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貴州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閩南師范大學在貴州招生錄取數據顯示,貴州考生上閩南師范大學的分數在391至536分,位次為100815至1156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貴州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91至536區間才能上閩南師范大學。
一、貴州考多少分能上閩南師范大學
1、2022年貴州考生上閩南師范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0815名;
2、2021年貴州考生上閩南師范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7979名;
3、2020年貴州考生上閩南師范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5914名;
4、2022年貴州考生上閩南師范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565名;
5、2021年貴州考生上閩南師范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637名;
6、2020年貴州考生上閩南師范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087名;
二、閩南師范大學在貴州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閩南師范大學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391 | 100815 | 省政府 |
2022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42 | 11565 | 省政府 |
2、2021年閩南師范大學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43 | 57979 | 省政府 |
2021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50 | 11637 | 省政府 |
3、2020年閩南師范大學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63 | 55914 | 省政府 |
2020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36 | 12087 | 省政府 |
新高考省份二本錄取分數線
3+3高考地區
天津:天津市普通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為463分
北京:普通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425分,特殊類型招生控制分數線518分
海南:普通類本科批471分,部分特殊類型招生控制分數線569分
浙江:普通類第一段497分,第二段280分
山東: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513分;普通類一段線:437分
3+1+2地區
遼寧:本科分數線為歷史類404分、物理類362分
重慶:本科分數線為歷史類415分、物理類411分
湖南:本科線為歷史類451分,物理類414分;高職專科為歷史類200分,物理類200分
河北:本科線為歷史類443分,物理類430分
江蘇:本科分數線為歷史類471分,物理類429分
輸入分數查大學的免費網站有哪些
輸入分數查大學的免費網站比較推薦《高考助手網志愿填報系統》。高考助手網志愿特色如下:
1.防撞車功能實時監控各院校備選情況,讓填報更放心,讓考生與喜愛的大學更近一步。
2.更多精彩功能等您體驗:能上的大學、院校pk、志愿評估、防撞車、興趣性格測試推專業/職業、講志愿、高需求職業分析、快速挑選職業/專業、就業前景分析、高薪職業/專業統計、熱招專業分
3.完美適配新高考,首年新高考及已經進入新高考的省份擁有專屬獨立算法,讓新高考考生不在迷茫,高考助手網志愿志愿助力高考,讓考生一鍵優化志愿填報,直達理想大學。
三、閩南師范大學最新介紹
閩南師范大學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成立于1958年春。1963年,在周恩來總理親自倡導和關懷下,國務院批準成立福建第二師范學院,由此開啟我校本科教育之扉。198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復辦福建第二師范學院,并更名為漳州師范學院。1992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順利通過教育部首批師范院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增列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7年被列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2008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2年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3年4月,更名為閩南師范大學。2017年被確定為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高校。2018年成為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9月,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全票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2020年成為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高校。2021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現有北江濱、圓山兩個校區,占地面積約2000畝。現有本科專業68個,涵蓋文學、工學、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農學和歷史學等十大學科門類,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萬余人。現有專任教師1343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65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67人,歷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閩江學者3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另有省級以上優秀專家、教學名師等130余人。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將人才培養作為中心工作,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目前擁有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14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創新教師培養模式示范項目1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一流本科課程2門,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新農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獲批為第二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省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148項(其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精品課程92門,省級實驗教學虛擬仿真項目等17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8項,省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91項(其中重大教改項目7項)。 學校現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國語言文學)、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化學、心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光學工程)、1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教育、社會工作、新聞與傳播、應用心理、電子信息、應用統計、翻譯、資源與環境、漢語國際教育、旅游管理、風景園林、藝術),跨及11個學科門類。4個學科(群)(中國語言文學與閩南文化學科群、數學、化學與環境學科群、教育學)入選福建省高原學科,5個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心理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應用經濟學)入選福建省應用型學科。 學校堅持學術興校戰略,以提升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為目標,不斷加強學科、人才隊伍和科研建設。學校現有26個省(部)級科研創新平臺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個省級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十三五”期間先后承擔了一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課題的研究任務,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17項。學校積極開展服務社會工作,與29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牽頭組建了區域農村教師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菌物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等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設立了閩南師范大學應用技術研究院,促進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目前已與歐美和東南亞國家的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并啟動2+X國際本科課程項目、國際職業教育自考本科項目、國際碩士預科項目及奧克蘭大學海外學習中心項目。學校充分發揮對臺地域優勢,與臺灣地區合作高校長期保持良好穩定的校際交流關系,積極開展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學校具備聯合招收港澳臺僑本科、碩博士生資格以及免試招收臺灣地區學生資格。 學校秉承“博學、明理、礪志、篤行”校訓,根植閩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國,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專門人才。建校以來,共培養各類畢業生9萬余名,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勇于拼搏,建功立業,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黨和*方毅、彭沖、彭佩云以及教育部和福建省領導,曾先后為學校題詞或到學校視察和指導工作,對學校的發展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并對學校的未來前景寄予厚望。在福建省“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中明確支持我校建設省級一流大學。漳州市歷屆黨政主要領導都親臨學校現場辦公,全力支持學校的發展。 當前,學校正高舉**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記**“福建沒有理由不把教育辦好”重要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新閩師建設”為主線,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省市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構筑新階段發展新優勢,加快特色鮮明、多學科融合發展的高水平師范大學的建設步伐,為全方位推動新時代福建高等教育質量發展超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數據截止時間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