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如約打開電視機,準時收看《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節目。
與往年一樣的結果,在這個不平凡的“末日年”里面,又有很多已經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動著中國。他們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麻木而又世俗的國度。
我看這個節目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催淚彈”,使人在剛剛過去這個喜慶的春節假期里,還獲得有一個感受悲情的時刻。每一個獲此殊榮的“英雄”其實都表演了一場悲劇,他們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是永遠的痛。一貫擅長煽情的央視就不能厚道點呀,能不能不這樣矯情呢?在節目進行中,我一邊觀看一邊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動過呢?由于是同行,我首先想到了“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還想到了“最美司機”吳彬,還有更多創造了許多“國之第一”紀錄的人,盡管我這一票并不能有什么作用,并不能算數!
看完節目后,淚眼婆娑,還有一點遺憾,吳斌師傅為什么沒有入選呢?按說吳斌師傅當時的行為其實是全社會都需要踐行的基本準則,尤其是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大環境下。也許是由于吳師傅的英雄行為只有短短的幾十秒鐘。張麗莉老師如果憑借著對學生的愛心和工作的認真努力獲得此榮譽,那將是多么完美的事情,只可惜她是坐著輪椅上臺領獎的。
感動之余,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覺醒
感動中國到昨天就已經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其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與發展迅速的物質水平相對比,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落后了太多太多,以至于被西方某些國家稱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國人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國人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托,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
2、榜樣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動中國》,與其說是對道德模范、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跡通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感動中國的力量,是榜樣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3、時間的流逝帶走感動
(一)、教職工觀看紅色影片的簡短觀后感
(二)、領導班子觀看紅色影片的個人觀后感
(三)、高校大學生觀看紅色影片的觀后感
(四)、基層黨員觀看榜樣5的觀后感
(五)、黨課開講啦第二期大學生個人觀后感
(六)、商務局就黨課開講啦第二期的觀后感
(七)、黨課開講啦第二期的個人簡短觀后感
(八)、黨的偉大成就楊鳳城講課后的觀后感
(九)、最新篇中小學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十)、秋季開學第一課的個人觀后感
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人們選擇坐在電視機前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短短幾個小時的時間,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淚總是停不住,但典禮結束以后,人們又恢復了之前的一切,內心平靜的沒有一絲波瀾似乎人們把感動中國變成了一種情緒的宣泄途徑,把一年的淚水在短短幾個小時內流干凈,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著,期待著下次感動中國。不信的話,可以捫心自問,你能叫出幾位曾經感動過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遺忘了吧。不管怎樣,我希望被遺忘的僅僅是名字,是符號,而不是其背后蘊含的.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