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和規劃進行選科,選科沒有絕對的好和壞之分,適合的就是最好的,現在的關鍵問題,就是很多學生選擇不出適合自己的組合。
舉個例子,我帶的兩個學校,甲學生在高一的基礎比乙學生好,甲學生選擇了帶物化政組合,乙同學選擇了帶政史地組合,經過高二半個學期,兩人就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甲同學分班后,成績一直下降,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乙同學成績越來越好,心態也非常好,成績成為班級前幾名,甚至全校比較靠前的問題,甲同學很羨慕乙同學,因為他選擇了適合了自己的組合。
在“3+1+2”模式下,物理或歷史是必選學科,以原始分計入總分,這是對“3+3”模式的一個改進,從教育部的目的看,物理是理工科基礎,歷史是文史類基礎,所以,選擇理工科,基本上要選擇物理,選擇文史類,要選擇歷史。這本沒有把物理和歷史分出檔次來,但是在現在“重理輕文”的背景下,物理和歷史直接對決,決定了歷史是處于劣勢地位的,因為成績好的學生,多數是選擇物理的,選擇歷史的人數雖然多,但是質量不會高。
選擇歷史的劣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專業受限較大
選擇歷史,專業集中在以前的文史類專業,再加上一些不限制選科的專業,專業主要限制在文史哲、語言、經濟、法學等專業,可報考專業比選擇物理的少,而選擇歷史的人數又非常多,這也意味著選擇歷史的學生,報考大學專業時,競爭更強,分數線更高。
第二、未來發展受限
成績好的學生,以前選擇理科,現在選擇帶物理的組合,這是因為以后有更好的前途或者”錢途“,現在熱門的專業,比如計算機、人工智能等,都是理工科專業,而文史類專業,被稱為是”貴族學科“,對于一些家庭條件很好,又喜歡這些學科的學生而言,完全可以選,但是如果想畢業后就能拿著不錯的工資或者年薪,這對于文科類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是奢望了。
但是,這并不是說選擇歷史是不好的,如果你選擇歷史可以上一個985大學,而選擇物理,只能上一個一般的重點大學,你會選擇哪個?我覺著很多學生會選擇985大學,因為在本科階段,學校比專業更重要,上了985大學,有了一個更高的平臺,有了更多保研的機會,以后發展還是非常好的。
選擇歷史,學習的難度要小于選擇物理的組合,學生有更多時間強化語數外學習,再加上賦分模式下,像政治、地理這些學科,也完全有機會賦分稱90多分甚至100分,所以選擇政史地”老文科“組合的學生,對于一些成績不錯的學生,也可以考出高分了,也可以上更好的大學了。
所以,如果文理都很好的學生,選擇物理更有優勢,如果文理差距較大,理科比較薄弱的學生,選擇側理比側文所考學校差距很大,那么選擇歷史也許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