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河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在河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河北考生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分數在413至473分,位次為175987至1072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河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13至473區間才能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一、河北考多少分能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1、2021年河北考生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歷史最低分需要45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6892名;
2、2022年河北考生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物理最低分需要5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1575名;
3、2021年河北考生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物理最低分需要45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8454名;
4、2020年河北考生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4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5987名;
5、2020年河北考生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2923名;
6、2020年河北考生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8982名;
7、2020年河北考生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中外合作):文科最低分需要56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618名;
8、2020年河北考生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4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4310名;
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在河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北 | 歷史 | - | 本科 | 535 | 16558 | 省政府 |
2022 | 河北 | 物理 | - | 本科 | 508 | 81575 | 省政府 |
2、2021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北 | 歷史 | - | 本科 | 532 | 20056 | 省政府 |
2021 | 河北 | 歷史 | - | 專科 | 455 | 66892 | 省政府 |
2021 | 河北 | 物理 | - | 本科 | 456 | 128454 | 省政府 |
2021 | 河北 | 物理 | - | 專科 | 413 | 162888 | 省政府 |
3、2020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本科 | 431 | 175987 | 省政府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本科 | 571 | 52923 | 省政府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專科 | 440 | 168982 | 省政府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本科 | 564 | 11618 | 省政府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本科 | 567 | 10729 | 省政府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專科 | 473 | 54310 | 省政府 |
本科一本和二本分別什么意思
一本即本科一批
本科一批,又稱重本,是指在中國高考錄取招生期間,于本科學歷層次中第一批次招生的學校,錄取線一般要達到本科一批錄取線,本科學制通常為4—6年。學生正常畢業后授予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
二本即本科二批
本科第二批是指放在中國高考錄取招生的時候在本科層次第二批次招生的學校,錄取線一般要達到二本線。學年制通常為4—5年,學生畢業后頒發本科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書。
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是什么
院校專業組就是將一所學校的所有專業分成若干個組,一個院校專業組就是一個平行志愿,比如2022年華南理工大學在廣東招生,將所有專業分成了4個專業組,其中物理類專業組3個,歷史類專業組一個。
那如何填報這45個志愿呢?我覺得可以從學校和專業兩個方向考慮,假如你是廣東物理類考生,今年高考成績排名14000名,你的目標院校是華南理工大學,不在乎專業,那你的前四個平行志愿可以全部填華南理工大學的那3個物理類專業組,并服從調劑,去年華南理工大學物理類的投檔最低排位是14591,14000名是有機會錄取到華南理工大學的。
假如考生只對經濟學類專業感興趣,那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就只填報包含經濟學類的專業組,比如第一志愿填報暨南大學的208專業組,第二志愿填報深圳大學的242專業組,依次類推。
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填報的優點就是在如今考生和家長都非常重視專業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特別是可以避免被不喜歡的專業錄取,比如考生不喜歡計算機類專業,覺得難,學不懂,那在填報志愿的時候,所有包含計算機類專業的院校專業組都不填,這樣就不會被錄取。
三、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最新介紹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學校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毗鄰省政府,環境優雅,交通便利,校園面積1388畝,擁有一個占地7萬多畝的實驗林場(湖南北羅霄國家森林公園),校內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學校辦學前身之一是1958年在長沙成立的湖南林學院。1963年,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親切關懷下,湖南林學院遷至廣州與華南農學院(現華南農業大學)林學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學院。陶鑄同志親自為學校確定校址,勾畫藍圖,并題寫了校名。1970年,中南林學院與華南農學院合并,成立廣東農林學院。1974年,學校從廣州搬遷到湖南省溆浦縣并更名為湖南林學院。1978年學校恢復中南林學院校名,直屬原國家林業部管理。1981年學校遷往湖南省株洲市。2000年,原湖南林業學校和湖南林業技工學校并入中南林學院,學校轉為湖南省和原國家林業部共建。2003年,湖南省農業機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學院,學校辦學主體遷往長沙,實現了歷史性回歸。2005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6年,學校與原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4個教學單位,現有79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一流專業12個、國家特色專業4個、省級一流專業26個。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6個,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國家特色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國家林草局重點(培育)學科5個、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培育)學科6個,自主設置交叉學科1個,農業科學、工程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現有教職工2337人,具有高級職稱的966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百千萬人才、國家優青等國家級人才16人,第八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國家林業和草原科技創新人才、芙蓉學者、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湖南智庫領軍人才等94人,全國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4人,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省部級創新團隊15個、省研究生優秀教學團隊16個。 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萬余人,其中:本、專科學生2.5余萬人,研究生4800余人。60多年來,學校為國家及地方輸送了21萬多名各類高素質專門人才,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校友,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擁有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建有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64個。圖書館建筑面積4.12萬平方米,實體館藏總量240.2萬冊(件);各類數據庫總庫60個,電子期刊5.1萬種累計92萬冊,電子圖書累計206.5萬冊。 近年來,學校主持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4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十三五”以來,獲全國創新爭先獎1項、中國青年科技獎1項、湖南光召科技獎1項、湖南省科學技術團隊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9項,其他省部級科研獎勵40項;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600余項,年均到賬經費達1.1億,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優秀青年項目等國家級項目246項。獲授權專利747件,其中,國際、國家發明專利512件。在SCI、EI、SSCI、CSSCI、CSCD及學校遴選的權威(重要)期刊發表論文17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96部。學校主辦4種學術期刊。其中,《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刊,《經濟林研究》《家具與室內裝飾》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學校先后與25個國家(地區)的98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國際科研合作、聯合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師資進修培訓、學生聯合培養、學生交換訪學、專業實踐及游學等多形式對外交流。與英國班戈大學聯合舉辦了湖南省第一家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班戈學院。學校成立了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班戈大學聯合研究中心,主導“一帶一路”熱帶干旱經濟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積極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十三五”以來,學校累計共派出1181名各類學生赴國外(境外)交流學習,2021年學校國際學生共有112人,覆蓋博士、碩士、本科和訪學各層面,學歷生比例達到84%。 建校60余年來,學校秉承“求是求新、樹木樹人”的校訓和“包容、誠樸、堅毅、公允”的校風,櫛風沐雨,百折不撓,砥礪前行,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立足新時代,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強林興林為己任,貫徹學校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實施學校“三四五”發展戰略,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教育國際化水平,確保學校位列省屬高水平大學第一方陣,奮力建設國內一流、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2021年1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