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武漢文理學院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武漢文理學院的分數在179至179分,位次為179063至3977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79至179區間才能上武漢文理學院。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武漢文理學院
1、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文理學院:歷史(歷史+化學)最低分需要44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204名;
2、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文理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3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4540名;
3、2021年湖北考生上武漢文理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35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6582名;
4、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文理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2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7523名;
5、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文理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6873名;
6、2021年湖北考生上武漢文理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8418名;
7、2021年湖北考生上武漢文理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2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6811名;
8、2020年湖北考生上武漢文理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1025名;
二、武漢文理學院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武漢文理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化學 | 本科 | 445 | 45204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451 | 42433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 | 346 | 94540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23 | 117523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423 | 117523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24 | 116873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317 | 178782 | 省教育廳 |
2、2021年武漢文理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476 | 48676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 | 352 | 116582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11 | 108418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416 | 106543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20 | 104977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200 | 146811 | 省教育廳 |
3、2020年武漢文理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二 | 416 | 111025 | 省教育廳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專科 | 235 | 179063 | 省教育廳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二 | 441 | 39775 | 省教育廳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專科 | 179 | 112257 | 省教育廳 |
高考可以報多少個學校和專業
有的省份要求可以填報1~6個志愿,有的省份要求可以填報1~10個志愿。其中部分地區規定一個志愿可以填報1個學校與6個專業或1個學校4個專業等,隨著新高考的實施有的省份志愿按照院校專業類進行填報。
1、北京(新高考)
(多可報30所大學,180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服從專業組內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30個
2、天津(新高考)
(多可報50或25所大學,300或150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服從專業組內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普通本科批次A階段50個,普通本科批次B階段25個。
3、海南(新高考)
(多可報24所大學,144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服從專業組內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24個
4、上海(新高考)
(多可報24所大學,96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4個專業、“是否服從專業組內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24個
5、山東(新高考)
(多可報96所大學,96個專業。)
一個志愿:1個“專業(專業類)+學�!�
志愿數量:96個
6、浙江(新高考)
(多可報80所大學,80個專業。)
一個志愿:1個“專業(專業類)+學校”
志愿數量:80個
7、山西
(多可報8所大學,48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8個
8、遼寧
(多可報16所大學,96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16個
9、江蘇
(多可報8所大學,48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8個
10、河南
(多可報6或9所大學,30或45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5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本科一批6個,本科二批9個
11、湖北
(多可報9所大學。)
一個志愿:1所院校、若干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9個
12、湖南
(多可報10所大學。)
一個志愿:1所院校、若干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10個
13、廣西
(多可報6所大學,36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6個
14、重慶
(多可報6所大學。)
一個志愿:1所院校、若干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6個
15、四川
(多可報9所大學,54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9個
16、西藏
(多可報10所大學,40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4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10個
17、陜西
(多可報6或12所大學,36或72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本科一批6個,本科二批12個
18、甘肅
(多可報9所大學,54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9個
19、青海
(多可報12或6所大學,72或36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本科一段12個,本科二段6個
20、寧夏
(多可報4或8所大學,24或48個專業。)
一個志愿:1所院校、6個專業、“是否同意專業調劑”選項
志愿數量:批本科4個,第二批本科8個
21、新疆
(多可報9或18所大學,54或108個專業。)
高考志愿填報的流程
一、登錄網站
網上填報高考志愿要在省招辦指定的網上進行,登錄指定網頁,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報網址。指定網頁一般會印制在準考證上面。
二、輸入用戶名密碼
用戶名是考生高考準考證上的14位報名號數字,第一次登錄網上報名系統的初始密碼是身份證號碼,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后即可登錄網上報名系統。
三、填寫基本信息并修改初始密碼
高考考生應仔細閱讀網上填報高考志愿的流程和注意事項,了解操作流程和相關要求以后再填寫住址、電話等重要信息。
考生在第一次登錄網上填報高考志愿系統時,一定要修改初始密碼,如果不修改,就會自動返回到上一步,無法繼續往下操作。
四、填報高考志愿
進去頁面之后點擊“填報志愿”,按自己的成績選擇不同的批次,進行填寫。填寫后最好再核對一遍,這一步尤為重要。
五、保存高考志愿
在填完信息后,一定要記得保存志愿,只有點擊“保存”,才會存到網報系統中,沒保存就相當于沒有填。
六、復查高考志愿
在填寫保存之后,可以點擊“查詢志愿”來查看報考的學校,大家可以隨時注意自己排名的情況,以防滑檔。
三、武漢文理學院最新介紹
2020年4月9日,經教育部批準,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轉設為武漢文理學院。學校系湖北省教育廳直屬、獨立設置的本科層次民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位于武漢市長江新城,漢口北大道勝海大道1號。 自2002年創建以來,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在校生于2008年就已突破萬人。學校設有40個本科專業,11個�?茖I。其中,既有湖北省獨立學院重點培育專業,又有湖北省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學校還開設國際交流班,與英國考文垂大學、韓國大真大學等合作培養人才。 學校現有教師60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55人。教師中不乏國際健美大師、政府專項津貼專家、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理事、全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全國英國文學學會理事、全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秘書科學聯盟副主席等專家學者,也有“985”高校博士,美、英、法、德、澳、韓等國留學教師和資深外教。學校還聘請了李京文等知名學者為首席教授。 學校積極推進社會服務,優化專業結構,調整專業培養方向,大力實施“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致力培養適應國家和地方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所需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努力構建特色鮮明、區域高水平的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學校已與學大教育集團、武漢會議中心等知名企業成功合作,在部分專業開展定向培養。2015年以來,學校還依托投資方的產業背景,與武漢市漢陽醫院等多家醫療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對報考我校醫學專業學生實行“全訂單式”培養,幫助學生實現“學習-實習-就業”一站式求學目標。自2017年起,學校在金融學等4個專業創辦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突出專業深造和高質量就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探索分級教學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作為一所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我們熱忱歡迎志存高遠的莘莘學子加入我們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