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河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贛南師范大學在河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河南考生上贛南師范大學的分數在406至552分,位次為312751至16090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河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06至552區間才能上贛南師范大學。
一、河南考多少分能上贛南師范大學
1、2022年河南考生上贛南師范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2751名;
2、2021年河南考生上贛南師范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5663名;
3、2021年河南考生上贛南師范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5339名;
4、2020年河南考生上贛南師范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6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2003名;
5、2020年河南考生上贛南師范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0651名;
6、2022年河南考生上贛南師范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3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210名;
7、2021年河南考生上贛南師范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7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090名;
8、2020年河南考生上贛南師范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6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955名;
二、贛南師范大學在河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贛南師范大學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532 | 83691 | 省政府 |
2022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406 | 312751 | 省政府 |
202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538 | 17210 | 省政府 |
2022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445 | 100731 | 省政府 |
2、2021年贛南師范大學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549 | 75663 | 省政府 |
2021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512 | 125339 | 省政府 |
2021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572 | 16090 | 省政府 |
2021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556 | 24136 | 省政府 |
3、2020年贛南師范大學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566 | 82003 | 省政府 |
2020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537 | 120651 | 省政府 |
2020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566 | 16955 | 省政府 |
2020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552 | 24442 | 省政府 |
純211大學排名名單(剔除985)
由于教育部目前并沒有明確的對各大學排名,因此本文將以國內較為權威的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情況為準,根據2022年校友會中國大學的最新名單,全國共有73所純211大學。其中排名第一的純211大學為北京科技大學,排名第二的是武漢理工大學,排名第三的是南京理工大學。
此外全國排名前十的純211大學有:
1、北京科技大學,全國排名第33名
2、武漢理工大學,全國排名第35名
3、南京理工大學,全國排名第35名
4、西南大學,全國排名第37名
5、華中師范大學,全國排名第37名
6、暨南大學,全國排名第39名
7、河海大學,全國排名第40名
8、南京師范大學,全國排名第40名
9、北京交通大學,全國排名第41名
10、南京農業大學,全國排名第42名
高考提前批的好處有哪些
提前批其主要就是在普通批次之前錄取,所以第一個優勢就是錄取時間早,只要被該批次錄取后的考生就可以不用對后續環節過多關心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中公費師范生、軍校作為提前批次錄取院校內,其專業主要是有減免學費、住宿費的優勢,同時還有一定的補助。
考生在畢業以后找工作也不用愁,基本都是以推薦模式進行;當然最大的優勢就是其在錄取分數線上相比較普通批次可能會低一些,并且也會讓整體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故而能夠讓報名的考生錄取的幾率還是高的。
三、贛南師范大學最新介紹
贛南師范大學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素有“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紅色故都、生態家園、稀土王國、世界鎢都、臍橙之鄉”之美譽的贛州市。學校創辦于1958年6月,時為贛南師范專科學校;1984年更名為贛南師范學院,升格為省屬本科師范院校;200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7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贛南師范大學;2017年12月,順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專家組評價學校“是一所特色鮮明、前景良好的區域性優秀師范大學”。 學校現有黃金、章貢、白塔(大學科技園)3個校區,占地23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85余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77億余元,圖書館藏書230 余萬冊。設有18個教學單位、1所獨立學院、1所附屬中學、2所附屬小學、1所附屬幼兒園,有涵蓋10個學科門類的70個本科專業(其中2020年招生專業52個,國家特色專業2個、省一流專業4個、省品牌專業14個、省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6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1個)、1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面向全國27個省(區、市)招生,18個本科專業列入一本批次招生,被列為江西省公費師范生培養高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700余人。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172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80余人。全職引進和培養國家重大人才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0余人,博士生導師15人;柔性引進了一批學科學術領軍人才,其中“雙聘”院士3人,國家杰青、國家優青、中科院*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博士生導師30余人。廣大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涌現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標兵”“全球孔子學院先進個人”“江西省勞動模范”“全省模范教師”獲得者等一批先進典型。 學校始終堅持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榮獲4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高等教育1項、基礎教育3項)和2項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獲批1個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1個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項教育部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2門國家精品課程、1個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1項教育部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建有1個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3門研究生課程入選國家級案例庫,成為贛南及周邊地區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培訓中心、研究咨詢中心和改革發展服務中心,形成了以教師教育和文理學科為特色、文理管工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學校始終堅持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中心任務來抓,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了17萬余名畢業生。近五年,在校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各類競賽屢獲大獎,其中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劇“梅花獎”、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全國師范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特等獎以及倫敦殘奧會金牌、田徑亞青賽銀牌、全國田徑錦標賽金牌等重大獎勵200余人次;連續11年應邀參演“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校園文藝會演;在研究生、教師、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等各類招考中考取率穩步提升;新生錄取排名和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保持良好水平,獲評江西省2016-2018年畢業生就業評估“優秀”等級。一批校友獲“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百名優秀縣委書記”“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等榮譽稱號。 學校有1個省一流學科和4個省級重點學科(其中1個省高校高水平學科),是江西省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高校。建有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等2個國家級科研平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央蘇區研究中心、客家研究中心,江西省有機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工業(家具)設計中心,江西省竹基新材料與物質轉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等19個省級科研平臺,建有3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創辦了全國高校首個專門研究紅色文化的學術刊物《紅色文化學刊》。近五年,學校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10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40余項,相關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在蘇區與紅色文化、客家文化、陽明文化、臍橙工程技術、血吸蟲病防治新技術、稀土鎂合金功能材料、美麗鄉村規劃設計、家具設計、竹基新材料等研究領域形成了顯著特色。 學校高度重視開放辦學,依托江西省中小學校長(教師)培訓基地、江西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贛南蘇區人才發展合作研究院、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工業(家具)設計中心、國學研究院、贛州市中小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中心和“教授博士服務團”等平臺,積極為地方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學校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與美國、俄羅斯、法國、韓國、泰國等10余個國家的有關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承建了我國在西非的首個孔子學院——塞拉利昂大學孔子學院,并獲評為全球“先進孔子學院”。自2017年起,連續四年受國家漢辦委派赴亞、非、歐、美等四個洲11個國家的18所孔子學院開展文化巡演活動。獲批建立了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新加坡研究中心”;與俄羅斯奔薩國立大學舉辦了江西省首個教育部音樂學專業本科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獲批中國政府獎學金、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江西省政府獎學金學生接收院校,設立了“留學贛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獎學金,近三年招收了來自20余個國家的留學生200余人。 學校始終堅持“立足紅土地辦學、用蘇區精神育人、為蘇區振興服務、做蘇區精神傳人”的辦學傳統,培育形成了“崇德、尚學、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和以“多謀思變、同心創業,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勇于開拓、追求卓越”為基本內涵的贛師人特有的“精氣神”文化。近年來,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五四紅旗團委,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并蟬聯這一榮譽稱號。 目前,全校上下正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偉大的蘇區精神和贛師人特有的“精氣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爭創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為總抓手,爭創一流、進位趕超,深入實施品牌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依法治校四大戰略,全面推進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為建設區域領先、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綜合性師范大學而奮發努力。 (相關數據截至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