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甘肅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哈爾濱劍橋學院在甘肅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甘肅考生上哈爾濱劍橋學院的分數在345至451分,位次為83759至2636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甘肅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45至451區間才能上哈爾濱劍橋學院。
一、甘肅考多少分能上哈爾濱劍橋學院
1、2022年甘肅考生上哈爾濱劍橋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4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759名;
2、2021年甘肅考生上哈爾濱劍橋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9815名;
3、2020年甘肅考生上哈爾濱劍橋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7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1371名;
4、2022年甘肅考生上哈爾濱劍橋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2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367名;
5、2021年甘肅考生上哈爾濱劍橋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3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821名;
6、2020年甘肅考生上哈爾濱劍橋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5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126名;
二、哈爾濱劍橋學院在甘肅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哈爾濱劍橋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345 | 83759 | 省教育廳 |
2022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425 | 26367 | 省教育廳 |
2、2021年哈爾濱劍橋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349 | 79815 | 省教育廳 |
2021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432 | 26821 | 省教育廳 |
3、2020年哈爾濱劍橋學院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376 | 81371 | 省教育廳 |
2020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451 | 28126 | 省教育廳 |
新高考地區能填多少個志愿
以普通類本科批為例:新高考地區(14個省市):
1)福建、江蘇:新高考最多可填40個志愿;
2)廣東、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個志愿;
以上5個省份新高考都是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每個志愿設置6個專業志愿和一個“是否服專業調劑”選項。
3)河北、重慶:新高考最多可填96個志愿;
4)遼寧:最多可填112個志愿;
以上3個省市新高考都是以“專業(類)+院校”為單位,1個專業(類)+院校就是1個志愿,沒有專業服從調劑選項。
5)上海、海南: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24個志愿;
6)北京: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30個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類)作為一個志愿單位,最多可填80個志愿;
8)山東:以“專業(類)+院校”為單位,1個“專業(專業類)+學校”為1個志愿,最多可填96個志愿;
9)天津: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A段最多可填50個志愿,B段最多可填25個志愿。
高考可以報多少個學校和專業
有的省份要求可以填報1~6個志愿,有的省份要求可以填報1~10個志愿。其中部分地區規定一個志愿可以填報1個學校與6個專業或1個學校4個專業等,隨著新高考的實施有的省份志愿按照院校專業類進行填報。
1、北京(新高考)
(多可報30所大學,180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服從專業組內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30個
2、天津(新高考)
(多可報50或25所大學,300或150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服從專業組內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普通本科批次A階段50個,普通本科批次B階段25個。
3、海南(新高考)
(多可報24所大學,144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服從專業組內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24個
4、上海(新高考)
(多可報24所大學,96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4個專業、“是否服從專業組內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24個
5、山東(新高考)
(多可報96所大學,96個專業。)
一個志愿:1個“專業(專業類)+學校”
志愿數量:96個
6、浙江(新高考)
(多可報80所大學,80個專業。)
一個志愿:1個“專業(專業類)+學校”
志愿數量:80個
7、山西
(多可報8所大學,48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8個
8、遼寧
(多可報16所大學,96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16個
9、江蘇
(多可報8所大學,48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8個
10、河南
(多可報6或9所大學,30或45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5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本科一批6個,本科二批9個
11、湖北
(多可報9所大學。)
一個志愿:1所院校、若干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9個
12、湖南
(多可報10所大學。)
一個志愿:1所院校、若干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10個
13、廣西
(多可報6所大學,36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6個
14、重慶
(多可報6所大學。)
一個志愿:1所院校、若干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6個
15、四川
(多可報9所大學,54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9個
16、西藏
(多可報10所大學,40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4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10個
17、陜西
(多可報6或12所大學,36或72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本科一批6個,本科二批12個
18、甘肅
(多可報9所大學,54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9個
19、青海
(多可報12或6所大學,72或36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本科一段12個,本科二段6個
20、寧夏
(多可報4或8所大學,24或48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批本科4個,第二批本科8個
21、新疆
(多可報9或18所大學,54或108個專業。)
三、哈爾濱劍橋學院最新介紹
一、集團概況 集團由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民革中央教科文衛委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導師,北京大學企業家俱樂部理事于松嶺教授于1986年創建。 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由北京大學名譽校董、第十一屆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北京大學企業家俱樂部理事于越博士擔任。 東方劍橋教育集團是覆蓋全學段的高品質、多元化教育提供者。作為國內教育層次最豐富的民辦教育集團,東方劍橋著力打造全程教育,實踐各層次優質教育,并積極探索未來教育。自1986年成立以來,集團不斷拓展教育板塊及覆蓋地域,目前在全國擁有大學、職業院校、中小學、直營幼兒園共170余所,輻射全國39個城市和地區,在校生8萬余人,教職員工1萬余人,創立至今已為國家培養了50多萬各類優秀人才。 東方劍橋致力于凝聚國內外頂級資源與智慧,用教育推動社會發展。集團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及專家保持緊密合作,2018年向北京大學捐建“北京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推動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并與芝加哥大學等海外知名學府開展合作,在項目中實踐先進的研究方法。 放眼未來,集團將不斷推動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創新發展,進一步提升智能教育水平,并繼續探索教育與社會、與環境、與科技的關系,實現教育的無限可能。 二、學校現狀 哈爾濱劍橋學院自1996年由東方劍橋教育集團投資創辦以來,秉承“志藏天地、學貫中西”的校訓精神,踐行“育人為本、質量立校、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遵循“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的辦學宗旨,立足龍江、面向全國,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努力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學校占地面積72.29萬m?,建筑面積44.78萬m?;固定資產總值25.53億元,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722萬元;多媒體教室204間;紙質圖書121.14萬冊,電子圖書155.87萬冊,數據庫38個;實驗室(中心)158個。現有大學生活動中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大學生服務中心、教師發展中心、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等六大中心。 學校設有8個二級學院,3個教學部,共設有28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藝術學、經濟學6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學、管理學為主,學前教育為特色,藝、經、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布局。其中,學前教育專業為黑龍江省重點專業及“黑龍江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前教育學學科為黑龍江省重點建設學科。設有高教研究所、黑龍江省學前教育研究所、中韓學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中國人生科學學會教育信息化專業委員會設立在學校。 目前,學校已獲批成為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創新創業分會理事長單位,硅谷全球創業者學院黑龍江分院、中國雙創黑龍江中心、中國交通在線黑龍江中心4個國際及國家級辦公機構設立在學校。學校建有省內最領先的VBSE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最具特色的教師教育實訓基地、省內覆蓋最全的藝術學院教授工作室,蔚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教育部中瑞智能制造產業學院、騰訊電子商務產業學院及東方劍橋教育產業學院等新型實習-實訓-就業一體化產教融合機構,正在建設東北三省最先進的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基地-智能制造實踐創新中心。為保證學生多渠道實現學業提升,2021年,學校與沈陽工業大學等學校建設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與英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名校簽署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 學校面向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9558人。現有教師586人,自有專任教師中正高級33人,副高級78人,高級職稱占自有專任教師的37.76%;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206人,占自有專任教師的70.07%。近年來,榮獲“黑龍江省高校師德先進集體”3個;“黑龍江省高校師德先進個人”10人;“全省教育系統師德先進集體”1個;近3年,共評選校級教學名師15人、優秀教師95人、優秀教學成果獎35項,教師參加比賽獲得國際級獎2項、國家級獎3項、省級獎13項。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確立了“培養掌握基本理論,靈活運用基本知識(雙基),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強(雙能),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雙創),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雙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4雙”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了“對口企業進校園、技術人員進課堂”的“2進”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制定了“培養規格與企業標準融合、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流程融合”的“3融合”育人規程,初步形成了“423”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以“一院一模式”為導向,培育專業優勢與特色,創新和凝練人才培養模式。六個二級學院分別形成了“三位一體、三雙一通”的學前教育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五融合”的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創新”的電氣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VBSE平臺”理實一體化的經管類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五橫一縱”的藝術類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外語+專業”的外語類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整合全校資源,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形成“五三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即提出創新思維培養、創業精神塑造、創業能力提升“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構建思創融合、專創融合和科創融合的“三創融合”的課程體系;搭建校、省、國家“三級遞進”的賽訓平臺;組建專業導師、創業導師、企業導師“三師引領”的指導團隊;強化信息發布、過程指導、成果轉化“三環相扣”的雙創服務。 近年來,學校通過采取改革創新創業教學管理模式、建立創新創業保障體系與獎勵機制、創新人才培養特色定制班、實施課程思政改革、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等一系列措施,將雙創教育與綜合改革、專業育人、三全育人、實踐育人相結合;實施校、省、國家三級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專項經費扶持,鼓勵學生以雙創項目為基礎進行成果轉化;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高水平學科競賽,初步形成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創新”的教學模式,營造了濃厚的創新氛圍。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在校內共建實驗室,豐富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共建專業,協同培養人才。如學前教育專業與思可教育集團開辦“早教班”,共建“七田真課程實驗室”,聘請企業管理人員為學生主講專業課程和企業文化課程,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汽車服務工程專業與工業化養車首創品牌“大嘜養車”合作共建“虛擬仿真汽車4S店”,設立“大嘜店長班”,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實現“5融合”式人才培養。同時,汽車服務工程專業還與馬來西亞石油公司(馬石油)合作,由企業投資設備和養護機油在校內建設“馬石油劍橋學院汽車養護中心”,讓學生能夠在真實養護場景下進行實習實訓。 學校實施“完全學分制”改革,堅持“學歷證書+多個職業技能證書”(1+X)制度,課程與考證結合,畢業即可持證上崗;設置暑期小學期、開設輔修專業,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突出個性化培養,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競爭力。 學校實施“11334”大學生教育管理工程,把*核心價值體系、創新教育形式融入學生教育全過程,打造“四導”服務體系,引導學習、助導生活、疏導心理、指導就業,培養了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涌現了黑龍江省高校2017-2018年度人物許文超、2017年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代進(先進事跡被收錄到省教育廳《國家獎學金學生風采錄》)、全省高校2016-2017道德模范(年度人物)提名獎王廣盛等優秀學生代表。學校志愿者公益活動常態化,先后榮獲由省教育廳、省文明辦評為“全省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單位”、“優秀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站”和“省十大杰出青年服務集體”等44項榮譽稱號。 學校設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以申請國家助學金;學校協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辦理在校期間免息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或入學后申請辦理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 學校堅持走開放辦學、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發展道路。先后與省內、長三角、珠三角經濟發達區域多家企事業單位合作培養人才,建立教學實踐實習基地261個。近3年,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別為88.27%、89.31%、92.30%,均高于全國高校初次就業率平均水平。學生畢業后創業、出國深造、海外就業、考研升學、進入國企、500強企業及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