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福建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福建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福建考生上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60至326分,位次為116773至6161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福建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60至326區間才能上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一、福建考多少分能上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福建考生上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2、2021年福建考生上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36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616名;
3、2022年福建考生上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4、2021年福建考生上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2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6773名;
5、2020年福建考生上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6、2020年福建考生上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3062名;
二、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福建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2021年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專科 | 366 | 61616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專科 | 260 | 116773 | 省政府 |
3、2020年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專科 | 326 | 63062 | 省政府 |
錄取分在450到500分的大學排名
序號 | 學校 |
1 | 西安工程大學 |
2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3 | 廣東財經大學 |
4 | 集美大學 |
5 | 西交利物浦大學 |
6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7 | 中北大學 |
8 | 海南醫學院 |
9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10 | 山東財經大學 |
11 | 陜西中醫藥大學 |
12 | 湖南工商大學 |
13 | 大學名稱 |
14 | 燕山大學里仁學院 |
15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
16 |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
17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每年填報高考志愿的時間什么時候
每年高考填報志愿時間大概在高考成績公布后的3天后開始,就是考試結束后約20天左右的時間,具體每個省份可能相差幾天。高考志愿在不同的省份是有不同的填報時間的,所以考生要時刻關注本省高考志愿填報時間,以免因為時間的原因,而耽誤志愿的報考。
高考志愿是分批次錄取的,本科和專科的填報時間不同,甚至不同的本科批次都有不同的志愿填報時間。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批次錄取結束后才開始進行下一個錄取批次。所以考生一定要時刻關注高考志愿填報時間。
高考志愿填報時間每年都會根據高考錄取工作的實際情況來作出一些調整和變化,但是變化不會很大,考生想知道高考后多久填報志愿,也可以去本省市的考試院,參考一下去年的志愿填報時間。
三、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設立的國有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校創建于1952年,地處“九省通衢”的華中重鎮武漢市,毗鄰武漢·中國光谷,是華中地區的唯一一所生態類高校,培養美麗事業建設者的搖籃;是世界技能大賽突出貢獻單位、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校,也是湖北省優質高職院校、湖北省技能型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湖北省十大職業教育品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和湖北省大學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占地面積729畝,校外實習基地11000畝,校舍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近4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近1億元,圖書館藏書67萬冊。建有林業3S技術、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原子吸收、攝影測量、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化學分析檢測、植物組織培養、茶葉加工及審評、環境工程、水處理技術、生物綜合、環境工程虛擬仿真、園林植物繁育、園林植物造景、風景園林設計、園林工程施工、花藝設計、藝術壓花、生態規劃與修復、古建筑設計與施工、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價、BIM實訓、招投標仿真、項目管理仿真、室內設計、木材工藝、家具制作、精細木工、雕刻與產品設計、數媒設計、工藝美術、形體禮儀、器樂聲樂、生態旅游、智慧旅游、餐飲服務、婚慶策劃、數字傳媒、茶事服務、財務云共享、智慧物流、新商科、京東雙創孵化、物聯網應用技術、信息安全、云計算、大數據、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數控加工、工業機器人應用、PLC可編程控制系統、虛擬工廠等100多個設備先進的校內實訓室和基地,建有武漢地大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生態工程設計研究院、林業與生態文明研究所、新華三數字工匠示范學院、紅帽學院、甲骨文軟件學院等“產學研”融合的院所,以及林業調查規劃、園林景觀設計、賽石園林古建大師、創美裝飾設計、非遺傳承、生態旅游、佳影傳媒、婚慶策劃等10余個工作室,并建有120余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學校現有教職工658人,其中專任教師508人,有博士生導師、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等高級職稱人員177人,楚天技能名師16人,“雙師”素質教師386人;教師中取得博士、碩士學位的有294人,6名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名教師享受湖北省人民政府專項津貼,3名教師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教師被評為全國林業和草原教學名師。近幾年,學校教科研成果豐碩,主持或參與省部級以上教科研項目300余項,獲得各類科技獎勵9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1項,出版學術專著和國家規劃教材500余部,發表國內外學術論文1700余篇。 學校現有生態環境學院、園林建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信息機電學院、旅游管理學院、中職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通識教育部、繼續教育學院等8院1部,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開設了林業技術、園藝技術、藥品生物技術、茶葉生產與加工技術、茶藝與茶文化、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環境工程技術、風景園林設計、園林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古建筑工程技術、環境管理與評價、工程測量技術、建筑室內設計、家具設計與制造、藝術設計、藝術教育、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大數據與會計、木工智能裝備應用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森林生態旅游與康養、婚慶服務與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現代物流管理等30余個專業。其中,國家骨干專業5個,國家級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1個,國家級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全國職業院校林草類重點專業1個,湖北省林業職業教育品牌專業3個,省級品牌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楚天技能名師”設崗專業16個,湖北名師工作室1個,湖北省職業教育技能名師工作室2個。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林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工程科技學院、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等科研院所(校)合作共建專業及實訓室,與武漢林業集團、中鐵五院、武漢華測、湖北九森、太子山林業、賽石園林集團、普邦園林、萬千花境、京東集團、遠洲集團、浙江橫店影視集團、新華三集團、萬華集團、芯慧聯、中達電子、木德木作家居、武漢一家一歐標、上海博思等100多家大型企業深度合作,現共建有53個現代學徒制的訂單班,實現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積極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全力打造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在校內建立有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目前先后有60余家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入駐;近三年畢業生供不應求,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普遍獲得社會廣泛認可和用人單位的好評。 學校堅持以高職教育為主體,同時與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聯合開展非全日制專升本學歷培養, 學生可同時獲取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并授予學士學位。近幾年,學校每年還有大批優秀畢業生通過“專升本”考試進入長江大學、江漢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湖北師范大學、湖北民族大學、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經濟學院、湖北警官學院、湖北文理學院、湖北工程學院、湖北科技學院、黃岡師范學院、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等本科院校繼續進行全日制學習深造。 黨的十九大提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需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學校將緊緊圍繞“質量立校、特色興校、改革活校、創新強校”的辦學思想,踐行“心修自然,強技養德”的校訓,堅持黨建引領,聚焦雙高目標,深化三教改革,把握四項關鍵,強化五育并舉,走行業特色發展之路,行開放開門辦學之策,把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職業院校作為不懈追求的目標,譜寫新時代學校工作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華誕獻禮。(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