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皖江工學院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皖江工學院的分數在405至430分,位次為118198至4356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05至430區間才能上皖江工學院。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皖江工學院
1、2022年湖北考生上皖江工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8198名;
2、2021年湖北考生上皖江工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8803名;
3、2021年湖北考生上皖江工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8044名;
4、2021年湖北考生上皖江工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8256名;
5、2020年湖北考生上皖江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6531名;
6、2020年湖北考生上皖江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562名;
二、皖江工學院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皖江工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22 | 118198 | 省教育廳 |
2、2021年皖江工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10 | 108803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12 | 108044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36 | 98256 | 省教育廳 |
3、2020年皖江工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二 | 405 | 116531 | 省教育廳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二 | 430 | 43562 | 省教育廳 |
高考志愿怎樣進行投檔
(一)按每批招生計劃數(含公費生招生數和擇校生招生數)的一定比例,劃定該批的投檔最低控制分數線;
(二)在每批投檔最低控制分數線上,根據學校的招生計劃數,按考生志愿的先后次序,按學業考試七科總分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投檔。投檔時,分別按公費計劃數對應公費志愿、擇校計劃數對應擇校志愿,先投第一志愿,若不滿員,再投第二志愿,……依次類推;
(三)每批設“高分優先投檔線”,對高分考生按其志愿優先投檔;
(四)對于在兩個不同批次安排了招生計劃的學校,若在前一批投檔最低控制分數上未完成該批招生計劃,其剩余計劃數并入該校后一批次計劃完成。若招生學校在后一批次的投檔最低控制分數線上未能完成招生計劃,由市招考辦調整該校的投檔控制分數線直至完成其招生計劃。
(五)面向全市招生的學校是按各區的批次最低控制分數線上投檔。
(六)招生學校如無特殊理由,對所有投檔的考生均必須被錄取,不得退檔。
征集志愿和正常志愿填報有什么區別
征集志愿和正常錄取在進入學校以后是沒有區別的,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在招生計劃以及分數線等方面。具體的區別如下:
1、招錄計劃數不同。
征集志愿一般是部分高校在其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招錄名額不滿的情況下進行的。正常錄取即考試填報的志愿符合高校招錄的分數條件予以錄取。
2、適用對象不同。
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是要求達到相應批次控制線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相應批次線下20分以內的學生。正常錄取的考生一般是要求達到對應批次以及學校招錄的分數線的。
3、招錄時間不同。
征集志愿因招錄計劃不滿而開展的招生,因此其招錄的時間一般是在對應批次正常招錄時間后面的。即征集志愿的時間要晚于正常招錄時間的。
三、皖江工學院最新介紹
皖江工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省屬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全國文明城市、處于長江三角洲中心區的安徽省馬鞍山市,毗鄰南京、合肥兩大省會城市,區位優勢明顯。學校創辦于2008年,前身為河海大學文天學院,2012年增列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2018年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更名為“皖江工學院”。 學校建有霍里山和鄭蒲港兩個校區,占地總面積1353畝。校舍建筑總面積43.4萬平方米。現有館藏圖書116.6萬冊。固定資產總值78869.7萬元。 學校設有水利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財經學院、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設有基礎部和思政部,共11個教學單位。現有在校本科生14000余人。 學校堅持以服務地方應用型人才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專業布局。現有33個本科專業,已形成了以工科為主,以水利為特色,工、經、管、藝、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專業結構。學校在與河海大學、安徽工業大學等高校長期合作,不斷加強特色優勢專業建設。先后立項省級重點建設專業項目21項,其中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領基地4個,特色專業4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5個,安徽省“振興計劃”建設專業4個。 學校現有教師834人,其中專任教師806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643人,占專任教師79.8%;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教師369人,占專任教師的45.8%;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124人,占專任教師的15.0%,其中*1人,二級教授6人。“雙師雙能型”教師292人,占專任教師的36.2%。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名師8人,省級教壇新秀14人。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努力搭建科研平臺。學校現有各類實驗室69個,其中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市工程研究中心5個;校設研究所10個,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1個,建筑工程設計研究院1個,環境檢測職業衛生檢測中心1個;主持各級各類縱向科研課題416項,其中省級課題104項,市、校級課題312項;出版著作、教材110部;發表學術論文1101篇,其中SCI、EI、CSSCI檢索論文150篇;取得受理、授權專利134件(其中發明專利70件);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經費7000余萬元。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加強教學研究對教學改革引領作用和科學研究對教學促進作用。建校以來,學生參加省級、國家級、國際級各類比賽,獲得省級以上獎項1000余項,其中國家獎216項,國際獎36項。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設有專門的創業模擬實訓教室和孵化室,年均參加創新實踐競賽學生達500余人。僅2020年獲批國家級大創訓練計劃項目33項,省級大創訓練計劃項目120項。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國高校進行“2+2”“3+1”“4+1”中外項目合作及校際交流項目,國際生規模達800人,大部分畢業生在國外大學取得全額或半額獎學金,在國外大學攻讀碩士比率占留學生總數的60%。 學校實施“卓越人才教育計劃”“聞天班”等特色育人工程,教育成果明顯。畢業生考研錄取率近3年連續達到15%,其中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地質工程、測繪工程等專業考研錄取率在25%以上。歷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因“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而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10余年來,先后向社會輸送各類人才近3萬人,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辦學以來,學校一直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一切為了學生”的辦學理念,堅持應用型、地方性的辦學定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建設地方性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為奮斗目標,秉持“上善若水、篤學敦行”校訓,培育“文心勵志、天道酬勤”優良校風,學校發展已進入了“工學為主、水利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學校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獲評“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安徽省文明單位”,“安徽省優秀獨立學院”,“安徽省十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安徽省節水型高校”,“馬鞍山市重點建設十大功勛單位”等榮譽稱號。 霍里山麓,鄭蒲港畔,同心共鑄,弦歌奮進。皖江工學院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為更多教育培養道德品質優良、富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理論功底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更好服務地方為己任,為建設地方性應用型高水平大學而不懈奮斗。 (以上數據截止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