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貴州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濰坊職業學院在貴州招生錄取數據顯示,貴州考生上濰坊職業學院的分數在268至359分,位次為198379至11466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貴州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68至359區間才能上濰坊職業學院。
一、貴州考多少分能上濰坊職業學院
1、2022年貴州考生上濰坊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6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4316名;
2、2021年貴州考生上濰坊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9547名;
3、2020年貴州考生上濰坊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8379名;
4、2022年貴州考生上濰坊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5874名;
5、2021年貴州考生上濰坊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2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8387名;
6、2020年貴州考生上濰坊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4665名;
二、濰坊職業學院在貴州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濰坊職業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貴州 | 理科 | �?� | 268 | 194316 | 省政府 |
2022 | 貴州 | 文科 | �?� | 316 | 115874 | 省政府 |
2、2021年濰坊職業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貴州 | 理科 | �?� | 284 | 189547 | 省政府 |
2021 | 貴州 | 文科 | �?� | 323 | 118387 | 省政府 |
3、2020年濰坊職業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貴州 | 理科 | �?� | 288 | 198379 | 省政府 |
2020 | 貴州 | 文科 | �?� | 359 | 114665 | 省政府 |
二本軍校的分數線是多少
二本軍校的錄取分數線大致和往年沒有太大的差別,高考政策的調整不會影響太多,二本軍校的錄取分數線依舊在440分之上。
往年的高考報名人數已超千萬人,競爭趨勢依然緊張熱烈,對于想要報考軍校的同學們來說,分數就是最大的優勢。
軍校在類別的劃分和層次的選擇上一般不會明確區分一本和二本,但是也有所屬層級的不同,一般二本層次的軍校主要都是一些學院類別的軍校,在錄取分數線上也可以區分出來。一般的學院類別的軍校例如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軍事經濟學院、軍事交通學院、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等,這部分院校的錄取分數一般是在二本分數線的水平,但是最低錄取分數也基本在450分到500分之間,具體分數線詳情需要參考院校在歷年分數線以及當年的招生計劃等。
口腔醫學二本院校分數線及排行榜
學校名 | 專業名 | 2022最低分 | 2022位次 |
廣西醫科大學 | 口腔醫學 | 574 | 33080 |
寧夏醫科大學 | 口腔醫學 | 571 | 35766 |
西藏大學 | 口腔醫學 | 568 | 39000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 口腔醫學 | 564 | 42312 |
濱州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64 | 42964 |
濰坊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60 | 47035 |
湖北醫藥學院 | 口腔醫學 | 557 | 50213 |
麗水學院 | 口腔醫學 | 556 | 52255 |
長治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54 | 53899 |
桂林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52 | 56466 |
濟寧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52 | 56470 |
長沙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52 | 57367 |
海南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51 | 58297 |
新疆醫科大學 | 口腔醫學 | 549 | 60229 |
川北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46 | 64738 |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37 | 77984 |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 口腔醫學 | 530 | 89975 |
新疆第二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28 | 93200 |
齊魯醫藥學院 | 口腔醫學 | 494 | 164646 |
山東協和學院 | 口腔醫學 | 484 | 187381 |
三、濰坊職業學院最新介紹
濰坊職業學院是2001年7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組建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學院是*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國家優質�?聘叩嚷殬I院校、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樣板校、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主持單位、山東省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工程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高等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入選全國高職院�!敖虒W資源50強”“服務貢獻50強”“國際影響力50強”“綜合競爭力100強”。 學院坐落在世界風箏都——山東省濰坊市,現有濱海、奎文兩個校區,校園總占地2000余畝,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2.5億元,圖書館藏書148萬冊。學院設有農林科技學院、食品藥品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國際商務學院、經營管理學院、文化創意學院等9個全日制二級學院,設有國際教育學院、創業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濰坊職業農民學院等跨專業教學機構,開設“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本科試點專業3個,三年制高職專業53個�,F有全日制在校生2萬余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1000余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近300人,博士、碩士700人。學院擁有國家“*”教學名師2名、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名、泰山學者2名、省級高校教學名師12名、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8名、全國石油和化工職業教育教學名師1名、省青年技能名師4名,聘任發展顧問、產業教授等88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8個、山東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省級名師工作室7個、省級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5個。教師在國家級教學能力大賽獲獎4項,在省級教學能力大賽等比賽中獲獎80余項,青年教師在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獲獎18項,100余人次榮獲市級以上優秀教師及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 深化產教融合、學崗融通的“雙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先后與濰柴、海爾、歌爾、北汽福田等800余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校企共建產業學院11個、共建專業40個。牽頭成立山東省農林職業教育集團、濰坊市機電設備職業教育集團、濰坊市化工職業教育集團、濰坊市現代物流業職業教育集團、濰坊市學前教育產教聯盟,濰坊市化工職業教育集團入選第一批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濰坊市機電設備職業教育集團被評為山東省骨干職業教育集團。牽頭成立山東省1+x證書制度試點聯盟,大力推進國家級現代學徒制、山東省混合所有制項目試點,校企合作“雙元”育人成效顯著,獲評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山東省校企合作一體化辦學示范院校、山東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示范單位。 大力推進質量工程項目實施,入選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山東省首批學分制管理試點高職院校、山東省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試點院校、山東省教學診斷與改進試點院校。17個項目通過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行動計劃”項目認定,包括9個骨干專業、3個生產性實訓基地、1個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3個協同創新中心、1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學院現有*高水平專業群1個、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4個、山東省高職教育高水平專業群3個、山東省品牌專業群2個、山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7個。學院主持、參與8個國家級和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建成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5項。 大力開展科技研發與社會服務,全面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鄉村振興戰略。學院建有15個省市級工程技術中心、3個省級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和13個市級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890余項,主編、參編著作、教材290余本,發表學術論文2800多篇,榮獲市級以上科研獎勵410余項。組建20支科技服務團隊,近三年開展社會服務119020人次。成立全國高職院校首家農業經理人學院,濰坊職業農民學院年舉辦培訓班100余期,培訓學員1萬余人。近三年實現各項社會服務收入6400余萬元,學院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培訓基地和區域技術技能創新服務重要集聚地。 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實施“平臺孵化、雙線并行”工作機制。先后同60多所國(境)外高校或機構開展合作交流,派出10批次學生赴國(境)外留學研修,引進外籍教師50余人,培養外國留學生600余人。選派4批農業專家赴剛果(金)承擔商務部援非項目,在巴基斯坦、剛果(金)等建成海外技術培訓中心3個,舉辦中外(魯臺)合作辦學項目2個,成立中德濰薩學院和山東(濰坊)中德師資培訓基地,引進德國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教學標準;與韓國高校開展交換生項目和游學活動。學院連續三年獲評全國高職院�!皣H影響力50強”。 深入挖掘“明德尚學 強能善技”校訓文化內涵,凝練形成“崇實尚行 敢于爭先”濰職精神。廣泛開展學生社團、社會實踐、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實施大學生人文素養提升“七個一”工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弘揚*核心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4名學生被評為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學生,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85項(其中一等獎32項),參加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154項。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創新創業類大賽獲獎171項,2020年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1金1銅,“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賽1金1銀。學院獲評中國創業創新典型示范高校、中國創新創業典型示范基地、山東省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山東省創客之家、山東省退役士兵單獨招生試點學校、山東省征兵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學院構建起全方位、多元化資助體系和就業指導體系,保障學生成長成才,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倍受用人單位青睞和歡迎。 2020年11月8日,2020年職業教育活動周全國啟動儀式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試點賽開幕式在學院成功舉辦,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出席活動并講話,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出席。展示活動中,陳寶生、劉家義來到職教活動周活動現場,觀摩了參展學院、企業展板及學生技能才藝展示,參觀了學院實訓中心,視察了由學院承辦的高職工業設計技術賽項和園藝賽項比賽現場。活動的成功舉辦贏得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學院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經過60余年的積累與發展,形成了專業建設與區域產業相融合、人才培養過程與生產實踐相融合、學院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學院發展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三融合一對接”辦學特色,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面對新機遇、新任務、新挑戰,學院將緊緊圍繞“抓黨建,促創建”的工作主線,以“雙高/職教高地”建設為抓手,聚焦區域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全面推進黨建工作、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高水平專業群、高水平雙師隊伍等重點領域建設,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執著的努力,全力打造“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世界水平”的高職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