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河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在河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河南考生上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的分數在160至166分,位次為465519至30374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河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60至166區間才能上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一、河南考多少分能上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1、2022年河南考生上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2、2021年河南考生上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0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8113名;
3、2020年河南考生上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65519名;
4、2022年河南考生上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5、2021年河南考生上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3749名;
6、2020年河南考生上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6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0221名;
二、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在河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022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2021年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203 | 458113 | 省政府 |
2021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202 | 303749 | 省政府 |
3、2020年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160 | 465519 | 省政府 |
2020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166 | 350221 | 省政府 |
新高考省份二本錄取分數線
3+3高考地區
天津:天津市普通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為463分
北京:普通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425分,特殊類型招生控制分數線518分
海南:普通類本科批471分,部分特殊類型招生控制分數線569分
浙江:普通類第一段497分,第二段280分
山東: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513分;普通類一段線:437分
3+1+2地區
遼寧:本科分數線為歷史類404分、物理類362分
重慶:本科分數線為歷史類415分、物理類411分
湖南:本科線為歷史類451分,物理類414分;高職專科為歷史類200分,物理類200分
河北:本科線為歷史類443分,物理類430分
江蘇:本科分數線為歷史類471分,物理類429分
高考志愿一定需要填滿嗎
高考志愿表沒有強制規定要填滿,但為了增加錄取機會,建議考生用好志愿表,充分表達自己的報考意愿,盡量填滿每個批次的院校志愿以及每個院校志愿中可填報的相關專業志愿。
專業志愿不填滿將會增加考生不被錄取或被調劑的風險。因為目前各大院校的專業招生跟計劃人數、報考人數以及招生省份息息相關,少填一門專業都會大大提升個人錄取的不確定性。
因此,雖然報志愿的時候專業可以不用填滿,但建議考生仍要一一報滿,盡可能地降低不必要的報考風險。
會被調到沒填的專業,如果能填滿,盡量還是填滿,最起碼告訴學校你的專業傾向性。讓學校真的要調劑也會慎重考慮。
如果出現了意外情況,就容易出現滑檔或退檔。所以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前面幾個志愿上,還是要多給自己多一些選擇。
如果不想耗費大量的時間去選擇院校,也可以找類似的或者可以接受的院校找出來,填滿剩下的空白。如果用不到最多就是浪費點時間寫字,如果用到了也算是給自己的機會。一旦退檔可能面臨復讀或無法讀大學的結果,還是比較嚴重的。
三、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最新介紹
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是一所集農林、生物、工程、信息、財經、管理于一體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學院,隸屬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受江西省教育廳指導。學院創辦于1940年,前身是江西省樟樹農業學校,1980年被確定為江西省重點中專,2000年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重點中專,2004年升格為高等職業學院。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為江西省農技人員定向培養學校(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分配)。2017年經省教育廳批準,與井岡山大學聯合培養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2019年獲批國家第二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 2020年被確定為江西省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2021年經省教育廳批準,與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本科層次人才。 學院地處中國藥都樟樹市,交通便利,環境幽雅,設施齊全。學院占地面積800余畝,建筑面積14.65萬㎡,綠化用地面積23.5萬㎡。固定資產總值1.8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000萬。圖書館藏書50萬冊。體育設施完善。建有校園網絡系統。 學院堅持“人才強院”戰略,通過“內培外引”打造了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現有教職工514人,其中在編教職工195人,離退休154人(含離休干部2人),外聘165人。教授30人,副教授4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省級中青年骨干教師10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在校生12000余人。 學院設有生物工程學院、中醫藥學院、動物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幼兒師范學院、創業學院、基礎部、思政部、汽車駕駛培訓學校和鄉村振興研究中心。開設高職專業40個,其中畜牧獸醫專業為“國家級骨干專業”,學前教育為國控專業、中草藥栽培技術專業為省“雙高”建設專業,園林工程技術為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中醫養生保健、寵物醫療與保健、農業生物技術、電子商務等專業為學院創業試點專業。現已建成“植物組織培養”“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植物及植物生理學”等省級精品課程,“藥用植物栽培技術”“土壤肥料”“市場營銷”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數控編程與操作”“現代禮儀”“寵物美容與護理”“中藥調劑技術”“寵物外產科病”“中藥鑒定技術”等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院級精品課程38門。 學院成人教育有學歷教育(本科、專科、中專)與非學歷教育兩種形式。前者包括遠程教育、函授教育、自學考試等。學校先后與華中農業大學、宜春學院、江西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聯合辦學,成立了中國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學習中心。非學歷教育包括職業技能培訓、鑒定、汽車駕駛員培訓等。設有國家職業技能培訓站與鑒定站(批準鑒定初、中、高級25個工種)、全國英語四六級考試考點、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和全國電子商務師資格考試等考點。 學院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和文體素質的提高,成立了20余個學生專業技術和文化類社團、協會,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省、廳級各類職業技能比賽和文藝、體育競賽并獲得良好成績,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 學院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建立了“就業引導、職業輔導和創業指導”三位一體就業指導體系,為實現“充分就業、體面就業、公平就業和安全就業”提供科學指導和服務。學院一次性就業率位于全省高職院校前列,被評為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學院堅持探索多元化辦學模式,實現了由單一教學辦學模式向“教學—科研—培訓—推廣”多元辦學模式的轉變。建有國家級園林實訓示范基地,中草藥實訓基地、農機維修實訓中心、畜牧獸醫實訓中心獲省財政支持建設項目,擁有82個校內實驗實訓室和校內教學基地,128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是國家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藥品生產技術生產性實訓基地”、江西省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基地、江西省高級農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地。近幾年來,先后承擔了江西省農技推廣人員培訓、農民創業培訓、農民田間學校師資培訓和江西省高級農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培訓項目。自2009年以來,我院承擔省農業農村廳陽光工程培訓以來,先后開展了各類如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致富帶頭人、創業女農民、農業經理人以及基層農技人員培訓,為我省培訓農業技術人才及農村基層干部近2萬余人,圍繞鄉村振興,建設秀美鄉村為內容,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為貧困地區、貧困戶培訓大量技術人才。2019年開始我院又開展了高素質農民擴招教育,共招收學員3581人,其中高素質農民2082人,為我省服務“三農”工作作出很大的貢獻。 在近80年的辦學歷程中, 學院以“辦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己任,情系“三農”、服務“三農”,為促進我省農業科技進步、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一大批學子已成為農村科技人才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各行各業業務骨干、專家學者和各級領導干部。據不完全統計,獲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者達20余人。學院先后被農業部授予“加強實踐性教學,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先進單位”,獲“全國農業職業院校能力教育體系教學改革成果獎”,榮膺“中國職業教育百強院校”殊榮,多次獲“江西省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專科院校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省高校平安校園示范學校”等榮譽稱號,多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技術改進獎、國家專利、江西省人民政府成果獎和省高校科技成果獎、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當選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中國現代畜牧業職教集團、中國現代農業裝備職教集團、中國都市農業職業教育集團、全國信息安全職業教育集團常務理事和副理事長單位,中國高校眾創空間聯盟首批成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