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河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山東協和學院在河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河南考生上山東協和學院的分數在183至194分,位次為459583至3696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河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83至194區間才能上山東協和學院。
一、河南考多少分能上山東協和學院
1、2022年河南考生上山東協和學院(較高收費):理科最低分需要48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0904名;
2、2022年河南考生上山東協和學院(較高收費):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3、2020年河南考生上山東協和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43730名;
4、2020年河南考生上山東協和學院(較高收費其它):理科最低分需要1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9583名;
5、2021年河南考生上山東協和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9423名;
6、2021年河南考生上山東協和學院(較高收費其它):文科最低分需要2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1811名;
7、2020年河南考生上山東協和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3080名;
8、2020年河南考生上山東協和學院(較高收費其它):文科最低分需要1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4703名;
二、山東協和學院在河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山東協和學院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430 | 267903 | 省教育廳 |
2022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480 | 170904 | 省教育廳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 | - | 省教育廳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 | - | 省教育廳 |
2022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451 | 93931 | 省教育廳 |
2022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508 | 36969 | 省教育廳 |
2022 | 河南 | 文科 | �?� | - | - | 省教育廳 |
2022 | 河南 | 文科 | �?� | - | - | 省教育廳 |
2、2021年山東協和學院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415 | 276009 | 省教育廳 |
2021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480 | 173219 | 省教育廳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230 | 449315 | 省教育廳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316 | 394239 | 省教育廳 |
2021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473 | 89423 | 省教育廳 |
2021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527 | 43003 | 省教育廳 |
2021 | 河南 | 文科 | �?� | 245 | 290064 | 省教育廳 |
2021 | 河南 | 文科 | �?� | 291 | 261811 | 省教育廳 |
3、2020年山東協和學院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450 | 243730 | 省教育廳 |
2020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183 | 459583 | 省教育廳 |
2020 | 河南 | 理科 | �?� | 189 | 457506 | 省教育廳 |
2020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470 | 93080 | 省教育廳 |
2020 | 河南 | 文科 | �?� | 190 | 344703 | 省教育廳 |
2020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194 | 343428 | 省教育廳 |
高考志愿填報要注意什么
1掌握信息
認真閱讀當地當年發布的有關高校招生的各類信息,熟悉招生政策和規定。了解院校的辦學性質、收費標準、所屬批次,掌握高考志愿填報的其他要求等。通過有關院校的網站和宣傳資料,了解高校的辦學地點、專業設置、辦學特色、師資力量、培養方向等。仔細查閱有關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對進檔考生的排序辦法、錄取規則等。
2高考志愿填報要掌握報考技巧
包括掌握預測學校錄取最低分數線及專業線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全面分析確定各批次各院校志愿及專業志愿,并填報好志愿草表。
3避免無效、錯填志愿
要認真了解當地當年高考志愿填報的規定和要求,了解報考學校的招生錄取規則,根據當地招辦公布的當年的招生計劃填報志愿外,考生還要充分利用校對簽字的機會,發現和糾正無效志愿和錯誤志愿。所以考生對校對志愿表一定不能馬虎應付,一定要高度重視,反復仔細核對。
志愿填完多久網上志愿時間
高考志愿填報有很多的批次,因此錄取工作也是分批次開始查詢的,最早進行錄取結果查詢的是提前批次,一般在7月初就可以查到自己的錄取結果了。
省市之間還是會存在差異,具體還要請考生和家長參照本省市的有關教育部門公布的最新消息為準。
查詢成績期間,系統在線人數會很多,因此一些考生在查詢錄取結果的時候會出現系統錯誤等提示,不要擔心,請考生和家長耐心等待,稍后重試即可。
不過考生在填志愿的時候,一定不要操之過急,注意看好各個學校和專業的相關招生計劃,以及對于自己想要報考的學校要進行了解。
在專業選擇方面,也不能盲目的跟從,還是要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主,這樣在接下來的大學學習生活中才能更加充實。
錄取結果的查詢時方式有很多種,各省的考生可以登錄當地的教育考試院或是招生官網進行查詢,也可進行電話咨詢,短信回復或是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進行錄取結果的查詢。
三、山東協和學院最新介紹
山東協和學院創建于1993年,2003年經山東省教育廳批準納入國家普通高職統招計劃,2004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為普通高職院校,2011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被省教育廳、財政廳確定為山東省民辦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2017年接受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40個觀測點滿票通過,教育部評估中心網站以“合格評估助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日益彰顯”為題進行了推廣。2020年在省屬本科高校分類考核中,位居同類院校之首。2021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單位和智慧教育示范校創建單位。 學校坐落于山東省省會濟南,現有郭店、遙墻2個校區,占地面積119.4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8.14萬平方米;單價800元以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45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46萬余冊,電子圖書221萬冊,紙質期刊4387種,電子期刊146980種。校內建有10個實驗實訓中心,內設304個實驗室、197個學科專業功能實驗室。其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山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1個;校外建有168個實習實訓基地,其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山東省企業實訓基地1個,職業技能鑒定站4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54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337 項。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36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者1160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545人�,F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山東省教學管理先進個人2人,濟南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人,濟南市高層次人才274人,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省級教學管理先進集體1個,山東省“青創人才引育計劃”立項建設團隊1個。 學校下設7個教學院(部),開設普通本科專業 40個,形成了以醫學為特色,醫學、文學、工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建設格局。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7項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7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民辦本科高校優勢特色專業支持計劃專業6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43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7 門。 學校建有山東省高等學校科研創新平臺3個,山東省高等學校應用技術優質協同創新中心1個。共承擔科研項目1249項,其中國家科研課題1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68項、廳局級科研項目821項;國家級教改項目14項、省級教改項目39項;獲得科研成果獎879項;獲得國家專利347件、軟件著作權572件。2015年,牽頭成立環渤海高校教學咨詢委員會、科研與學科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連續承辦三屆環渤海高等教育論壇,促進了環渤海地區高校的交流與發展。 學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強化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理念。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5%以上,被中國教育協會和中國教育發展促進會評為“全國最具就業競爭力示范院校”。建立的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是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山東省眾創空間、濟南市泉城眾創空間支持單位。 學校學生競賽榮獲國家級金獎62項、銀獎102項、銅獎 214項 ,省級金獎232項、銀獎318項、銅獎400項。其中,2020年獲第六屆“互聯網+”全國總決賽銀獎1項、銅獎3項,2021年獲第七屆“互聯網+”全國總決賽金獎3項,銀獎1項、銅獎6項,“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榮獲國家金獎1項,銀獎1項。第七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榮獲省級金獎1項,銀獎3項,銅獎5項。第十七屆“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榮獲省級特等獎1項。學校2015年獲批全國畢業生就業50強高校,2017年獲評首批全國創新創業50強高校,2017年獲評首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國首屆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優秀項目獎。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實施協同育人。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等10個國家和臺灣、澳門等地區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在教師互派、學生交流、學分互認、課程共建等方面開展交流與合作。學校已選派56名教師赴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交流深造,并聘請了美國、西班牙、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名資深學者擔任客座教授。近年來,選送1500余名學生赴美國、德國、新西蘭、馬來西亞等國家和中國臺灣、澳門等地區的18所高校學習交流或攻讀學位。與濟南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國重汽集團濟南橋箱有限公司、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山東泉盈酒店集團等2家地方政府、31個學術機構、77家行業企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生產服務、學生創業就業等方面開展合作,實現校企互動,協同育人。 學校堅持在服務社會中育人,在回報社會中發展,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2005年,啟動“萬名鄉村醫生免費培訓計劃”,連續16年累計義務培訓鄉村醫生3萬余人,已形成在省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社會公益活動品牌。得到周鐵農、厲無畏等*和高強、姜大明、郭樹清等省部級領導的高度認可,被中央電視臺、新華網、人民網、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等50余家媒體多次報道。2013年,獲批山東省高級養老護理員培訓基地,連續4年培訓高級養老護理員3000余人。 學校堅持依法辦學、誠信辦學、規范辦學、開放辦學,弘揚以和合向上、協同奮進為內涵的“和合”文化,秉承“明道致遠,德和崇文”的校訓,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專家治學”發展戰略,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普遍認可。先后被中華職業教育社授予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獎”,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范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國防教育特色學校”,被省政府評為“全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被省教育廳省人社廳評為“山東省民辦教育先進集體”,被省民政廳評為“山東省首批5A級社會組織”,連續6年被省民政廳評為“優秀民辦非企業單位”。(截止2021年10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