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海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廣東金融學院在海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海南考生上廣東金融學院的分數在578至637分,位次為13443至504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海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78至637區間才能上廣東金融學院。
一、海南考多少分能上廣東金融學院
1、2022年海南考生上廣東金融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59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774名;
2、2022年海南考生上廣東金融學院:綜合(物 或 化)最低分需要6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215名;
3、2022年海南考生上廣東金融學院:綜合(政 或 物 或 化)最低分需要61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531名;
4、2021年海南考生上廣東金融學院: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57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443名;
5、2021年海南考生上廣東金融學院:綜合(物 或 化)最低分需要58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866名;
6、2020年海南考生上廣東金融學院(1):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60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973名;
7、2020年海南考生上廣東金融學院(3):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6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55名;
8、2020年海南考生上廣東金融學院(2):綜合(物 或 化)最低分需要6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727名;
二、廣東金融學院在海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廣東金融學院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592 | 11774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99 | 10660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本科 | 608 | 9215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政 或 物 或 化 | 本科 | 613 | 8531 | 省政府 |
2、2021年廣東金融學院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78 | 13443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582 | 12732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本科 | 587 | 11866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政 或 物 或 化 | 本科 | 596 | 10427 | 省政府 |
3、2020年廣東金融學院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603 | 8973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26 | 6155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本科 | 630 | 5727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政 或 物 或 化 | 本科 | 637 | 5042 | 省政府 |
新高考地區怎樣填報志愿
1、實事求是。
新高考地區的考生要根據高等學校的特點,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己希望就讀的高校和專業進行綜合分析,全面考慮、統一安排。知己知彼是正確填報志愿的基礎,志愿不要偏高,但也不要偏低,偏高容易脫離實際,難以實現自己愿望,偏低影響將來發展與成才。
2、拉開梯度。
新高考地區的考生在同一批次內選報院校志愿時,相鄰兩個順序志愿之間應有一定的“差異”。即第一志愿院校選定后,新高考地區的考生在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欄內選報的院校一般應是連續幾年內生源不是很充足的院校;這種差異不是指兩所院校錄取線的不同或兩所院校知名度的差異。
新高考填報志愿拉開梯度有助于增加考生的錄取機會,新高考地區的考生如果按照這種差異選報志愿,排在后面的院校順序志愿發揮作用的幾率會更大一些。
3、留有余地。
新高考地區的填報志愿要掌握好合理的梯度,在慎重填報第一志愿的前提下,填報第二志愿時不要集中于同一層次,應注意拉開檔次。同時,做到有進有退,退是為了進,在專業上退是為了院校上的進,在院校上的退是為了專業上的進,要充分留有余地,以爭取更多的錄取機會。
專業代碼有字母是什么意思
專業代碼中字母代表專業類別。專業代碼加有's'者為在少數高校試點的目錄外專業。
專業代碼加有'h'者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設置的專業。
A:表示自考專科,面向社會考生,可在各個縣區自考辦報名。
B:表示獨立本科,是為各類高等教育形式的專科畢業生取得本科學歷,而獨立設置的專業。面向社會考生,可在各個縣區自考辦報名。
C:表示本科專業,它分為“可銜接的基礎科段”和“本科段”,比如:C000000(基礎科段),這種就表示這個專業是專科專業。注意,有的省不會在后面備注它是什么科段,但對同學們沒有影響,因為報考的時候并不需要關注專業代碼,這些代碼只是考試院便于管理專業而制定的。
學校名稱加有'※'者為經教育部批準和確認的獨立學院。
備注中加有'○藝'者為可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的非藝術類本科專業。
阿拉伯數字組成,前兩位代表專業所在門類,中間兩位代表專業所在學科,最后兩位代表改專業的標識符號。
三、廣東金融學院最新介紹
廣東金融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院校,是華南地區唯一的金融類高校。學校由中國人民銀行創辦于1950年,是一所具有“央行基因”的院校。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從“專科”升格為“本科”,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12年,招收第一批金融專業碩士研究生;2012年,招收第一批港澳臺生;,招收第一批留學生;2017年,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合作,聯合招收博士研究生。 學校緣金融而生、為金融而辦、偕金融同行、與金融共榮,始終堅守應用型、高端化、特色化、國際化的辦學使命,秉承“明德、敏學、篤行、致遠”的校訓,弘揚“勵學樂教、求實拓新”的精神,堅持“金融為根、育人為本、應用為先、創新為范”的辦學理念,走出一條依托金融發展、扎根金融辦學、服務金融需求的辦學之路,逐漸鑄就了鮮明的金融教育文化、金融創新文化、金融服務文化、金融制度文化,成為華南地區乃至全國金融學科建設、金融人才培養、金融應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建校71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輸送了20多萬名各類人才,被譽為“華南金融人才搖籃”和“南粵金融黃埔軍校”。 學校現有廣州、肇慶、清遠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近2300畝。廣州校本部位于廣州天河龍洞,肇慶校區位于肇慶七星湖畔,清遠校區位于清遠市清城區。 學校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近2.5萬人,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300多人,外國留學生120多人。教職工16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300多人。還在學界、業界和政界聘請了一批兼職(名譽)教授。 學校設有19個學院(校區、部),現有本科專業48個,涵蓋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藝術學7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經管法為主體、以金融學為內核的應用型學科體系。金融學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金融學、信用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經濟學、保險學、金融數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財務管理9個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金融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和經濟法學是廣東省重點學科。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3個學科入選成為廣東省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重點建設學科。開辦了全國首批、廣東首個互聯網金融專業和廣東首個精算學專業,擁有同類高校中最為齊全的金融學類專業體系。 學校建成以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浦發銀行廣州分行為代表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00多個,金融學科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金融學科虛擬仿真實驗中心是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是少數擁有2個國家級示范中心的高校。學校是全國僅有的兩個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規范研究單位之一。同時擁有一大批省級精品課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級應用型人才示范基地、省級協同育人平臺和省級教學科研團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加強校際、校政和校企協同合作。學校與美國西阿拉巴馬大學,英國拉夫堡大學、女王大學,加拿大圣瑪麗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莫納什大學等40多所國(境)外知名高校合作,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合作成立“廣東-諾丁漢高級金融研究院”,開展高端金融人才培養、高端金融研究、高端智庫建設;與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廣東省金融辦、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等機構合作,共同舉辦高端論壇,合作編制發布金融創新白皮書,組建金融智庫聯盟。與梅州、揭陽、汕尾、肇慶、汕頭、廣東金融高新區、佛山南海等地方政府在政策咨詢、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與廣東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廣晟集團、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廣州日報集團等知名企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領域實施全面合作。 學校著力提升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能力。近年先后建成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科技金融實驗室),廣東省重點智庫(華南創新金融研究院)、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區域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戰略新興產業共性技術政策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實驗室(行為金融與區域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政策咨詢決策基地(廣東省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廣東省青少年健康促進與體育發展決策咨詢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平臺;形成了“中國金融論壇—廣金·千燈湖金融峰會”、“中國科技金融高峰論壇”、“華南信用管理論壇”、“中國·南方金融法治論壇”等四大論壇體系;主持或參與完成省內多個地市“十二五”和“十三五”金融發展、信用體系發展規劃編制,研究報告得到上級領導批示,相關政策建議被多地政府采納;學報《金融經濟學研究》是CSSCI、北大中文核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文核心等三大權威索引來源期刊。 學校入選廣東省首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試點高校,入選廣東省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學校以黨和國家對金融業和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為引領,向應用型深化、向高端化提升、向特色化發展、向國際化邁進,努力建成中國第一所“金融大學”,做廣東金融強省建設的支撐者、區域金融事業發展的引領者和國家金融高等教育的示范者。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