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的區別與聯系
組織生活會和民主生活會都是黨的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二者都要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但兩種生活會從內容到形式都存在明顯區別。
組織生活會
關于組織生活會,*黨校出版社出版的《黨支部活動實用手冊》(第二版)一書給出的定義是:黨支部(黨小組)組織生活會,是黨支部或黨小組以交流思想、總結經驗教訓、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為中心內容的組織生活制度。黨支部(黨小組)組織生活會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開一次。
民主生活會
關于民主生活會,*印發的《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要求:“民主生活會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是發揚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依靠領導班子自身力量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重要方式。民主生活會每年召開一次,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黨員領導干部還應當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所在黨支部(黨小組)組織生活會,過好雙重組織生活�!�
區別
顯然,組織生活會和民主生活會的區別之一,便是召開時間不同??組織生活會每季度或半年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每年召開一次。
二者的另一個重要區別是參加人員不同。組織生活會的參加人員是黨支部(黨小組)的全體黨員,包括上級領導干部;而民主生活會對參與者的限定為縣以上黨員領導干部�!兑幎ā穼Α翱h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干部”一詞的解釋是:“縣以上黨的各級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常務委員會委員,工作委員會委員,黨組(黨委)成員,以及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含人民團體)的黨員領導干部。”
此外,在作用發揮方面,二者也各有分工。組織生活會的主要作用是統一黨員思想,增強黨性和組織觀念,加強黨支部的自身建設,黨員中的領導干部一般會帶頭發言并反躬自省,目的是找出問題、共同進步;民主生活會則以提高領導班子發現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為定位,遵循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原則,著力加強領導班子的團結統一和思想作風建設。
聯系
從形式來看,組織生活會和民主生活會都屬于黨的組織生活,都是黨的組織生活的表現形式。
從主體來看,黨員領導干部,作為普通黨員,既要參加組織生活會,也要參加民主生活會。二者的主體具有共同的部分。
從內容來看,二者解決的問題具有相通性。黨員在組織生活會上的問題,往往也會反映到民主生活會上來。從方法來看,二者都要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方法具有相通性。
回望歷史,中央對黨的組織生活的重視由來已久。中央文獻研究室王為衡在《紫光閣》雜志撰文稱,建黨初期,為反對家長制作風,黨內提出擴大黨內民主生活。1942年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就積極倡導并踐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黨內民主生活方式。
1945年,黨的七大提出“三大優良作風”??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而組織生活會等黨的組織生活形式,無疑是發揚“三大優良作風”的重要抓手。
從1950年開始,基層黨支部逐步明確了“三會一課”制度,此后,黨的組織生活制度不斷豐富和完善。
1980年,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要求:“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組織,參加組織生活�!�
1982年,黨的十二大將這一原則的基本內容寫入黨章,而且將“黨的一個組織”具體化為“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增加了“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等重要內容。
改革開放以后的第一次整黨,就包括加強黨的組織生活和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同時也推進了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化建設。
年初,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基層黨組織要開好專題組織生活會,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這也是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確“專題組織生活會”這個概念。
2017年12月10日,中央組織部印發《關于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和開展民主評議黨員的通知》,再次提到“專題組織生活會”。
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征求意見建議
11個黨(總)支部書記在此前廣泛征集各自單位黨員和干部、群眾的意見基礎上,對公司領導班子今年以來的工作情況做出了中肯的評價,并提出了一些比較現實的意見建議,現歸納匯總如下:
一、對公司領導班子的總體評價
各黨(總)支部一致認為公司領導班子是一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是一個廉政勤政、真抓實干的領導班子;是一個奮發有為、作風優良的領導班子;是一個堅強有力、團結和諧的領導班子;是一個注重發展、關心職工的領導班子。
二、對公司科學可持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一)工作作風方面
1、領導班子的工作作風總體較好,但也有個別領導不按層級管理體系進行管理,不按規定行事,擺“官架子”,希望領導應換位思考,自我查找不足,改進工作方法。
2、在面對職工日益要求提高利益訴求的情況下,二級單位領導片面附和,新的“大鍋飯”和攀比心理有所抬頭,如何引導和解決,應有相應的措施管理辦法。
3、建議公司領導經常深入基層、深入職工群眾,傾聽職工群眾意見和呼聲,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建議建立固定的與二級單位及職工的主題式交流模式,便于更及時和準確地掌握現狀。
4、建議更大的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加大企業文化建設,密切聯系員工,穩定職工隊伍,使員工和企業的發展緊緊相連。
(二)發展戰略方面
1、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廣泛宣傳、推銷企業,突出優勢、揚長避短,力爭在其它機械制造領域也的所建樹,促使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2、為了應對國外高標準的項目要求,公司在生產管理,質量管理,技術服務管理等方面應建立明確的模式。
3、市場經營在以水電制造為基礎的原則上應進一步多元化,在公司具備資源的基礎上進入設備檢修,改造,以及維護、技術咨詢服務等領域。
4、應提高生產資料的投入,加工設備的更新,先進工具的使用。
5、強化外協管理的科學性、協調性,更加牢固有效地為公司搭建發展的跳板。
6、應進一步加強與股份公司的聯系,在國際工程的開發方面切實體現出股份公司、夾江水工的品牌優勢。
7、希望搭建一個企業信息平臺,適時召開一些形勢分析會和研討會,及時掌握政府導向政策,具有前瞻性的知識和信息。
(三)生產管理方面
1、應制訂科學、嚴謹的生產計劃,切實解決產品配套問題,使有限的場地得到最大化利用。
2、嚴格工序間的質量管理,從龍頭工序抓起,分清責任,落實到位,不應進行隨意工序的調整,對產品出現的質量問題應責成相關部門及時、快捷解決。
3、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的投入,盡快更換老化的電器設備,進一步加大起重用具安全防護設施的投入。
4、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力度不夠,扯皮推諉現象還很多,相關職能部門在解決問題上拍板的魄力還有待加強。
5、明晰分廠管理模式的導向,激發二級單位的動能。
6、從提高產品質量和履約保證來降低成本,促進經濟增長。
7、合理制定生產計劃,建立產品質量獎懲制度和生產進度獎懲制度。
(四)科技創新方面
1、繼續擴大與大專院校的合作,集中公司的研發力量,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特色的水工產品,向科技含量更高的產品進軍。
2、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進機器設備、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來增加產量
(五)人才培養方面
1、高度重視人才流失問題。切實解決專業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問題,避免使公司成為其他企業的人才培訓基地。
2、加強教育培訓,努力改善管理隊伍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習能力。
3、加快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提升公司國際人才參與國際產品的業務能力,增加公司在國際市場國際產品的合同份額。
4、應讓干部看到晉級的希望,讓一級職工得到勤懇勞動的實惠。
(六)工資福利方面
1、職工福利過于單薄,職工加班費太少。
2、加強對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視度。
3、現行的工時定額、工掛方案不合理,普遍偏低,定額制度不規范,不同工藝員之間差別太大,加大了基層管理難度。
4、公司對從業者的職業健康重視不夠,健康保健太少。建議提高工時定額,提高健康保健,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工作責任心。
5、建立機關工作人員激勵機制,特別是個人的崗位工資等級不能定死。
三、其他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1、建議為金結分廠添置一臺精密水平儀設備為盼,盡快解決金結二區廠房漏雨問題。
2、希望盡快規范管理大、小金工、組裝24米跨幾乎變成各庫房的料場問題。
3、希望公司認真評估熱處理的重要性,調整該工種從業人員的工資收入水平。
4、建議對長宏公司經營業務給予更大的支持,以保障職工收入與公司經營收入平衡增長,促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5、解決場內裝卸車問題,壓車時間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