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廣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在廣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廣西考生上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的分數在359至387分,位次為125873至4613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59至387區間才能上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一、廣西考多少分能上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1、2022年廣西考生上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4403名;
2、2021年廣西考生上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5873名;
3、2020年廣西考生上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1199名;
4、2022年廣西考生上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6139名;
5、2021年廣西考生上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1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253名;
6、2020年廣西考生上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8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7997名;
二、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在廣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67 | 124403 | 省教育廳 |
2022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37 | 46139 | 省教育廳 |
2、2021年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59 | 125873 | 省教育廳 |
2021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18 | 48253 | 省教育廳 |
3、2020年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65 | 121199 | 省教育廳 |
2020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387 | 47997 | 省教育廳 |
高考志愿填報流程
1、在網上進行高考志愿填報。
2、對提前錄取的院校,按照不同層次和特點分別確定每個學校的控制分數線,招生學校按有關規定確定調閱考生檔案數,全面考核,擇優錄取。
3、提前批次錄取的院校對體檢要求很嚴格的,而且大部分提前批次的院校錄取分數較高,軍事和公安司法類的都是在第二批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上。
4、考生填寫了提前批次的院校,如果沒被錄取,不影響考生參加其他批次的錄取,如果考生已被提前批次的院校錄取,就不能參加其他批次院校的錄取。
5、在提前批次高考志愿填報中一定要保持第一志愿、第二志愿間的梯度,盡可能使自己的下一個志愿在上一個志愿未能錄取之后能發揮作用。
6、了解具體院校(專業)的錄取規則與錄取限制,如提前批次軍事公安院校(專業)錄取,如果不去參加體檢面試,即使文化課合格也將失去錄取機會。
高考志愿的專業代碼查詢途徑
第一種途徑登錄各省官方教育考試院網址:
有關教育部門的官網也會有高考填志愿專業代碼的有信息,在網上查詢也是挺方便的,不論是電腦還是手機只要上網都可以查到高考填志愿專業代碼的情況。
第二種途徑參考學校招生資料查詢專業代碼:
在高考結束獲得成績后最重要的就是填報志愿了,需要填的就是高考填志愿專業代碼,但是高考填志愿專業代碼從哪里來呢?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學校會給每位考生發放一本帶有全國各個大學名稱以及代碼的書,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所有的專業代碼。所以,對于高考填志愿專業代碼考生們一定要認仔細的對照。
第三種途徑參考學校訂購發放的《報考指南》或《招生計劃》:
高考生一定會收到許多大學的招生簡章,每個學校里的招生簡章里就會有所有專業的代碼。因為想要獲得高考填志愿專業代碼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大學的招生簡章里來看到。這樣看來,可以先報自己喜愛的專業,然后再找到對應的專業代碼進行填寫,這樣的話也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三、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最新介紹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是2006年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全日制本科層次獨立學院,地處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福建省福州市,坐落于風景秀麗的閩江與烏龍江之間,占地面積720畝,建筑面積約24萬平方米,校園內鳥語花香、生機盎然,環境優雅,設施完備。學院2012年增列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2013年入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學校,2017年入選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試點項目;曾連續兩年獲福建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等級,先后榮獲“福建省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福建省教育系統先進教工小家”“福建省教科文衛系統模范教工小家”“福建省陽光價費公示示范單位”等稱號;院黨委被評為“福建省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院團委兩次榮獲“福建省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學院無縫對接福建農林大學校本部,充分共享其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和優美校園環境,共沐其80多年辦學歷史積淀的豐富校園文化。現設置經濟與管理系、人文社會科學系、信息與機電工程系、文學藝術系、工程技術系、農業與食品科學系6個系和馬克思主義學院,涵蓋工、經、管、文、藝、農6大學科,共29個專業;擁有教育部正式批準的福建省獨立學院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院面向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近3年,普通本科新生報到率均超過96%,居全省獨立學院前列,現有在校生近1萬人。學院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現有專兼職專任教師547人,其中副教授以上占41.4%,博、碩士占84.7%;擁有2支省級本科教學團隊;8人入選省高校人才資助計劃,16人獲省級個人科技特派員認定,1個團隊獲省團隊科技特派員選認,6人獲市級科技特派員認定。 學院實施校企合作發展戰略,扎實推進整體轉型建設發展,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現有省級以上教學改革項目350多個,其中,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7個、省級新工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個、省級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個、省級示范性應用型專業群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09個(含國家級項目7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高等學校應用型學科立項建設項目2個、服務產業特色專業建設項目3個、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第六批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5個(其中重大教改項目6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項目9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1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6門、省級本科教學團隊2個;另有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6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積極推動校企深度合作,簽訂各類實踐教學基地共計230余家;科研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級以上科研項目243項,承建省級科學研究基地1個。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理念,充分發揮地處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區位優勢,著力提升開放辦學水平。與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學合作舉辦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項目2017年正式開始招生,2020年順利通過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合格性評估并獲得繼續辦學資格。目前,學院與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學合作舉辦的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的人才培養“特區”輻射效應逐年凸顯;與劍橋大學露西卡文迪什學院和CL Global國際教育公司簽訂三方協議,聯合舉辦劍橋大學暑期學術課程項目;與英國切斯特大學密切聯系,持續推動雙方在人才聯合培養、訪學及暑期游學等學歷項目和非學歷項目上的合作;與臺灣中原大學、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立大學等高校建立良好的校際合作關系,深入開展教師互訪、學生交流、聯合辦展(賽)、教學研討、共建課程等,師生跨境、跨文化交流逐漸成為新常態。2019年以來,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共有19名學生赴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學留學。近幾年來,共有120多名學生先后赴臺灣高校進行為期一學期的交流學習。 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方針,堅持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的教育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理念,秉持“厚德博學 篤行致遠”的院訓,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致力于培養綜合素質好、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院創辦以來,已為國家和社會共輸送畢業生2萬多人,近5屆畢業生平均畢業率為95.42%,初次就業率平均為90.27%;學院共有182人獲得國家獎學金、2686人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涌現出了“踐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提名獎(全省高校唯一)、“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在“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及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國大學生氣排球聯賽、省大學生戲劇節等各類國家級、省級比賽中,共獲得180多個團體獎項,2000多人次榮獲800多個獎項,總體成績名列省內獨立學院前茅。 十五載櫛風沐雨、砥礪奮進,學院的競爭力、影響力和知名度、美譽度持續快速提升。奮楫揚帆“十四五”,乘風破浪開新局,學院正朝著創建辦學特色鮮明、省內一流、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應用型大學的奮斗目標大踏步前進,奮力譜寫新時代學院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努力為譜寫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1年6月10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