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貴州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在貴州招生錄取數據顯示,貴州考生上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的分數在360至471分,位次為132018至37671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貴州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60至471區間才能上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一、貴州考多少分能上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1、2022年貴州考生上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2018名;
2、2021年貴州考生上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7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0311名;
3、2020年貴州考生上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5824名;
4、2022年貴州考生上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671名;
5、2021年貴州考生上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745名;
6、2020年貴州考生上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2348名;
二、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在貴州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360 | 132018 | 省教育廳 |
2022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482 | 37671 | 省教育廳 |
2、2021年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375 | 120311 | 省教育廳 |
2021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488 | 37745 | 省教育廳 |
3、2020年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388 | 125824 | 省教育廳 |
2020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471 | 42348 | 省教育廳 |
一本和二本的區別
1、畢業證的含金量是不同的
本來一本就比二本的學歷要值錢,大家將來找份工作的話,一本的學歷要比二本更有優勢,企業也是會更看重一本的學生。因為一本學生在一開始上學錄取的時候,分數就要比二本的學生高。要等一本把學生錄取完以后,二本才有機會去錄取學生。
2、學校的教學質量還是有所不同的
一本的學校本身就要比二本的學校好,因此不管是在教師的資源還是學校的設施上,也都要比二本要好很多。畢竟兩個學校在招老師的時候要求還是有所不同的,一本學校的老師要比二本學校的老師學歷更高,能力更。因此從這個師資上來說,一本學校更有優勢。
3、在考研方面也是有所區別的
一般在一本院校獲得保研資格的學生人數比較多,機會也更大一些。你所處的學校如果是一本的話,名額會更多一些。相比較二本那些名額會少,這樣的話保研的幾率不同的,因此說一本學校更有優勢。導師也會更偏向于一本的學生,認為他們會更加優秀。
4、他們接觸的平臺也是不一樣的
大家知道在招聘一般分為校招和社招,那么校招就是學校和企業簽訂了合同。等學生畢業以后,企業來學校進行招聘,這樣的話一本和二本的區別就出來了。一本院校接觸到的企業,遠比二本學校接觸到的企業知名度更高。
錄取通知書寄來不在家怎么辦
錄取通知書送過來自己本人不在家也是沒關系的,只要自己的家人或親戚朋友等,代收也是可以的,只要電話保持暢通就可以,自己家里有人就可以,可以讓家人帶著身份證去取就可以了。還有鄰居、親戚、朋友等代收。
錄取通知書發放時間
根據教育部規定,錄取通知書需在本批次錄取結束后一周寄發,一般7月是提前批和本科批次的發放、接收時間。
對于錄取通知書下發的時間,具體郵寄時間視兩地距離而定,原則上按比較遠的地方先發,一般寄出后10天內可到。
若考生半個月后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可聯系高校招辦,最遲都會在上學前一兩周發到考生手中或考生原來所在的學校。
三、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最新介紹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是1999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確認、浙江工業大學舉辦的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2012年起由浙江工業大學與紹興市柯橋區合作舉辦。2013年9月起學院新生在紹興校園就學。2015年,被列為浙江省首批十所應用型建設試點示范學校之一。2017年,首批通過浙江省教育廳對獨立學院的規范設置驗收。2017年,成為浙江省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單位。2019年,成為浙江省首批十所產教融合示范基地之一、首批教育部1+X證書試點院校。學院校園面積占地820畝,其中水面220畝。 學院現有11個二級學院1個教學部,即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人文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建筑學院、設計學院、理學院、旅游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體育軍訓部。專業設置緊密結合浙江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現有40個本科專業,涉及工學、理學、文學、法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等七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9200人左右。 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深化改革,強化實踐,通過星級專業建設、專業自主招生等一系列措施,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專業特色初步顯現。2015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被評為浙江省一流學科。2019年,工商管理被評為紹興市普通高校重點學科。建筑學、旅游管理、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等入選浙江省“一流專業”。學院擁有財務管理、電子信息工程和旅游管理等3個省級“十二五”新興特色專業,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等3個省級“十三五”優勢特色專業,城鄉規劃、工業設計為紹興市重點建設專業。學院實施星級專業建設計劃,現有星級專業11個,其中高星級專業包括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建筑學、旅游管理、英語等。 近年來,學院開展各級各類教學研究和建設項目360余項。其中,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41項,浙江省高等教育質量工程項目51項,紹興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及建設項目94項;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信息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為浙江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信息工程實驗中心、數字媒體聯合實驗教學中心、建筑實訓中心、商學院之江跨境電商產業合作實訓基地和設計學院色彩圖像設計實訓基地被列為紹興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現有88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優秀課程)建設項目,其中省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一流課程5門;主編各類教材99部,其中省級重點教材6部,新形態教材11部;“獨立學院教學管理的研究與實踐”榮獲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為提高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學院先后建成10個實驗中心,下設130余個實驗室,與省內外一大批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60余家,教科儀器設備達13121臺(件),教科儀器設備總值9028余萬元。 學院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校園第三空間為依托,打造現代書院制,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搭建平臺、做好指導。學院開設四年一貫制“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積極推進各類精英人才培養,設立學生課外科技基金,開辦創業實驗班和“致知”精英班,開展大學生創業大賽,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積極孵化培育優秀創業項目,突出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學生留學深造打造平臺,國際化總體水平位居浙江省同類院校前二。現與美國威廉帕特森大學、美國布里奇波特大學、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法國土倫大學、日本九州外國語學院等37所境外院校建有合作培養項目。從2017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 人才培養質量成效明顯。近五年來,在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各類學科競賽中累計獲得國家級獎項28項、省級獎項507項,競賽總成績名列省內同類學院前茅。學生創業熱情高、創業能力逐年提升。每年備案在冊的大學生創業團隊近100支,2000名學生參與創業活動。迄今為止,學院共向社會輸送大學生31125名,就業率始終保持96%以上,2020年畢業深造率達9.67%。畢業生中還涌現出了浙江省青少年道德模范,浙江省優秀青年等一批優秀畢業生代表。 學院在依托浙江工業大學師資優勢的基礎上,著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聘請國內外高校的知名教授和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高級技術管理人才為學科帶頭人和兼職教授;實施“青年教師進修學校”制度提升青年教師綜合素質。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0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技術職務的教師近40%,超過90%的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碩士生導師近40人,依托浙江工業大學學位點招收碩士研究生。2013年以來,柔性引進了國家級高層次人才3人、省級6人、市級11人。 近五年來,學院教師獲廳局級以上科研項目221項,其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國家社科基金9項,教育部、省自科基金、省社科規劃項目等省部級項目60項,科研經費1.26億元,授權專利共有732項(其中發明專利72項)。教師A類及三大索引論文157篇,出版學術專著20部。 全院師生正秉承“尚德致知、敢為人先”的院訓,實施“融入紹興、依托母體、內涵發展”的“三大戰略”,實現“人才、學科、服務”三位一體創新能力的提升,朝著一流的區域性應用型大學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