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工作后,很少有閑情雅致追劇追的不亦樂乎,偶爾在網絡上看到《覺醒年代》評分很高,是黨史學習的優質教科書,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我認真觀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劇中生動的鏡頭語言,讓我深入劇情穿越時空,感受到在一百年前那個積貧積弱、軍閥混戰、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的舊中國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在建黨一百周年的今天,在黨和人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的今天,我們憶苦思甜,向史而新,更加深刻體會到學習黨史的重要性。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蘊含著黨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為敘事中心,從思想和文化變革的角度觀照中國從封建社會到舊民主主義革命并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再現了馬克思主義如何在中國萌芽、傳播,中國共產黨如何在中華大地上孕育,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歷經百年,歷久彌新。在歷史的煙云中,再次活靈活現的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等革命先驅,為了民族獨立、人民幸福而不斷尋求探索革命道路,不顧個人安危的民族大義情懷所折服。
陳獨秀先生創辦《新青年》,舉著“民主”與“科學”的兩面大旗,就是先讓青年人覺醒,以此帶動整個民族的覺醒。李大釗先生一百年前發出的“青年要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至今讀起來讓人心潮澎湃,是青年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
在觀看整個全劇的過程中,我對以前碎片化的近代史人物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放在一個歷史時代中,都鮮活了起來。他們都是動態立體的,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年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讓人淚目。也想起毛*的詩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詩句。
劇中讓人最氣憤的是《巴黎和會》上列強想強權挑戰公理,中國作為戰勝國,而日本借助美、法等國的支持,以強盜邏輯強占了德國在山東省的一切利益,而當時的政府一再妥協,時而同意簽字,時而暫緩簽字。在此背景下“五四”運動爆發了,面對國民的施壓,中國代表拒絕簽字。通過當時政府的態度,讓中國老百姓真正看到政府的軟弱無能,掀起了全民族反抗帝國主義浪潮。
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大釗先生動情的演講:“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國只有走*道路,他才能夠實現,中華民族之振興,而且我堅信,一百年以后的中國,他必會證明我今天的觀點,*不會辜負中國”。我想對先生說,現在的中國如您所愿,在*新時代*思想指引下,國家富強,人民安康。
在觀看完《覺醒年代》后,我一直在回味、思考,思緒久久不能平復。百年前的那些仁人志士,中共一大的平均年齡也就28歲,他們為了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拋頭顱、灑熱血。我們這代人如何有新的作為,其實答案就在劇中:我們要投入到中華民族復興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不忘初心跟黨走,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