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甘肅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甘肅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甘肅考生上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分數在160至291分,位次為119331至5360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甘肅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60至291區間才能上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一、甘肅考多少分能上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1、2022年甘肅考生上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1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2687名;
2、2021年甘肅考生上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1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2216名;
3、2020年甘肅考生上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2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9331名;
4、2022年甘肅考生上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最低分需要34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3607名;
5、2021年甘肅考生上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最低分需要31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522名;
6、2020年甘肅考生上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最低分需要2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8176名;
二、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甘肅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甘肅 | 理科 | 專科 | 160 | 112687 | 省政府 |
2022 | 甘肅 | 文科 | 專科 | 341 | 53607 | 省政府 |
2、2021年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甘肅 | 理科 | 專科 | 160 | 112216 | 省政府 |
2021 | 甘肅 | 文科 | 專科 | 319 | 60522 | 省政府 |
3、2020年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甘肅 | 理科 | 專科 | 250 | 119331 | 省政府 |
2020 | 甘肅 | 文科 | 專科 | 291 | 78176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是高考前填還是高考后
高考志愿是高考高考后填。
高考成績公布之后大家需要關注的就是,自己的高考成績在自己所在省份的排名,然后確定自己想要上的專業,根據專業排名選擇一所自己成績符合的大學,高校的招生簡章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通過高校的招生簡章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學校的辦學環境,學費、招生計劃等相關內容。
高考志愿都是考后知分填報,即在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后填報志愿。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選報的院校和專業,是考生的志向、愿望、愛好、個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綜合反映。
據了解,部分重點高校擔心,如果填報志愿時間改在考試成績出來以后,再統一填報志愿,有可能導致高分考生被外地名校尤其是清華北大等校“一網打盡”,而一般院校也希望能錄到一部分高分考生。但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考生和家長則表示,考試成績出來后,再填報志愿,能讓考生進入最符合自己理想的高校。
中國最好100所大學排行榜
名次 | 學校名稱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1 | 北京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2 | 清華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3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
4 | 復旦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5 | 中國人民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
5 | 浙江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7 | 上海交通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8 | 南京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9 | 武漢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10 | 中山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11 | 吉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2 | 華中科技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3 | 天津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4 | 四川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5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
16 | 南開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7 | 北京師范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8 | 西安交通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19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20 | 中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0 | 山東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2 | 廈門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3 | 同濟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4 | 東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6 | 東北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7 | 西北工業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8 | 華東師范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9 | 北京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0 | 華南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1 | 大連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2 | 湖南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3 | 重慶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4 | 中國農業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35 | 蘭州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6 | 華中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37 | 電子科技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38 | 西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39 | 河海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40 | 武漢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1 | 西南交通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2 | 北京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3 | 華中農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4 | 北京交通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5 | 西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6 | 鄭州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7 | 南京農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8 | 華東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9 | 蘇州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0 | 南京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1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2 | 東北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3 | 南京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4 | 中國海洋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55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56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8 | 北京郵電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59 | 湖南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59 | 上海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61 | 暨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2 | 合肥工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4 | 南昌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65 | 陜西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6 | 華南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7 | 昆明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8 | 東華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9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0 | 云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71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2 | 上海財經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3 | 福州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4 | 中國礦業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4 | 中國政法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6 | 江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77 | 北京化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78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9 | 華南農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80 | 燕山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81 | 河南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2 | 寧波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3 | 首都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3 | 福建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5 | 浙江工業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6 | 深圳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7 | 浙江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8 | 江蘇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9 | 廣西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9 | 上海理工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1 | 長安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2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2 | 北京工業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4 | 揚州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5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96 | 天津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7 | 山西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8 | 齊魯工業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8 | 中央民族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100 | 太原理工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河北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西南財經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三、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最新介紹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前身是創辦于1919年的原貴州省思南師范學校,曾被譽為“云貴高原上師范教育的一顆璀璨明珠”。學校九易校名,五遷校址,2012年12月升格為專科學校。升格以來,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省級優質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學校、全省高校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評估合格學校、省“雙高院校”立項單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等榮譽。 學校規劃占地1000畝,現有占地面積585畝,規劃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建成面積13萬平方米。設有6個二級學院,附屬幼兒園2所,直屬管理銅仁市旅游學校。開設有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小學美術教育、小學英語教育、小學道德與法治等18個專業,面向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在校生1萬余人,有專兼職教師600余人,專任教師438人,高級職稱136人;專任教師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225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市管專家3人,有教育部師范專業認證專家、省級優秀教師、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省級職教名師20人。 學校秉承百年師范“獻身教育、回報山鄉”的優良傳統,確立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內涵建設、提升特色發展”的辦學思想,凝煉了“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知行合一、終身學習”的辦學理念,明晰了“立足銅仁、面向貴州、輻射武陵”的服務方向,形成了新時代“創新、擔當、拼搏、奉獻”的辦學精神,“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校訓和“樂教樂學、求真求新”的校風。 學校著力強化內涵建設,突出師范教育特色,深入實施“4321”學生專業技能標準,學前教育專業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骨干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群為省級重點專業群,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和美術教育為省級骨干專業,構建了“學前、小教、藝術、文旅、健康”五大專業群。近五年,開發了4門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獲得省級大師工作室、省級黔匠工坊等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工程項目17項,貴州省興黔富民計劃項目10項,在全國、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獎30余項、省級教學優秀成果獎4項,在省級及以上的教學比賽獲獎70余人次。 學校堅持“師范性、地方性、開放性、應用型”辦學特色定位,培養了5萬余名優秀教育人才及眾多行業骨干,先后10次榮獲中央部委表彰,連續四次被貴州省委省政府評為“紅旗文明單位”“雙合格學校”。近年來,學校實施“五個一批”高質量就業工程,畢業生就業率均保持在90%以上,專升本上線率、錄取率逐年攀升。2021年,畢業生考取本科院校達925人,在全省高職高專院校中名列前茅;學前教育、美術學、舞蹈學專業開始本科聯合辦學,首批錄取培養110名本科生;招生區域不斷拓展,生源質量持續提升,錄取分數線接近二本線,一半以上師范專業招生分數線超過本科分數線。 學校高度重視教學科研工作,推進“科教融合”發展戰略,打造科研創新服務平臺,成立大師工作室、黔匠工坊、研究中心等省市級平臺15個。深入實施“125”學前教育發展協同創新計劃,積極參與銅仁市國家級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建設。近五年來,承擔市廳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22 項;獲省級科研優秀成果獎7項,市級哲學社科獎7 項,出版著作教材近60部,發表論文1300余篇。學校獲批“貴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貴州省教育系統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銅仁市幼兒園教師培訓基地”。 學校積極推進對外交流合作,搶抓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機遇,依托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平臺優勢,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與泰國斯巴頓大學、印度尼西亞瑪中大學、馬來西亞沙巴大學等20所國(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面向巴基斯坦、柬埔寨、烏克蘭等9個國家招收國際生,與國(境)外友好高校師生開展交流學習已成常態。深入實施“千人留學計劃”項目,選派300余名學生出國(境)交流學習。扎實開展國別與區域研究和人文交流,打造“留學銅仁·愛在幼專”“銅城黔語·絲露同行”國際教育和文化交流品牌,是省內唯一一所獲批“貴州省華文教育基地”的高職高專院校。 學校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強化立德樹人,創新實施“3456”立體德育模式,積極構建“為仁印記”校園文化體系,以“五種文化”潤心育人工程引領學生成長成才,把大美中華傳統文化、多彩貴州民族文化、壯麗黔東紅色文化、桃源銅仁生態文化、清風校園廉政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形成了以“武陵之春·魅力幼專”文化藝術節、“武陵金秋·激情幼專”體育節、“愛滿武陵·和諧幼專”建校日等系列標志性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師生廣泛參加全國、全省藝術體育大賽,受到社會的一致好評。 立足新時代,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引,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扎實推進“雙高院校”建設,為建設“特色鮮明、貴州一流、全國知名”的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不懈奮斗! (數據截至2021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