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廣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保山學院在廣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廣西考生上保山學院的分數在397至444分,位次為98589至2244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97至444區間才能上保山學院。
一、廣西考多少分能上保山學院
1、2022年廣西考生上保山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2856名;
2、2021年廣西考生上保山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9640名;
3、2020年廣西考生上保山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8589名;
4、2022年廣西考生上保山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614名;
5、2021年廣西考生上保山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448名;
6、2020年廣西考生上保山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4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4255名;
二、保山學院在廣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保山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06 | 92856 | 省政府 |
2022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83 | 25614 | 省政府 |
2、2021年保山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10 | 89640 | 省政府 |
2021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83 | 22448 | 省政府 |
3、2020年保山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97 | 98589 | 省政府 |
2020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44 | 24255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提檔代表被錄取了嗎
高考志愿提檔不等于錄取,提檔只是說明達到院校的提檔線,但是提檔的比例通常不是1:1,也就是說提檔的人數會超出錄取人數,這時如果分數排名靠后,就不會被這個專業錄取。
此時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選擇了服從專業調劑,可能被調劑到該院校的其他專業,另一種是不服從專業調劑,直接退檔,按照院校志愿順序重新投檔至其他院校。
其實高考考生的檔案被高校提檔,又被高校退回,是很正常的事情。當高考考生的分數達到所報院校的提檔分數線時,很可能會被提檔。根據規定,我國高校的投檔比例一般都是在05%-120%之間,也有極少部分高校的投檔比例是按100%。所以高考志愿提檔中分數靠后的同學就很可能被退檔。
二本三本合并是取消三本了嗎
在本科批次的合并過程當中,不同省份進行了不同的嘗試。有的省份將本科一批二批合并為本科普通批。有的省份卻是選擇了將二批和三批合并。還有的省份合并了專科批次。
其實還要回到最初的起點,官方本沒有一本和二本的說法,一本和二本是來自于民間。批次只是為了方便招生。其實不論一批與二批合,還是二批與三批合,還是合并�?婆危贿^是舊瓶裝新酒,換湯不換藥罷了。
優先一個批次的,仍然對有生源有優先的選拔權。提前一個批次報考的,仍然有優先選擇學校的權利。
取消三本,合并一本二本,指的是錄取批次,而不是取消了一二三本院校。很多省份是完全沒有三本批次的說法了,其實取消三本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公平的。因為三本生的分數相比一本來說很低,但也是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畢業之后也沒人會仔細詢問是幾本,這樣也加大了本科生的競爭壓力。
三、保山學院最新介紹
歷史沿革: 保山學院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創辦的“永昌師范學堂”。1978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立保山師范高等�?茖W校。2009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保山學院,實行省市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2013年學校通過審核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獲選為云南省首批兩所“國門大學”基礎能力建設高校之一,2015年學校獲選為云南省十所“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試點改革學�!敝�,2017年學校獲選為云南省首批六所“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院�!敝�,2017年學校經國務院僑辦批準為云南省兩個“華文教育基地”之一,2018年通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43年來,學校堅持在“邊、農、少、山”地區辦學,培育形成了“扎根邊疆、服務基層、艱苦創業、開放創新”的保山學院精神,走出了一條艱苦創業的發展道路。學校秉承“厚德、勵學、敬業、篤行”的校訓,為社會輸送了8萬多名專門人才,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為民族團結進步、生態文明建設和邊疆和諧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情況: 目前,學校有建筑面積26.74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5.2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66499.14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087.35萬元;館藏紙質資源111.5萬冊,電子圖書84.41萬冊,電子期刊16008種。學校設有12個二級學院48個本科專業,涉及文、史、理、工、農、法、管理、教育、藝術9個學科門類,招收來自全國6個�。ㄊ小⒆灾螀^)和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學生,全日制在校生12094人(截止2021年)。現有教職工697人,其中專任教師648人(含外返聘),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8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385人,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4.45%。 教學建設: 學校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教學質量顯著提升�,F有省級應用本科轉型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省級教學團隊2個,“*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級名師工作室建設項目3個,“興保人才獎”1人,永昌教學名師4人,擔任外校博士、碩士生導師17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實驗實習實訓基地與技術創新服務中心2個,有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1個、有國家級創新創業平臺1個、省級創新創業平臺(眾創空間)3個。與國內外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實訓、創新創業等實踐基地176個。近年來,共獲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云南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省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72項。 學科建設: 學校堅持學科專業一體化、教學科研相互促進的理念,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有力地支撐、促進了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水平�,F有云南省高校一流學科(B類高原學科)1個,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云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云南省高�?萍紕撔聢F隊1個,校地共建研究中心14個,校級科研平臺6個。學校與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合作共建“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保山分院”,加盟“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礎研究聯合專項資金”理事單位。2009年以來,獲國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學基金、藝術基金項目22項,省部級項目61項,地廳級項目318項,橫向項目45項,獲批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科研平臺建設項目18項,總經費達3820余萬元。出版學術著作107部,主編教材48部,發表學術論文4474篇,其中高水平學術論文438篇;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 對外合作: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加大“國門大學”建設力度,注重校校、校企、校政及國際合作交流。圍繞區域產業經濟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和興邊固邊等領域先后簽訂了121項合作協議。先后與西安交通大學、首都經貿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云南大學等省內外高校簽訂了對口幫扶協議。與印度、孟加拉、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及我國臺灣地區的21所大學簽訂合作協議。近年來學校開展“中緬文化周”、“滇臺高校學術文化交流周”等品牌活動,邀請緬甸駐昆明總領事館、仰光大學、曼德勒大學、密支那珠寶商家協會、上海工藝美術學院、臺灣佛光大學、國際及兩岸交流處、南華大學、朝陽科技大學等師生代表團參加,簽訂多個合作協議,加強了學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方式;與緬甸珠寶總商家協會在緬甸密支那建立“中緬珠寶人才培訓基地”為緬方培養寶玉石專業人才,首屆緬甸北部地區培養華文教育師資600余人次,承辦和協辦“中華尋根之旅夏(冬)令營”多期,接待營員數百人。 培養質量: 學校堅持質量立校,深入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2008年以來,連獲省就業創業工作創新獎、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先進集體獎、基層就業先進集體獎,已連續10年獲得“云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一等獎。根據第三方調研情況,用人單位滿意度均高于96%。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0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93項,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63項,獲得省級體育比賽獎144人次。學校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學質量提升。先后獲批“云科保山珠寶產業眾創空間”(國家級備案)、“云科保山學院文創科技眾創空間”、“三秋樹眾創空間”等國家級、省市級創新創業平臺及眾創空間。2017年以來,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銅獎1項,云南賽區金獎4項、銀獎8項,銅獎19項,在云南省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 社會聲譽: 經過多年努力,學校在社會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先后榮獲“云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云南省普通高校資助工作優秀成果獎”“云南省普通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先進集體”。2013年“學習楊善洲精神教育實踐活動”獲得教育部第七屆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2015、2018年獲云南省“平安校園”榮譽稱號;2017年獲保山市“文明單位”;2017年被云南省教育廳推薦參加50所“2017年全國創新創業宣傳總結高�!痹u選;2018年獲“云南省文明校園”稱號,2018年音樂學院學生黨支部被評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2019年,教育學院學生第二黨支部被評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資源環境學院教師黨支部獲省委高校工委“規范化建設示范黨支部”榮譽稱號,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獲云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離退休黨總第二黨支部獲云南省“示范黨支部”;2020年,音樂學院黨總支、教育學院學生第二黨支部、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師黨支部、信息學院學生第二黨支部入選云南第二批高校一流黨建示范黨組織,離退休黨總第一黨支部獲云南省“示范黨支部”。 學校定位: (一)辦學類型定位:地方性、應用型綜合院校。 (二)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專業研究生教育。 (三)服務面向定位:扎根保山,立足云南,服務邊疆。 (四)學科專業定位: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應用、特色為導向,鞏固提升文、理、教育、藝術學科,積極發展工、管、法、農學科,形成需求驅動、動態優化的學科專業布局。 (五)人才培養定位:堅持立德樹人,構建以就業需求和素質養成為導向的實踐性、創新型、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六)發展目標定位:到2025年將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 發布時間: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