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北京體育大學在湖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南考生上北京體育大學的分數在545至606分,位次為34869至315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45至606區間才能上北京體育大學。
一、湖南考多少分能上北京體育大學
1、2022年湖南考生上北京體育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6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273名;
2、2022年湖南考生上北京體育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34名;
3、2022年湖南考生上北京體育大學:歷史(歷史+思想政治)最低分需要57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89名;
4、2021年湖南考生上北京體育大學:歷史(歷史+思想政治)最低分需要5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60名;
5、2022年湖南考生上北京體育大學:物理(物理+生物)最低分需要5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735名;
6、2022年湖南考生上北京體育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7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273名;
7、2021年湖南考生上北京體育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8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792名;
8、2020年湖南考生上北京體育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899名;
二、北京體育大學在湖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北京體育大學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61 | 5273 | 國體局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65 | 4534 | 國體局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67 | 4215 | 國體局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72 | 3489 | 國體局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生物 | 本科 | 545 | 34869 | 國體局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生物 | 本科 | 567 | 21735 | 國體局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 | 本科 | 568 | 21246 | 國體局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71 | 19693 | 國體局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72 | 19244 | 國體局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74 | 18273 | 國體局 |
2、2021年北京體育大學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74 | 4934 | 國體局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82 | 3675 | 國體局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84 | 3360 | 國體局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生物 | 本科 | 560 | 32451 | 國體局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生物 | 本科 | 580 | 20767 | 國體局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82 | 19792 | 國體局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 | 本科 | 583 | 19305 | 國體局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86 | 17864 | 國體局 |
3、2020年北京體育大學在湖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本一 | 590 | 19899 | 國體局 |
2020 | 湖南 | 文科 | - | 本一 | 606 | 3158 | 國體局 |
高考免費模擬志愿填報網站有什么
高考志愿填報ai網站--高考志愿助手志愿
高考志愿助手志愿可以推薦適合的大學,結合學生分數推薦沖刺、穩妥,保底等不同梯度院校,分析高校歷年錄取,高考助手網志愿能提供各校優勢學科、歷年招生數據、高校碩博點等情況。
高考志愿填報ai網站--高考升學網志愿
高考升學網志愿可查詢全國3730所院校的詳細信息,歷年分數線、招生計劃、開設專業、就業情況、學費信息、創建時間、重點學科、隸屬機構、學校類型、學校規模、博士點數量等介紹,幫助考生填報志愿。
征集志愿分數線會不會降低
第一種情況,人數滿額,屬于考生填報志愿的問題,線上考生較多,不降分。比如陜西二本征集志愿,公布院校計劃缺額,要求達到本科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尚未被錄取的考生均可填報。線上,未被錄取,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河南省也規定高考文化成績達到省本科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當前未被錄取的考生,可補報征集志愿的本科二批院校。
第二種情況,降分只是一種可能。凡高考成績達到本科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未被錄取的考生可填報本次征集志愿。已經被錄取、自愿放棄志愿錄取的考生不得再填報征集志愿。未降分,但還有一條凡高考成績達到我區本科二批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下20分以上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可作為備檔考生填報本次征集志愿。從這個規定上看,減少一次環節,是否降分,邊錄邊看。
第三種情況,線上人數較少。降分,這個一般都在將三本和二本合并錄取的省份。因為,部分院校收費較高,更能體現考生的意愿。這個相對應該更加尊重考生意愿。湖南規定,外省農林、航海、地礦等本科院校和在湘高校若線上生源不足,按考生本次填報的征集志愿從高分到低分降分投檔,降分幅度控制在本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下20分之內。但這些高校含有獨立院校。
三、北京體育大學最新介紹
北京體育大學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具有光榮的辦學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扎實的辦學基礎,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隸屬國家體育總局。學校位于海淀區信息路,占地面積75.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1萬平方米,共擁有室內外訓練場館近100個。 學校現設有體育與健康學部、人文社科學部、奧林匹克運動學部、體育工程學部4個學部,體育與健康學部下設教育學院(體育師范學院)、心理學院等7個學院;人文社科學部下設馬克思主義學院、管理學院等8個學院;奧林匹克運動學部下設中國足球運動學院(中國足球教練員學院)、中國籃球運動學院等9個學院(校);體育工程學部下設體育工程學院。中共國家體育總局黨校、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國家體育總局教練員學院設在學校。 學校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是我國體育院校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F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等41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學科布局涉及教育學、法學、經濟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9個學科門類。學校體育學一級學科及所轄全部二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擁有1個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1個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和1個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設學科;體育學科整體水平在前3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均名列榜首,在第4輪全國學科評估中位列“A+”檔次。學校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及體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臨床醫學、公共管理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體育、新聞與傳播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全國首個體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F有教育部運動與體質健康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體育總局體能訓練與身體機能恢復重點實驗室等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體育總局科研基地、1個體育科學學會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國體育戰略研究院、冬奧文化研究中心、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研究院、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圖書館藏書130余萬冊。 學�,F有各級各類在校學生13000余名,其中本科生9600余名,研究生3000余名。近5年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均超過北京地區高校平均就業率水平。 學校始終牢固樹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點定位,堅持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辦學模式和辦學特色,堅持高端化、貫通化、國際化和協同化“四化”人才培養方法,加強體育與教育、科技、文化深度融合,為體育強國、教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培養輸送高素質新型體育人才。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近10萬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等領域的優秀人才,培養了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優秀體育專家學者、教師、教練員、運動員和管理干部,為中國體育事業、高等教育事業和奧林匹克運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得到了黨和國家、社會各界及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曾榮獲*、國務院授予的“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和由國際奧委會授予的“體育與社會責任獎”。學校3任校長鐘師統、馬啟偉、金季春分別榮獲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運動銀質獎章”、“體育運動學習和研究獎”和“體育與教育獎”。 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學科發展前沿,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課題)180余項,其中包括“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專項3項、主動健康與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2項;省部級以上科研獲獎270余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7項�!侗本w育大學學報》創刊于1966年,現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CSSCI來源期刊、科技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人文社會科學)”、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武漢大學RCCSE權威期刊�!扼w育運動科學(英文)》)(Journal of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SSEJ創辦于2019年,是由國家體育總局主管、北京體育大學主辦的體育科學領域的英文學術期刊。 建校至今,學校已與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的157所國(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際關系,為106個國家培養了留學生15000余名,其中,阿列克·馬迪申(Oleg Matytsin)博士2015年當選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席。學校先后授予克羅地亞前總理、克羅地亞奧委會主席茲拉特科·馬泰沙(Zlatko Matesa)博士學位;授予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Jacques Rogge)等7位國際著名人士名譽博士學位;授予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Thomas Bach),國際滑雪聯合會主席吉安·弗蘭克·卡斯帕(Gian Franco Kasper),世界冰壺聯合會主席凱特·凱斯尼斯(Kate Caithness)等8人“名譽教授”稱號,授予國際奧委會高級顧問吉爾伯特·馬呂斯·費利(Gilbert Marius Felli)“客座教授”稱號,并聘為奧林匹克運動學部“名譽部長”。學校為教育部批準的“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招收院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資助院校和歐盟教育委員會“伊拉斯謨+”師生交流項目資助院校,運動人體科學與競技體育訓練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運動科學與健康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獲教育部和科技部立項。學校依托國際化辦學平臺,統籌優質國際教育資源,建立了從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全方位國際合作培養機制,人才培養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