性斜視,不合格。內隱斜超過10,外隱斜超過5,上隱斜超過2,除指揮、水面艦艇、潛艇、空降、裝甲、測繪、雷達軍校專業外合格。
5、角膜、鞏膜、虹膜睫狀體疾病,瞳孔變形、運動障礙,不合格。但是不影響視功能的角膜云翳,角膜緣外非進行性翼狀胬肉,除軍校指揮專業外合格。
6、晶狀體、玻璃體、脈絡膜、視網膜、視神經疾病,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不合格。
如果你的專業是飛行員,那么軍校要求你的裸眼視力必須在5.0以上。而且這種視力是天然的,通過手術矯正的也會被淘汰掉。軍校其他專業有著不同的視力要求,雖然要求很高,但其他專業還可以矯正視力,唯獨這種駕駛類專業不行。
三、湖南工程學院最新介紹
湖南工程學院坐落于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故鄉湖南省湘潭市,是湖南省人民政府舉辦的本科院校。學校是教育部“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實施高校;是湖南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首批“2011計劃”入選高校、湖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湖南省本科一批招生單位。 湖南工程學院于2000年6月由原湘潭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始創于1951年,隸屬于原國家機械工業部,是全國示范性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湖南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始創于1978年,隸屬于原湖南省紡織工業廳)合并組建而成。1958年至1963年,湘潭機電高專的前身“湘潭電機學院”曾開辦過5年本科教育。 學校2000年在全國地方高校中率先確立了應用型本科辦學定位,形成了鮮明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學校是“全國工程應用型本科教育協作組”副組長單位、“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應用型本科院校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普通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全國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應用型高校國際交流分會”理事單位和“湖南省普通高校新工科建設協作組”副主任單位。2007年,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8年,通過教育部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學校現有主校區和南校區2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830畝,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學校依江傍湖,環境幽雅,墨韻書香,是湖南省“園林式單位”“文明高等學校”“文明校園”。 學校緊密對接區域經濟和機電、紡織行業發展需要,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形成了電氣、機械、紡織、化工、管理、信息等優勢專業群,涵蓋工、管、文、理、經、藝六個學科門類。現設有20個教學科研單位、52個本科招生專業、2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擁有湖南省“雙一流”建設應用特色學科8個;教育部“卓越計劃”實施專業8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2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3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學校現有國家級實踐教育平臺4個,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級創新創業平臺32個,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優秀實習基地25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57項,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1項、省級一流本科課程32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省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示范實驗室(中心)9個,建有3個現代產業學院。金工實習基地是教育部確定的全國高校金工實習教學指導人員培訓與考試中心。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工程,現有教職工1284人,其中專任教師1078人,高級職稱教師399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955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71人。全國模范(優秀)教師3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教育部、教育廳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6人;省級教學名師、省部級優秀教師1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4人,“湖湘高層次人才”、省“*”、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等省級人才90余人;省級教學團隊、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1個。 學校積極推進科學研究,大力提升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擁有省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省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研平臺24個;省級校地合作基地1個,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3個。近五年,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3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5項、橫向科研項目1007項,科研經費總額4.9億元,獲科研成果獎勵32項(其中省部級16項),授權專利569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843篇,出版學術專著35部。學校大力加強產學研合作,先后與546家企業開展了產學研合作,產生經濟效益超過200億元。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戰略,深入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是湖南省最早開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高校之一。已與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3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設了2個本科專業的國際合作教育項目。2019年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 學校始終立足湖南、面向全國、服務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歷經70年工程教育積淀、21年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11年“卓越計劃”的深度實施、10年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機電、紡織行業和社會經濟建設輸送了18萬多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面向未來,學校將在*新時代**思想指導下,貫徹落實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精神,繼續弘揚“鍥而不舍,敢為人先”的校訓精神,秉承“團結、嚴謹、誠信、創新”的優良校風,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應用型本科辦學定位,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全校師生員工將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全面推進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大力加強“雙一流”建設和新工科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科技創新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為全面建成特色鮮明高水平工程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數據截止至2021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