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黑龍江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大連交通大學在黑龍江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黑龍江考生上大連交通大學的分數在398至490分,位次為44199至732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黑龍江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98至490區間才能上大連交通大學。
一、黑龍江考多少分能上大連交通大學
1、2022年黑龍江考生上大連交通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8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379名;
2、2022年黑龍江考生上大連交通大學(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4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0304名;
3、2021年黑龍江考生上大連交通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131名;
4、2021年黑龍江考生上大連交通大學(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39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199名;
5、2020年黑龍江考生上大連交通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577名;
6、2022年黑龍江考生上大連交通大學(中外合作):文科最低分需要46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761名;
7、2021年黑龍江考生上大連交通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47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325名;
8、2020年黑龍江考生上大連交通大學(中外合作):文科最低分需要47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043名;
二、大連交通大學在黑龍江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大連交通大學在黑龍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一A | 487 | 19379 | 省政府 |
2022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二A | 422 | 40304 | 省政府 |
2022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二A | 464 | 7761 | 省政府 |
2022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二A | 465 | 7626 | 省政府 |
2、2021年大連交通大學在黑龍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一A | 483 | 20131 | 省政府 |
2021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二A | 398 | 44199 | 省政府 |
2021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二A | 467 | 8550 | 省政府 |
2021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二A | 478 | 7325 | 省政府 |
3、2020年大連交通大學在黑龍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一A | 530 | 18577 | 省政府 |
2020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二A | 452 | 40159 | 省政府 |
2020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二A | 477 | 9043 | 省政府 |
2020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二A | 490 | 7494 | 省政府 |
輸入分數查大學的免費網站有哪些
輸入分數查大學的免費網站比較推薦高考助手網高考志愿。高考助手網志愿特色如下:
1.防撞車功能實時監控各院校備選情況,讓填報更放心,讓考生與喜愛的大學更近一步。
2.更多精彩功能等您體驗:能上的大學、院校pk、志愿評估、防撞車、興趣性格測試推專業/職業、小蝶講志愿、高需求職業分析、快速挑選職業/專業、就業前景分析、高薪職業/專業統計、熱招專業分
3.完美適配新高考,首年新高考及已經進入新高考的省份擁有專屬獨立算法,讓新高考考生不在迷茫,來高考志愿助力高考,讓考生一鍵優化志愿填報,直達理想大學。
志愿填完多久網上志愿時間
高考志愿填報有很多的批次,因此錄取工作也是分批次開始查詢的,最早進行錄取結果查詢的是提前批次,一般在7月初就可以查到自己的錄取結果了。
省市之間還是會存在差異,具體還要請考生和家長參照本省市的有關教育部門公布的最新消息為準。
查詢成績期間,系統在線人數會很多,因此一些考生在查詢錄取結果的時候會出現系統錯誤等提示,不要擔心,請考生和家長耐心等待,稍后重試即可。
不過考生在填志愿的時候,一定不要操之過急,注意看好各個學校和專業的相關招生計劃,以及對于自己想要報考的學校要進行了解。
在專業選擇方面,也不能盲目的跟從,還是要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主,這樣在接下來的大學學習生活中才能更加充實。
錄取結果的查詢時方式有很多種,各省的考生可以登錄當地的教育考試院或是招生官網進行查詢,也可進行電話咨詢,短信回復或是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進行錄取結果的查詢。
三、大連交通大學最新介紹
大連交通大學是東北地區唯一一所以軌道交通為特色的高等學校。1956年,學校應我國鐵道機車車輛工業的發展需要而創建,時為大連機車車輛制造學校。1958年升格為大連鐵道學院,隸屬原鐵道部管理。2000年2月,劃轉為遼寧省政府管理。2004年5月,更名為大連交通大學。 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堅守大學使命,堅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軌道交通行業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形成了“崇嚴尚實、堅韌執著”的“大鐵精神”、“明德求索、鍥而不舍”的校訓,培養了十余萬名畢業生,大多數畢業生在軌道交通行業就業,部分已成為了行業領軍人物和核心技術骨干,在業內享有“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工程師搖籃”的美譽。 學校現有沙河口校區、旅順口校區兩個校區,占地總面積82.1萬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54.1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73億元,館藏文獻資源總量為129.14萬冊,電子圖書145.13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27400余種。 學校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是遼寧省一流學科重點建設高校。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學科是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3個學科是省一級重點學科。擁有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49個本科專業,10個五年制雙專業,涵蓋了工、管、文、理、經、法、藝等7個學科門類。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056人,其中,本科生14838人,碩士、博士研究生2218人。 學校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是教育部第二批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國家軟件人才國際培訓(大連)基地、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全國建設高水平運動隊院校和體育文化研究基地、遼寧省車輛工程緊缺本科人才培養基地、遼寧省對日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和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人才培訓基地。2006年10月,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學校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2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5個、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5個;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省級一流本科教育示范專業、特色專業、重點支持專業、應用型轉型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等建設點4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8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14個;省級以上本科精品類課程35門。近三年,學生獲得國家級、省級科技競賽獎勵542項。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939人,其中教授182人、副教授333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約占教師總數的90%。擁有國家重大人才引進培養計劃人選2人、國家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者1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攀登學者、特聘教授、優秀專家15人,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進工程”、百千萬層次人選91人,省“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創新人才33人,省部級優秀教師、教學名師20人,省青年學科帶頭人、專業帶頭人7人;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7個。 學校是國家產學研合作先進單位,是遼寧省產學研合作創新基地。發起成立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創新聯盟”,牽頭成立了“遼寧省軌道交通產業校企聯盟”、“連續擠壓產業創新聯盟”。建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遼寧省高等學校產業研究院等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平臺27個。2015年以來,學校獲批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98項、省部級項目637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6項;國家授權專利1419件,其中發明專利288件;發表學術論文4155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1731篇;出版學術專著165部。簽訂橫向合同869項,合同額超2.64億元。 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招收院校、《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項目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基地。先后與澳大利亞、美國、日本、俄羅斯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90多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學校經教育部批準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大連交通大學遠交大交通學院。擁有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3個,建有中日友好大連人才培訓中心。 學校是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兩次獲得優秀組織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百千萬培養工程”等兩項成果被評為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2019年學校獲評“遼寧省高等學校先進黨組織”。 新時代,學校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引,緊緊圍繞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和現代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發展,抓牢“一帶一路”“交通強國”“高鐵走出去”等國家戰略實施的發展機遇,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大力推進學校第二次黨代會確定的“五大戰略”,凝聚發展力量,堅定不移地朝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應用型大學的建設目標邁進。 (數據截止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