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與蘇聯邊境事件頻發,國土安全受到威脅。
當祖國最需要的時候,魏德友同許許多多的兵團人一起,沿著邊境線放牧、種地,肩負起巡邏守邊任務。
駐守在離邊境線4公里的連隊牧業點,魏德友的雙手在粉碎草料時一不小心被卷進機器,拔出時左手食指只剩下半根。由于當時醫療條件有限,他的雙手留下了嚴重后遺癥,至今一碰到水或泥土,皮膚就會嚴重皴裂,疼痛難耐。
盡管如此,魏德友依然牢記并堅守著兵團人的使命,經常在放牧途中與當時的蘇軍擦肩而過。
1982年的一個冬日,草原上白雪皚皚、寒風刺骨。魏德友騎馬沿著沒有邊境設施標記的“爭議區”放牛,發現一架飛機在上空盤旋。他迅速臥倒在地,睜大雙眼死死盯著。
飛機一離開,魏德友連忙跑到盤旋區域搜尋,發現了兩串朝向境內的腳印。他快馬加鞭到連隊匯報,并奉命和連隊其他人一起展開地毯式搜索,將可疑人員逼退回邊境線以外。
上世紀末,中哈戰略伙伴關系不斷深入,兩國開始實地勘界、劃界、定界。
兵團人堅持在邊境線上種地、放牧,為兩國和平解決“爭議土地”問題,提供了大量有力的“中國領土”依據。
2003年,中哈國界勘定,在劃歸我方土地的“確權會議紀要”中有這樣一段表述:“經過各有關方面的協同配合和艱苦工作,完成了中哈邊境15個爭議地段的界定工作,其中包括巴爾魯克山區域內310平方公里……是中國的領土�!�
(1).榜樣6魏德友先進個人事跡觀后感
(2).榜樣6張桂梅教師主要事跡觀后感
(3).最新的榜樣6觀后感及心得體會5篇
(4).央視榜樣6的個人觀后感優秀范文
(5).榜樣6主要人物祁發寶的個人觀后感
(6).榜樣6祁發寶同志的先進事跡觀后感
(7).榜樣6專題節目祁發寶事跡觀后感
(8).教師黨員觀看覺醒年代的個人觀后感
(9).企業員工觀看覺醒年代觀后感3000字
(10).青年大學生覺醒年代觀后感1000字
這310平方公里,是共和國屯墾戍邊史上光輝的一頁,是兵團人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忠誠。
“聽到這個消息后,我高興得一夜沒睡�!爆F在回想起來,魏德友仍有些激動,“這些年的堅持終于有了回報,我覺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