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廣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在廣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廣西考生上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00至262分,位次為198021至112871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00至262區間才能上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一、廣西考多少分能上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廣西考生上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3202名;
2、2021年廣西考生上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6065名;
3、2020年廣西考生上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8021名;
4、2022年廣西考生上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8544名;
5、2021年廣西考生上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7042名;
6、2020年廣西考生上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2871名;
二、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在廣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西 | 理科 | 專科 | 273 | 193202 | 省政府 |
2022 | 廣西 | 文科 | 專科 | 290 | 128544 | 省政府 |
2、2021年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西 | 理科 | 專科 | 262 | 186065 | 省政府 |
2021 | 廣西 | 文科 | 專科 | 237 | 127042 | 省政府 |
3、2020年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西 | 理科 | 專科 | 200 | 198021 | 省政府 |
2020 | 廣西 | 文科 | 專科 | 262 | 112871 | 省政府 |
高考提前批可以報幾個學校
一般情況下,各省都會要求第一志愿只能報一個,至于第二志愿就分成兩個平行志愿,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報考多個學校,專業選擇上也會提供更多的選擇。
提前批并不與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發生沖突。如果提前批次沒有被錄取的同學,是完全可以等著本科一批二批接下來的錄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每個省市都會有相應的政策,并且提前批次面向招生的種類也很多。像是在貧困地區進行招生,或者是部分學校給提供一些貧困生名額,再根據考生的成績和各項考核標準來擇優錄取。
退檔有什么影響
不能。退檔后不能被后面的志愿學校錄取,只能參加本批次的征集志愿和下一個批次的錄取。不能錄取的原因:平行志愿下,檔案被前面的院校提取后,又被退檔,那么,就沒有機會再被平行志愿本批次的其他志愿院校提檔。因為平行志愿實行的是一輪投檔,只有一次投檔機會。一旦被退檔,只能加入征集志愿或下一個批次了。
填報志愿:在志愿填報之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好各個院校的往年錄取情況,尤其是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對于已經填報完志愿的同學來說,不要過分擔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另外,可以多留意高校的征集志愿,每年都有部分高校出現補錄機會。
征集志愿:某一批次錄取結束后,針對有些高校沒有招滿人的情況,省里公布補錄的分數線(降分幅度看缺額情況),并公布缺額的學校、專業、人數,供那些還未被錄取的、上了補錄線和要求的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自愿選擇是否重新填報志愿,參加補錄取的做法。
三、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1998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為山東省第一所高等職業院校,,日照廣播電視大學(日照經貿學校)和日照水產技工學校并入我校。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6582人,教職工1056人。學校設有海洋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通用航空學院、現代汽車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會計學院、商學院、人文與旅游學院、創意設計學院10個二級學院,現有招生專業51個,涵蓋農林牧漁、土木建筑、裝備制造、財經商貿、電子信息、旅游、文化藝術等13個專業大類。先后與齊魯工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開展了5年制本科貫通培養。學校面向25個省(市、自治區)招生,錄取分數線連續多年在全省同類院校名列前茅,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 學校是*高水平高職學校30強、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省級文明單位,被確定為全國高職院校教學資源50強、服務貢獻50強、實習管理50強、學生管理50強、國際影響力50強學校,連續三年被確定為山東省校企合作一體化辦學示范院校,榮獲山東省文化創新獎、世界職教院校聯盟校企合作及創新創業卓越獎。2020年被確定為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樣板校、中國職業院校世界競爭力50強、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一校一品”學校、全民閱讀先進單位,入選全國職業院校校長培訓基地、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與診改制度建設優秀案例、全國職業院校治理體系建設優秀案例50強,在山東省高等職業院校辦學質量年度考核中獲A級等次。 專業(群)建設方面,學校根植地方產業發展,專業設置隨區域產業發展動態調整,形成了“地方發展和培育什么主導產業,學校就設置和建設什么專業”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契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學生成長成才需要,聚焦日照主導產業,按照“銜接產業、優化布局、重點突破、梯度推進、整體提升”的原則,對接“向海經濟”、現代高效農業、現代建筑業等優勢產業,重點建設打造水產養殖技術、建筑工程技術2個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對接精品鋼鐵、汽車零部件、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建設省內領先、骨干培育的智能制造、汽車服務、文化創意設計、軟件技術等高水平專業群;對接現代服務、精品旅游等產業領域,建設基礎支撐、特色發展的旅游服務、會計、商務與管理、航空工程與管理等高水平專業群。學校建設了國家示范專業5個、央財支持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專業2個、國家級骨干專業9個、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2個、教育部現代學徒制專業3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10個、省級品牌專業群3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3個,牽頭成立了海洋與漁業、藝術2個省級職業教育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大力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大師名匠引培、卓越教師培育、“雙師型”教師校企協同培養、教師成長“五大工程”,深入推進人才招聘、考核評價、職稱聘任、崗位競聘、績效分配“五項改革”,全面優化教師發展環境,打造了一支高水平教師隊伍,建有國家級、省級教學團隊11個,擁有國家國家級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泰山學者、特聘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級教學名師等29人,教授60人、副教授303人,博士29人,10名教師被聘為市社科首席專家,54名教師被聘為日照市社科及行業評審專家。獲國家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8項,建設了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3個、“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10部、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2門、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3個。承擔“國家星火項目”13項、省部級項目93項、市廳級項目725項,承擔橫向技術服務項目1000余項,獲市廳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300余項,公開發表論文2000余篇,取得國家專利460余項。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發展緊密型校企聯合體為重點,與50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合作,通過校企聯合辦二級學院、辦專業、辦訂單班等合作形式,與韓國現代汽車集團等合辦二級學院6個,與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合辦了5個現代產業學院,與企業共建專業16個、企業冠名訂單班38個、共建以教學和實踐訓練為目的的生產型校內外“教學工廠”4個、共建“集教學實訓、產品生產、員工和社會培訓、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6個。探索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實現校企協同育人和協同創新,牽頭成立文化創意、海洋與漁業2個省級職教集團。合作企業向學校投入辦學資金和設備累計超過1億元,年提供實習崗位5000多個。 社會服務方面,先后與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共建了建筑特種工培訓、交通行業特種工職業技能鑒定、二級漁業船員培訓、旅游商品開發研究中心、退役軍人技能技術培訓、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基地、退役軍人創業孵化基地等21個國家、省、市級培訓考核基地和技能鑒定中心,年開展長短期職業技能培訓及鑒定5萬余人次。建設1個國家眾創空間、2個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山東省高等學校應用技術優質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眾創空間、1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山東省“十三五”工程技術中心、1個山東省工程實驗室、1個山東省職業技術教育理論研究中心、5個山東省技能技藝傳承平臺。通過開放教育、函授教育、網絡教育等方式,每年培養MBA碩士、成人本專科等非全日制學歷教育學員2000余人。設立日照社區大學和日照市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建設“日照終身學習在線”平臺,面向社會開展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等終身學習教育。在市區建設了8個社區讀書站、9個社區教育基地和2個養教結合基地,常年開展“社區大講堂”活動,打造社區教育品牌。年公益培訓2萬余人次。 國際合作交流方面,學校聘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和現代汽車集團原副會長薛榮興先生擔任名譽院長。與27個國家、地區的119個政府組織、高校及教育機構、企業建立合作交流關系。先后舉辦汽車、建工、物流、旅游、機電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選派200余名專業教師出國(境)學習培訓,利用學校中澳師資培訓中心開展200人次線上國際化培訓。選派400 余名在校生赴美國、韓國、丹麥、新西蘭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交流學習。連續舉辦12屆國際漢語夏令營,吸引500余名國(境)外師生來校展開文化交流。學校是中國-東盟高職院校特色合作項目院校,在巴基斯坦、柬埔寨分別建設了“五征學院卡拉奇分院”、“普拉科索馬克職業技術學院語言和技能培訓中心”。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招收學歷留學生100余人。加入“技能非洲計劃”項目,與加納庫馬西技術大學開展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聯合培養。 “十四五”時期,學校確立了“率先建成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高水平高職院校,成功創建職業技術大學,打造創新日職、技能日職、綠色日職、智慧日職、幸福日職”的奮斗目標,學校將立足日照,服務山東,輻射全國,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重點,著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開啟“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