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吉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佳木斯大學在吉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吉林考生上佳木斯大學的分數在300至300分,位次為69283至4322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吉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00至300區間才能上佳木斯大學。
一、吉林考多少分能上佳木斯大學
1、2022年吉林考生上佳木斯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332名;
2、2022年吉林考生上佳木斯大學(B):理科最低分需要3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392名;
3、2021年吉林考生上佳木斯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1402名;
4、2021年吉林考生上佳木斯大學(B):理科最低分需要3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2510名;
5、2020年吉林考生上佳木斯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1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222名;
6、2020年吉林考生上佳木斯大學(B):理科最低分需要3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9283名;
二、佳木斯大學在吉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佳木斯大學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396 | 45332 | 省政府 |
2022 | 吉林 | 理科 | 本二B | 342 | 60392 | 省政府 |
2、2021年佳木斯大學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340 | 51402 | 省政府 |
2021 | 吉林 | 理科 | 本二B | 335 | 52510 | 省政府 |
3、2020年佳木斯大學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414 | 43222 | 省政府 |
2020 | 吉林 | 理科 | 本二B | 300 | 69283 | 省政府 |
填報征集志愿的條件
1、對于第一類缺額計劃,達到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尚未被錄取的考生均可填報;
2、對于第二類和第三類缺額計劃,為避免產生分數夾層,確保錄取公平,只允許不低于正式投檔時該院校最低分數及位次的考生填報;
3、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未達到相應批次控制線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相應批次線下20分以內。
參與征集志愿的院校為相應批次計劃未完成或追加計劃的高等院校,各批次征集志愿仍然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
征集志愿對象:
1、參與征集志愿的院校為相應批次計劃未完成或追加計劃的高等院校;
2、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未達到相應批次控制線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相應批次線下20分以內的學生。
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征集志愿”是指對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計劃,考生再根據缺額計劃在當地招生辦填報“征集志愿”,這樣使得第一志愿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愿的機會。
征集志愿是在統一招生完之后就進行的,時間一般在統招之后補錄之前。征集志愿表是根據各個省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而定。征集志愿是給掉檔同學的又一次機會,凡是參加高考的同學應該時刻關注這些信息。
征集志愿也要認真對待,填報第一志愿也應慎重考慮,有的省份的征集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同樣也應該把最好的選擇填在第一個。
征集志愿的幾種類型:
1、第一類是院校在正式投檔時生源不足導致缺額;
2、第二類是院校投檔時生源充足,但部分考生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的要求等原因而退檔形成的缺額;
3、第三類是院校生源足額,但后期在該省追加了招生計劃。
征集志愿分數線比首次投檔低嗎
各省征集志愿錄取時,如有高校招生計劃未完成,將根據情況依次進行批次分數線上征集志愿錄取和降分征集志愿錄取。征集志愿投檔時,線上生源不足的院校,可在同批次控制分數線下20分內,對征集志愿填報該校的考生,逐分下降投檔,投滿為止。藝術、體育類專業考生文化均不降分。
事實是:征集志愿階段,有些高校的錄取分數會降低,有些高校的錄取分數不降反升。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征集志愿時,缺額的高校和專業的數量并不多,而考生人數卻不少,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因為報考考生分數上漲而上漲。二是征集志愿采取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根據分數優先的原則進行投檔,分數高的考生肯定是優先投檔。從這兩個方面來說,征集志愿高校錄取分數不降反升就很好理解了。
三、佳木斯大學最新介紹
佳 木 斯 大 學 簡 介 (2021年3月) 守望東極,匯聚眾智。佳木斯大學坐落于中國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最佳生態環境魅力城市佳木斯。佳木斯市是黑龍江省區域中心城市,于1947年解放,當時為合江省(張聞天為第一任書記)省會,是解放戰爭的大后方,因此被譽為“東北小延安”;城區南依四豐山,北擁松花江,自然生態絕佳,被譽為“華夏東極”“東方第一城”。佳木斯交通便利,航班聯結國內各主要城市,是哈佳、牡佳和佳鶴高鐵的交匯點,是對俄合作的橋頭堡和大通道。 學校始建于1947年,1995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由佳木斯醫學院、佳木斯工學院、佳木斯師范專科學校和原佳木斯大學(市屬)合并組成;2000年后,佳木斯市糧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富錦師范學校、黑龍江省理工學校相繼并入。 積淀厚重,人才搖籃。學校是黑龍江省重點建設的省屬高水平大學,是黑龍江唯一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大學(開展醫學教育70余年且有醫學博士點),是“十三五”期間“國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 學校設有24個學院和1個醫學部,現有4000余名教職工(含3個附屬醫院),其中1500余人具有高級職稱;入選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有9名省級教學名師,3個省級領軍人才梯隊,2個省級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6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擁有共享“兩院”院士、*和龍江學者等一批高水平人才。 學校現有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全日制本科生23000余名,博、碩士研究生2100余名,留學生150余名,繼續教育學生21000余名。 學科齊全,協調發展。學校學科專業設置涵蓋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經濟學、教育學、法學、歷史學、管理學、農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現有基礎醫學、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新型生物醫用口腔種植體及配套裝備研發”省級“頭雁”團隊和“北藥與功能食品”省級“雙一流”特色學科。 學校擁有預防醫學、護理學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口腔醫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藥工程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1個特色應用型本科示范建設專業集群;有3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8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學校是黑龍江省高校優質課程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并加入中國東西部課程聯盟和全國UOOC聯盟;獲批黑龍江省首批課程思政建設示范高校、黑龍江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首批“共享型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平臺”。 注重應用,科研強校。學校堅持瞄準前沿,服務地方,主持國家“973計劃”“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衛健委、教育部、科技部和國家民委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共590余項;在耐磨材料、藥物研發、農機工程等研究領域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170余項;學校創辦的大學科技園在企業孵化、師生創業、服務地方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現有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省高校校企共建研發中心。學校赫哲族及人口較少民族研究、青少年近視防控等工作開展較早且成果豐碩;學校現為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研究學組組長單位。學校現有《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佳木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黑龍江醫藥科學》三種學術期刊公開發行。 醫教協同,交叉互融。學校有三個附屬醫院和校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啟動建設高水平的醫學實驗中心;其中附屬第一醫院為三級甲等綜合性教學醫院,是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省級新冠肺炎重癥集中救治區域中心,省東部地區醫學教育中心、臨床醫學科研中心、疑難病診斷及救治中心,連續三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附屬第二醫院是黑龍江省首家三級甲等口腔專科醫院,是黑龍江省最大的口腔病診斷治療中心;附屬第三醫院(黑龍江省小兒腦性癱瘓防治療育中心)是中國第一所從事腦性癱瘓防治、康復和研究的專門機構,是全國首家康復醫學院,是兩個國家級兒童康復學術團體的主任委員單位,曾獲“全國助殘先進集體”。 條件優良,設施完備。學校教學儀器設備先進,建有現代化課程平臺,設有工程訓練中心(3號工場),正在建設綜合實驗實訓大樓,并大力推進建三江農業成果轉化中心、制藥工程實訓中心、口腔醫學實驗中心、醫學實驗中心、佳木斯市政校企新電商人才培養基地等平臺建設。學校建有現代化的音樂廳,并即將啟動建設高水準的大學生文體中心;設有符合國際“四大賽事”標準的紅土、硬地等網球運動場地,設有冰球、速滑等“冰雪”運動場地,設有綜合體育館、標準游泳館、田徑場等各類標準化體育場地設施。學校校園網絡全覆蓋;擁有現代化數字圖書館,紙質及電子圖書文獻資源豐富。 開放辦學,深化交流。學校現與俄羅斯、烏克蘭、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30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交流與合作關系。作為中國政府來華留學獎學金項目委托院校,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在校學習。學校現已加入中俄醫科大學聯盟,是教育部赴俄留學培訓基地;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唯一授權雅思機構(培訓基地)設在我校。 育教英才,服務社會。學校廣延名師,教師隊伍中涌現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一大批專家學者;累計培養的40余萬畢業生分布在各條戰線;遍布全國各地的50家佳大校友會在聯絡校友、助力母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堅持立足“三江”、服務龍江、面向全國,持續為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佳大力量!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學校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明德礪學,崇尚實踐”的校訓,發揚“邊陲扎根、沃土壯根、實踐固根”的“三根”育人精神,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學生中心,堅持加強內涵建設,致力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一流地方綜合性大學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