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鄭州戶口買房條件的2021年一份報告,你很少在其他地方看到,現在你仔細閱讀,你就能很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方案!
限購政策
限購區域
鄭州市市內五區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東新區、鄭州經濟開發區、鄭州高新區、新鄭市、滎陽市、中牟縣范圍內。
限購政策
鄭州市戶籍:限購2套,但是單身的限購一套。
外市戶籍:限購1套,需要連續24個月的社保或者個稅要求。
其他限購政策
1、限購區域內暫停向注冊時間不足3年的企業 (不含專營住房租賃業務的企業)銷售住房 (含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
2、在鄭州市行政區域內,2017年5月3日 (含)之后購買 的住房,自取得 《不動產權證書》之日起不滿3年的不得上市轉讓。
3、在鄭州市行政區域內,2017年5月3日 (含)之后通過 贈與方式轉讓住房,自簽署 《贈與合同》并辦理轉讓確認手續之日起,贈與人滿3年后方可再次購買住房。
首付
1、2017年12月23日起,在限購區域內,居民的首次購房貸款比例仍為30%保持不變,
2、居民家庭有購房貸款記錄、但申請貸款購房時實際沒有住房,或者已擁有1套住房、無論有無購房貸款記錄,再次購買普通住房,均按照60%的首付比例執行。
貸款利率
目前鄭州市各大銀行貸款利率最少上浮15%,大部分銀行上浮20%。
免限購政策
重點內容
①前提條件(2個只需符合1個):擁有全日制本科或以上學歷、副高級(高級技師)職稱或以上職稱;
②購買首套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2017年11月23日(含)之后網簽的合同可按新政策執行。
③在同等條件下,對非鄭戶籍人才不再審核社保和個稅證明,但仍受房地產市場調控其他政策的約束。
申請條件
①擁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副高級(高級技師)職稱以上職稱;
②我市各類企業或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就業,并簽訂有1年以上勞動合同;或在鄭初始自主創業,依法登記注冊成立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并擔任法定代表人;
③在我市購買首套自住商品住宅。
申請資料
①《非鄭州戶籍人才安居購房申請表》(附件1,一式四份);
②本人及家庭成員(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身份證、戶口簿、結(離)婚證等家庭關系材料(查看原件,留取復印件);
③畢業證、職稱證、職業技術資格證書以及教育、人社部門的認定證明(查看原件,留取復印件);
④在鄭工作的相關證明。其中有工作單位的,需提供所在單位出具的在職證明、單位證照復印件、處于有效期內的合同期限為1年以上的勞動合同;自主創業的,需提供《工商營業執照》(以上材料均查看原件,留取復印件)。
辦理流程
申請人根據購房情況向房地產開發企業(購買新建商品住房)、房地產經紀機構或房管部門服務大廳(購買存量住房)提交《非鄭州戶籍人才安居購房申請表》及相關材料即可。
購房補貼政策
重點內容
①2017年1月1日以后畢業的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高校畢業生才符合申請條件!
②本科學歷申請購房補貼,有“雙一流”院校要求。
③申請人條件除了博士,年齡不高于35歲。
④畢業內三年內落戶鄭州。
⑤補貼額度:博士每人10萬元,碩士每人5萬元,本科畢業生每人2萬元。
⑥在我市首次購買住房,且購房合同已完成備案,并按規定納稅,取得完稅憑證。
⑦符合補貼條件的人員須在2017年11月23日(含)之后購房方可享受該項補貼。
注:需要提醒的是,鄭州戶籍的符合條件的大學生也可以申請相關補貼。
申請條件
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可申請青年人才首次購房補貼:
①本科畢業生、碩士研究生年齡應在35歲以下,博士研究生不設年齡限制。
②教育部等部委公布的“雙一流”建設高校以及世界大學排名前500位院校(以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每年公布的名單及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發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最新同時排名為準)的本科畢業生(不含上述高校中招生分數低于本校統一錄取分數線的其他校區,或分校、網絡學院、獨立學院以及委托培養、定向培養的畢業生)。
③2017年1月1日之后畢業,并在畢業3年內落戶我市。
④在我市首次購買住房,且購房合同已完成備案,并按規定納稅,取得完稅憑證。
申請材料
①《鄭州市青年人才首次購房補貼申請表》(一式四份)。
提示:如需下載申請表,后臺發送關鍵詞購房補貼即可下載。
②本人及家庭成員(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身份證、戶口簿等家庭關系材料(查看原件,留取復印件)。(應該不需要重復提交,因為申請生活補貼已經提交。)
③本科畢業生需要提供畢業證、學位證(查看原件,留取復印件)。
④已備案的購房合同以及完稅憑證。
辦理時限
申請人當場可辦理完手續。(不包括審批時間)
辦理流程
申請人向各級房管部門申請購房補貼(其中,在金水區、中原區、二七區、管城回族區、惠濟區購買住房的,在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東區、西區辦事大廳窗口辦理購房補貼申請;在其他區域購房的,在房屋所在的縣(市)區人才服務窗口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