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廣西師范大學在湖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南考生上廣西師范大學的分數在511至564分,位次為61854至7281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11至564區間才能上廣西師范大學。
一、湖南考多少分能上廣西師范大學
1、2022年湖南考生上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歷史+思想政治)最低分需要5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494名;
2、2021年湖南考生上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歷史+思想政治)最低分需要55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731名;
3、2022年湖南考生上廣西師范大學:物理(物理+思想政治)最低分需要5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459名;
4、2022年湖南考生上廣西師范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1896名;
5、2022年湖南考生上廣西師范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3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8992名;
6、2021年湖南考生上廣西師范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478名;
7、2021年湖南考生上廣西師范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2199名;
8、2020年湖南考生上廣西師范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6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666名;
二、廣西師范大學在湖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廣西師范大學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50 | 7494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51 | 7281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 | 本科 | 511 | 61459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3 | 43342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5 | 41896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39 | 38992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41 | 37551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本科 | 548 | 32900 | 省政府 |
2、2021年廣西師范大學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57 | 8731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58 | 8470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 | 本科 | 530 | 54792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43 | 44478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46 | 42199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48 | 40690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本科 | 558 | 33731 | 省政府 |
3、2020年廣西師范大學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本二 | 522 | 61854 | 省政府 |
2020 | 湖南 | 文科 | - | 本二 | 564 | 13666 | 省政府 |
大學與學院的不同
辦學規模
大學的辦學規模更大,學生數量差距比較明顯。大學的最低人數比學院多,全日制在校生數量要大于八千人,研究生的數量不能少于總人數的百分之五。
而學院的全日制在校學生數量只要大于五千人即可,而且對研究生的數量沒有要求。人數上的差異也導致大學和學院的其他資源的差別。
大學人數多,因此占地面積也比較大,教學和住宿場地都比較大,教學設備以及圖書館資源都比較豐富。
專業學科
學院需要以一個學科為主要學科,而大學則需要以三個學科為主要學科,這一點也可以解釋大學里有一些學院,可能也達到了人數的標準,但只有一個主要學科,就不能獨立分劃為大學。
師資力量
大學的學生數量比較龐大,還有一部分研究生,需要的教師資源會更加豐富,對高素質教師資源也有需求。
比如大學的專任教師人數規模最少是四百人,一半老師的學歷要在研究生以上,五分之一的老師是博士學歷;而學院老師的最低數量要求是二百八十人,百分之三十的老師是研究生學歷。
教學水平
大學一般碩士教育有比較高的要求,最少有兩個碩士授予點,學院就沒有這一特殊規定。一般教育部對大學的教學水平要求比較高。
高考志愿怎么填報
采取即“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的原則,但同時需注意把握好沖、穩、保、墊之間的梯度關系。
在平行志愿填報時,不妨將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夠得著的理想院校作為志愿A,將符合自己成績水平的“對口”院校作為志愿B和C,志愿D填一所“保守”院校,志愿E則填“墊底”院校。
其中的“跳一跳”“對口”“保守”“墊底”的幾所院校就自然形成了平行志愿中的梯度順序。
這樣既可避免“高分低就”所帶來的后悔莫及,又可避免萬一沒達到“好院校”投檔分數,也有相應院校可讀,而不至于落到較低批次院校甚至落榜。當然,“沖一沖”也應當十分慎重,也要有一定的把握。
三、廣西師范大學最新介紹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 廣西師范大學簡介 廣西師范大學地處國際旅游勝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桂林,是國家教育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高校,廣西重點建設的“國內一流大學”高校,全國文明校園。有王城、育才、雁山3個校區,校園面積4100多畝;在職教職員工250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近27000人,碩士研究生7000多人,博士研究生350多人,各類留學生近1700人,成人教育學生26000多人。學校已發展成為廣西教師教育的“領頭羊”、人文強桂的“主力軍”、科技興桂的“生力軍”、廣西國際教育的“排頭兵”。目前,學校正全力推進“雙一流”建設和綜合改革,努力實現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大學的目標。 學校歷史文化豐厚。學校前身——廣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創辦于1932年,是廣西高等師范教育的開端,是中國最早的高等師范學校之一,曾六次更名,八次遷址,四度調整。抗戰時期,與西南師范學院、昆明師范學院一起,成為抗日大后方著名的三所高等師范院校,并被譽為“西南民主堡壘”。1943~1978年,是廣西唯一一所培養本科學歷教師人才的高校。1983年更名為廣西師范大學。建校以來,楊東莼、薛暮橋、陳望道、歐陽予倩、林礪儒、陳翰笙、夏征農以及曾作忠、張云瑩、謝厚藩、陳伯康、林煥平、鐘文典、伍純道等一大批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薈萃學校,秉承“尊師重道、敬業樂群”的校訓精神,執教治學,弘文勵教,為國家尤其是廣西培養了40多萬名教師和其他專業人才。2012年,時任*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視察學校時,勉勵師生“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一流大學”。 學校科教平臺較高。現建制教學學院(部)21個,82個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中國語言文學、教育學、軟件工程、體育學、世界史、物理學),1個專業博士點(教育學),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6個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化學、軟件工程、美術學)躋身全國前40%,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獲B+檔。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化學、軟件工程等5個一級學科獲得廣西一流學科建設項目,物理學獲得廣西一流學科建設培育項目。廣西(高校)重點學科35個,化學、工程學兩個學科進入國際ESI排名前1%。學科專業涵蓋了10大門類,文科的學科門類、博士點、碩士點及自治區級文科重點學科均位居廣西高校前列。現有1個省部共建藥用資源化學與藥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廣西民族藥協同創新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自治區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廣西應用數學中心,7個廣西重點實驗室,10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6個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全區共30個),5個廣西協同創新中心,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自治區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自治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廣西卓越教師教育協同創新中心,14個自治區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全校館藏紙質圖書359.92萬冊,中外文期刊97.15萬冊,電子圖書244萬冊。擁有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聯合)、中宣部第三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家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研究基地、中小學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應用培訓基地、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教育部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共青團中央“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全國研究培訓基地等一批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基地。學校是CERNET華南地區網桂林主節點依托單位,是廣西實施“人文強桂”建設工程主體單位,200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學校設立了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 學校師資素質優良。學校有專任教師2000多人,專任教師中正高級近400人,高級職稱占專任教師人數的48.68%;擁有博士學位700多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人數占總數的84.87%。碩士研究生導師1300多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00多人。學校有國家級、省部級高層次人才約160人次,其中有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國家“*”特聘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級教學名師等國家級人才20多人次,國家級各類人才稱號已經齊全(包括雙聘院士);有廣西院士后備人選、廣西八桂學者、廣西特聘專家、廣西優秀專家、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等省部級人才約140人次。 學校教改成果顯著。學校獲得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6個、國家一流課程7門,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1項,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所獲國家級標志性成果在西部地區同類院校和廣西高校中名列前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3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1項、優秀獎1項。現有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優勢特色專業15個、自治區優質專業11個,自治區在線開放課程8門,自治區一流課程51門,精品課程27門,自治區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自治區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項目11個,自治區教學團隊10個。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成績顯著,近七屆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共獲得了1金8銀17銅的好成績。此外,學校始終堅守教師教育的使命與擔當,確立了“引領廣西、打造品牌、服務基礎、走向海外”的教師教育發展思路,成為廣西教師教育的“搖籃”,形成了涵蓋各級各類師資培養的“全覆蓋”體系,構建了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一體化”模式,為推動廣西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作出了積極探索。 學校科研成果豐碩。“十三五”期間,學校科研立項數和科研經費均獲得大幅增長,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848項,其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星火計劃項目等國家級項目342項,科研經費(R&D經費)總計約5.56億元。到目前為止,科研成果獲中國專利獎1項,獲廣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1項、廣西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0項、二等獎30項、三等獎37項,獲專利授權1600多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年度立項數連續10年均躋身全國百強,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5項。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57項,其中一等獎30項。2部教材獲得 “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學校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成立于1986年11月,作為全國首批轉企試點的高校出版社,于2009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是中國首家地方大學出版社集團和廣西首家出版集團。近年來,先后收購澳大利亞視覺出版集團和英國ACC出版集團,領先建成具有成熟的完整產業鏈的跨國出版集團。現擁有分別位于桂林、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以及美國、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克羅地亞、日本等國家的30多家企業和分支機構。在行業機構近些年組織的綜合評估中,綜合實力穩居中國大學出版社前十。先后有20多種圖書榮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中國好書”等國家圖書大獎,近10種圖書獲評“世界最美的書”“中國最美的書”;先后被評為全國高校教材管理先進集體、先進高校出版社,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良好出版社、先進出版單位等榮譽;入選全國第二批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知識服務模式(綜合類)試點單位,三次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連續8年進入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排名20強;曾獲得深圳讀書月“年度致敬出版社”、上海書展“最有號召力的出版社”、北京圖書訂貨會“讀者最喜愛的出版社”等榮譽。 學校國際交流廣泛。現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355所高校及機構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