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甘肅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福建江夏學院在甘肅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甘肅考生上福建江夏學院的分數在405至506分,位次為57836至1115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甘肅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05至506區間才能上福建江夏學院。
一、甘肅考多少分能上福建江夏學院
1、2022年甘肅考生上福建江夏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2636名;
2、2021年甘肅考生上福建江夏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0609名;
3、2020年甘肅考生上福建江夏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1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7836名;
4、2022年甘肅考生上福建江夏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565名;
5、2021年甘肅考生上福建江夏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720名;
6、2020年甘肅考生上福建江夏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153名;
二、福建江夏學院在甘肅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福建江夏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05 | 52636 | 省政府 |
2022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462 | 13565 | 省政府 |
2、2021年福建江夏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08 | 50609 | 省政府 |
2021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481 | 12720 | 省政府 |
3、2020年福建江夏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18 | 57836 | 省政府 |
2020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506 | 11153 | 省政府 |
退檔有什么影響
不能。退檔后不能被后面的志愿學校錄取,只能參加本批次的征集志愿和下一個批次的錄取。不能錄取的原因:平行志愿下,檔案被前面的院校提取后,又被退檔,那么,就沒有機會再被平行志愿本批次的其他志愿院校提檔。因為平行志愿實行的是一輪投檔,只有一次投檔機會。一旦被退檔,只能加入征集志愿或下一個批次了。
填報志愿:在志愿填報之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好各個院校的往年錄取情況,尤其是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對于已經填報完志愿的同學來說,不要過分擔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另外,可以多留意高校的征集志愿,每年都有部分高校出現補錄機會。
征集志愿:某一批次錄取結束后,針對有些高校沒有招滿人的情況,省里公布補錄的分數線(降分幅度看缺額情況),并公布缺額的學校、專業、人數,供那些還未被錄取的、上了補錄線和要求的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自愿選擇是否重新填報志愿,參加補錄取的做法。
如何查詢高校位次分
以河南為例,如果想報考鄭州大學,可以登錄鄭州大學官網。然后點開分數線,就可以看到近三年的錄取平均分。
查出院校的錄取最低分以后,查出河南一分一段表,看看最低分對應的位次是多少。然后根據所在省份高考一分一段表,找出自己成績所在的位次,根據位次,再對應去年一分一段表,查出自己的興趣等效分數。(大概分值,不可能那么準確)
然后再進入所報院校官網,看自己的等效成績與院校的錄取最低分差別大小,決定是否填報高考志愿。當然高考考生也可登錄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查詢所能填報的院校。點擊按分選大學,輸入賬號、驗證碼,輸入分數,就可以看到能夠填報的院校了。
三、福建江夏學院最新介紹
學校定位:親行業、重開放、創特色的應用型本科大學 學校校訓:博學于文、修身以德 學校精神:創新、拼搏、包容、開放 辦學目標定位:全面提升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將學校建設成為具有明顯辦學特色和示范引領作用的區域一流應用型本科大學 辦學特色定位:傳承閩商精神,彰顯專業特色,做實自貿文章 學科建設定位:做強經管法學科,做優綠色智能工程學科,做特服務產業新興學科,實現多學科協調發展 專業發展定位:對接新興商貿服務、綠色智能工程技術、基層社會治理3大領域,建設財富管理、跨境電商、綠色土木工程、智能光電子、財務審計、現代生活服務6大應用型專業群 服務面向定位:面向福建開放型經濟帶(自由貿易試驗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對臺實驗區)、面向中小型企事業單位、面向城鄉基層 福建江夏學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辦的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于2010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正式建立。4所前身校(福建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福建財會管理干部學院、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福建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分別隸屬于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福建省財政廳、福建省司法廳和中國人民銀行福建省分行,辦學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學校校園規劃面積1388.4畝,主校區坐落在福州地區大學城新校區,校區建設得到世紀金源集團的慷慨捐助。201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與清華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辦好福建江夏學院”作為重要條款之一,明確提出:支持福建江夏學院加快建設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本科大學,在項目、資金和政策上給予重點支持。學校先后獲得省高校黨建工作示范校、省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省級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省級“5A級平安校園”、省級“平安單位”、省級文明校園、省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 學校面向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4852人,歷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現有專任教師總數767人,高級職稱379人占比47.33%,具有碩士學位及以上的教師678人占比88.4%,雙師雙能型教師占比60.1%。各類高層次拔尖人才37人次,全國優秀教師2人;獲省級表彰18人次。聘請48名知名大學和企業、行業精英為學校兼職教授、客座教授。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龍頭帶動作用,不斷強化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現有省級高校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培育)1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應用型學科4個;省級應用型專業群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8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6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6個;國家級金課1門,省級金課75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省級虛擬仿真一流課程4個;省級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平臺5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65個,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項目11個,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級實踐教學基地5個,是省級“互聯網+”培訓機構教育實踐基地、省級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現有13個二級學院和2個教學部,開設41個本科專業,涵蓋22個一級學科和經、管、法、文、理、工、藝等7個學科門類。2017年10月,學校高質量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與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聯合培養金融、會計、法律、建筑與土木工程、集成電路工程、教育管理等6個專業碩士研究生。2018年1月,學校獲批為省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 學校充分發揮親行業、親產業、親地方優勢,不斷強化產教融合。主動對接新興產業和行業產業轉型升級,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設立了裝配式建筑產業學院、財富管理行業學院、資產評估與財務服務行業學院、數字經濟產業學院、聯發產業學院與議和勞動人事產業學院等6個產業(行業)學院;其中,裝配式建筑產業學院是福建省第一個裝配式建筑行業專門院所。學校形成了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多專業的繼續教育辦學格局,獲批福建省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項目培養學校和福建省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項目培養基地。 學校高度重視科研工作,以科研促進學科建設、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服務社會水平的提升。現有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擁有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省重點實驗室、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公共服務平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省級科研平臺21個,擁有省級學會和研究會5個。學校主管、主辦《福建江夏學院學報》《海峽法學》等中文學術CN期刊。 學校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高位嫁接,全面推進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與學校合作辦學的落實。加強與福州大學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積極推進國際化辦學,加大對外合作交流。先后與美國、英國、新西蘭、澳大利亞、法國、白俄羅斯、馬來西亞、泰國、香港、臺灣等國家或地區22所高校簽訂校際合作協議或合作備忘錄。2020年,我校與英國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合作舉辦動畫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獲教育部批準,是我省首個藝術類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同時與英國等高校開展師資學歷提升、學生短期訪學等合作,與CIMA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依托國際教育學院,引入英國高等教育文憑SQA-(HND)AD項目。依托海峽財經學院,與臺灣地區東海大學、中原大學、萬能科技大學等高校實施閩臺聯合培養人才“3+1”“4+0”項目,成立了“福建江夏學院與中原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廳授牌在學校設立“海峽兩岸金融教育培訓基地”。2019年獲批招聘外籍教師和招收國際學生資格。2020年獲批華僑港澳臺學生招生資格。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內涵發展,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努力提升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建設特色鮮明、示范引領的區域一流應用型本科大學而不懈奮斗! (2021年3月31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