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青島科技大學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青島科技大學的分數在491至567分,位次為69381至2975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91至567區間才能上青島科技大學。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青島科技大學
1、2022年湖北考生上青島科技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9381名;
2、2022年湖北考生上青島科技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8875名;
3、2022年湖北考生上青島科技大學:物理(物理+(化或生))最低分需要5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648名;
4、2022年湖北考生上青島科技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823名;
5、2021年湖北考生上青島科技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549名;
6、2021年湖北考生上青島科技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6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363名;
7、2021年湖北考生上青島科技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752名;
8、2020年湖北考生上青島科技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380名;
二、青島科技大學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青島科技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91 | 69381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5 | 38875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540 | 35648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43 | 33823 | 省政府 |
2、2021年青島科技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60 | 35549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66 | 32363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568 | 31351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71 | 29752 | 省政府 |
3、2020年青島科技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一 | 567 | 30380 | 省政府 |
報考軍校的視力要求
1、軍校對考生雙眼視力有專門要求,報考軍隊技術類院校,也稱非指揮類院校,裸眼視力要達到4.6以上;報考軍隊指揮類院校裸眼視力要達到5.0以上。
2、每一眼裸眼遠視力低于4.9(0.8),指揮、潛艇、水面潛艇、坦克、測繪、雷達專業學員不合格。每一眼裸眼遠視力在4.8(0.6)以上;或一眼裸眼遠視力在4.7(0.5)以上,另一眼裸眼遠視力在4.9(0.8)以上;或每一眼裸眼遠視力在4.6(0.4)以上,矯正視力每一眼在4.9(0.8)以上,技術專業學員合格。
裸眼視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錄取的專業:飛行技術、航海技術、消防工程、刑事科學技術、偵察。專科專業:海洋船舶駕駛及以上專業相同或相近專業(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3、事實上,由于專業、院校的不同,一些對身體(視力)的要求都不盡相同,以下只是一個可以認為是最低的標準。所以如果您的視力比較差,就需要做手術。否則是不符合相關政策的。
高考軍校報考條件和要求有哪些
1.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普通高中應屆或往屆畢業生;
2.高中階段體質測試成績達到及格以上;
3.高考成績達到本省一本線(合并批次省份須達到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
4.未婚;
5.年齡不低于17周歲且不超過20周歲(截至報考當年8月31日)。
進入軍校的體檢很嚴格。尤其是在市里,體重,身高,這三項體檢上都有明確的規定。如果你報考指揮類的軍校,視力要求是5.0以上,非指揮類的4.6以上。男考生體重要在100斤以上,身高在1.62cm以上。女考生體重要求在90斤以上,身高在1.60cm以上。
三、青島科技大學最新介紹
青島科技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文、經、管、醫、法、藝、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國家“111計劃”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屬重點建設的大學、山東省“強特色”高水平大學、山東省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評估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和“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榮獲“山東省第一屆省級文明校園”榮譽稱號,被社會贊譽為“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 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0年的沈陽輕工業高級職業學校,1956年遷至青島。1958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組建為山東化工學院,開始了正式舉辦高等教育的歷程。1984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青島化工學院,1998年由化學工業部劃轉到山東省;2001年青島工藝美術學校并入,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青島科技大學。2002年8月嶗山校區投入使用,2009年高密校區投入使用,2017年山東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2019年中德國際合作區(中德校區)投入使用,學校事業發展不斷譜寫新篇章。 當前,學校形成了青島、高密、濟南“三地五校區”的辦學格局,校舍面積92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各類文獻資料340余萬冊、中外文數據庫74個,固定資產總值37億元。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2人、雙聘院士11人,中科院“*”人選3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教學名師)2人,*1人,國家杰青3人,國家優青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全國優秀教師1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6人,“泰山學者優勢特色學科團隊領軍人才”2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教授)、海外特聘專家和青年專家43人,省級教學名師17人,山東省重點學科(實驗室)“首席專家”4人,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3人,山東省杰青1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8人。 學校學科、專業特色鮮明,現擁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設有76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等為代表的多個優勢特色學科群,其中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4個學科入選山東省重點建設的“一流學科”行列,2個學科入選山東省優勢特色高水平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9個學科進入前70%,其中化學工程與技術為B+,為省屬工科高校唯一。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獲得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9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5個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4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9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9項省級教學成果獎;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5個省級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4個省級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專業(群),16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省級教學團隊;14門省一流本科課程,16名省級教學名師;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 學校堅持科研興校,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先后獲得1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杜邦科技創新獎。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成績顯著,現有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1個部省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1個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層面創新平臺數達到10個,數量位居山東省屬高校前列。擁有3個省級協同創新(示范)中心,45個省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校始終堅持走政產學研融合之路,科研成果運用到實際生產中已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支撐而上市的公司已經達到了7家,分別是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賽輪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金王集團、青島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高校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學校獲批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專利轉讓數進入中國高校百強,為“天問一號”自主導航提供關鍵核心技術,連續兩次被評為“山東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高校”,因“政產學研融合”而聞名的“青科大模式”廣受社會贊譽,并被國務院研究室《決策參考》、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以典型經驗和做法進行深度報道。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完善對外交流與合作機制,同22個國家和地區的120余所國(境)外高校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獲得1個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7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基本形成了涵蓋理、工、藝等學科專業多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格局。其中與德國帕德博恩大學合作舉辦的中德科技學院,納入中德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被譽為中外合作辦學的成功范例。加快推進中德工業大學和中德青年科學院建設,實現中德合作辦學一體化發展。牽頭共建泰中國際橡膠學院,是山東首個在境外設立的辦學機構,邁出了學校境外辦學第一步。 學校第十次黨代會繪就了“三步走”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建設“有精神、有文化、有責任、有活力、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的奮斗目標。當前,站在“十四五”開局新起點上,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圍繞國家“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建設目標和學校“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取得突破、五年塑成優勢”的戰略部署,堅持“內涵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協調發展、特色發展”的路徑選擇,主動對接服務新舊動能轉換,發揚“科大精神”、踐行“橡膠品格”、貫徹“五有理念”,干字當頭、實干為先,加快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為建成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發展,引領行業進步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斗! (數據截止至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