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宿州學院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宿州學院的分數在455至462分,位次為94731至8012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55至462區間才能上宿州學院。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宿州學院
1、2022年湖北考生上宿州學院:物理(物理+(化或地))最低分需要45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4731名;
2、2022年湖北考生上宿州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5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4023名;
3、2022年湖北考生上宿州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2648名;
4、2022年湖北考生上宿州學院:物理(物理+(化或生))最低分需要4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1957名;
5、2021年湖北考生上宿州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2969名;
6、2021年湖北考生上宿州學院:物理(物理+(化或地))最低分需要4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2969名;
7、2021年湖北考生上宿州學院:物理(物理+(化或生))最低分需要47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2456名;
8、2020年湖北考生上宿州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7187名;
二、宿州學院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宿州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地) | 本科 | 455 | 94731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56 | 94023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58 | 92648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459 | 91957 | 省政府 |
2、2021年宿州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69 | 82969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地) | 本科 | 469 | 82969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470 | 82456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75 | 80126 | 省政府 |
3、2020年宿州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二 | 462 | 87187 | 省政府 |
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高考志愿的一種新的投檔錄取模式,即一個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時填報若干個平行院校志愿。
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
平行志愿的投檔規則與單個志愿的投檔規則不一樣,目前各省大都是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投檔,即誰的分數高,在平行志愿投檔時就占有優勢,優先投檔。
投檔時,計算機投檔系統將嚴格按照考生的特征成績分數與政策性照顧分值的總和)從高到低順序逐個檢索、投檔。
公辦二本大學排行榜
全國排名 | 院校名稱 | 辦學性質 | 批次 |
1 | 廣東財經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 | 貴州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3 | 重慶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4 | 遵義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5 | 上海海關學院 | 公辦 | 二本 |
6 | 廣東金融學院 | 公辦 | 二本 |
7 | 天津理工大學 | 公辦 | 二本 |
8 | 西安郵電大學 | 公辦 | 二本 |
9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0 |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 公辦 | 二本 |
11 | 集美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2 | 重慶理工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3 | 北京聯合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4 | 上海商學院 | 公辦 | 二本 |
15 | 蘇州科技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6 | 成都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7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8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9 | 廣東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0 | 重慶工商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1 | 貴州師范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2 | 廈門醫學院 | 公辦 | 二本 |
23 | 云南師范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4 | 天津外國語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5 | 新鄉醫學院 | 公辦 | 二本 |
26 | 湖北醫藥學院 | 公辦 | 二本 |
27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8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9 | 溫州大學 | 公辦 | 二本 |
30 | 廈門理工學院 | 公辦 | 二本 |
三、宿州學院最新介紹
宿州學院是安徽省省屬綜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創辦于1949年的皖北宿縣區師范學校,1983年升格更名為宿州師范專科學校,2004年升格更名為宿州學院。建校70余年來,學校搶抓發展機遇,2009年獲安徽省首批示范應用型本科高校立項建設單位,2015年獲批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立項建設單位,、2019年先后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審核評估,辦學特色受到評估專家的肯定;2019年獲批新增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學校建設發展,《宿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支持宿州學院創建宿州大學”。 學校坐落在皖北歷史文化名城——宿州市,有教育園區校區、汴河路校區兩個校區,占地1146畝,建筑面積近5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億余元,館藏紙質圖書120萬余冊,電子圖書568萬余冊。設有15個二級學院,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生1445人。現有教職工1100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81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14人、博士150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省優秀教師11人、省教學名師16人、省教壇新秀25人。入選省級科技特派員6人、“特支計劃”1人。與省內高校聯合開展研究生培養,現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6人。 學校堅定“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加強一流學科專業建設。現有64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管理學、理學、文學、經濟學、藝術學、教育學、醫學等八大學科門類。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2個,構建了以工學、管理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形成了七大類應用專業群,產生了較好的集群效應。近年來,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年均獲得省級以上獎項400多項,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4%以上。 學校圍繞“四個面向”,深度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大力推進產政學研合作,與地方政府及企事業單位共建科研平臺、智庫、實習實訓基地、就業基地等,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擁有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省廳級科研平臺,實習實訓基地280余個。“十三五”以來,先后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227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7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300多篇,其中SCI、EI檢索收錄508篇;出版教材、專著136部;授權國際專利4項、國家發明專利86項,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300余項,多篇咨詢報告被省市有關部門采用。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不斷優化文化育人頂層設計,建有孟二冬紀念館、革命傳統教育館、賽珍珠紀念館、皖北文化藝術館,獲批為安徽省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基地、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宿州市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宿州市黨員政治學習教育基地。“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文化育人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成果獲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學校文化育人辦學特色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和審核評估專家的肯定,學校獲批安徽省第四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安徽電視臺等權威媒體多次給予報告。 學校與美國、新西蘭、馬來西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19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簽有合作協議,通過教師“海外研修工程”和學生出國交流學習項目,先后選派師生赴國(境)外訪學研修、攻讀博士學位等150多人次。2019年獲批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項,2019、2020年連續兩年高質量完成中美合作“生物技術”本科專業招生。積極推動印尼等國外留學生來校接受學歷教育,積極打造“留學安徽”“留學宿州”品牌,弘揚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地方文化。 學校是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立項建設單位、安徽省首批示范應用型本科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安徽省普通高校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高校。學校連續4年被評為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連續4次被評為安徽省文明單位,2015年獲評為第一屆安徽省教育系統文明單位、2019年獲評為安徽省首屆文明校園。2015-2020年在省委年度綜合考核中五次獲“好”等次。 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全面加強黨委對學校工作的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抓住安徽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深入實施“兩步走”創建宿州大學戰略目標,著力推進辦學效益和辦學層次“雙提升”,打造皖北高等教育新高地,努力為安徽省打造“三地一區”和宿州市“一城兩區三基地”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數據截至日期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