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吉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金陵科技學院在吉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吉林考生上金陵科技學院的分數在384至500分,位次為44248至595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吉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84至500區間才能上金陵科技學院。
一、吉林考多少分能上金陵科技學院
1、2022年吉林考生上金陵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5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414名;
2、2022年吉林考生上金陵科技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40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755名;
3、2021年吉林考生上金陵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5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539名;
4、2020年吉林考生上金陵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9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488名;
5、2020年吉林考生上金陵科技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4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248名;
6、2022年吉林考生上金陵科技學院(B):文科最低分需要4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667名;
7、2021年吉林考生上金陵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024名;
8、2020年吉林考生上金陵科技學院(B):文科最低分需要5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168名;
二、金陵科技學院在吉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金陵科技學院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457 | 27414 | 省政府 |
2022 | 吉林 | 理科 | 本二B | 401 | 43755 | 省政府 |
2022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459 | 9527 | 省政府 |
2022 | 吉林 | 文科 | 本二B | 411 | 16667 | 省政府 |
2、2021年金陵科技學院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457 | 23539 | 省政府 |
2021 | 吉林 | 理科 | 本二B | - | - | 省政府 |
2021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411 | 15024 | 省政府 |
2021 | 吉林 | 文科 | 本二B | 384 | 18104 | 省政府 |
3、2020年金陵科技學院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495 | 22488 | 省政府 |
2020 | 吉林 | 理科 | 本二B | 410 | 44248 | 省政府 |
2020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512 | 5955 | 省政府 |
2020 | 吉林 | 文科 | 本二B | 500 | 7168 | 省政府 |
公費師范生報考的條件有哪些
想要報考公費師范生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需要參加普通高考,并且考的分數要到達學校對當地劃分的錄取分數線。
2、需要符合《教育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規定》,畢業后愿意長時間從事這個工作。
3、身體方面需要健康,并且要滿足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有關規定。
公費師范生的招生會安排在提前批錄取里,只要滿足以上的三個條件,就可以報考公費師范生啦。公費師范生有一些優惠的政策,想做教師的朋友可以考慮。
填報高考志愿的時間什么時候
高考本科和專科的志愿填報時間有所不同,本科志愿的填報時間在考后20天左右,也就是本科志愿的填報時間大約在六月底,專科志愿的填報時間在七月份左右,志愿填報的時間從開始到結束大約持續三四天左右。
合理估分,理性定位
分數永遠是志愿填報的關鍵因素�?忌图议L可以通過省模考、校排名等,尤其高考后要通過高考估分,知曉自己所處的報考批次和大體上在全省的位次,制定自己的升學路徑。
高考分數的本質是全省排名,即考生位次,位次是平行志愿規則下投檔的核心依據。高考分數決定考生在全省排名,決定在哪個批次填報志愿,也就是可以進入哪個層次的大學就讀,同樣決定考生在某個批次中挑選大學和選專業的優先權。
查看計劃,篩選大學
在估分和合理定位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確定的專業類別,提前查閱上年度招生計劃,如考生處于一本線上,就可以篩選出上年度在省市招錄有自己喜歡專業的一本高校,然后初步排除那些顯然不想去和顯然去不了的大學,形成自己志愿填報的大學備選庫。
三、金陵科技學院最新介紹
金陵科技學院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任務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院校,是教育部應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單位、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創始單位、長三角地區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主席單位。學校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新中國第一所全日制城市職業大學——金陵職業大學和1958年成立、1984年復建的南京市農業�?茖W校。2002年6月經教育部和省市政府批準,兩校合并籌建金陵科技學院,2005年3月正式成立。 學校現有江寧、幕府、白下三個校區,主校區位于江寧大學城。學校占地總面積101.64萬平方米,校舍總面積65.7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原值27.72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4.96億元�,F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近100人。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智能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軟件工程學院、網絡安全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網絡與通信工程學院、藝術學院、動漫學院、園藝園林學院、動物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材料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體育部等20個二級學院(部)。開設涉及經濟學、文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理學等七大學科門類的63個本科專業,軟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設計學、城鄉規劃學為“省重點建設學科”,應用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15個學科為“市重點學科”(含2個培育學科)。會計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軟件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等2個專業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軟件工程、動畫、會計學、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等4個專業為省級品牌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動物醫學、古典文獻學等21個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會計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動畫、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4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機械類、土木類、工商管理類、設計學類等4個專業類為省級重點專業類,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試點專業,通信工程、軟件工程為省級卓越工程師(軟件類)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9門課程入選國家首批一流本科課程,27門課程被認定為首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F有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優秀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級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省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1個,省級重點產業學院建設點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省級實踐教育中心4個(含建設點)。 學校不斷加強人才隊伍的內培外引,努力構建一支“雙師雙能”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高素質師資隊伍�,F有專任教師近130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近140人,雙聘院士1人,聘請了國內外5位院士為學校榮譽(名譽)教授,另有一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教學名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紫金人才計劃”、南京市勞模等優秀人才。 學校秉承“厚德興業”的校訓,堅持“需求導向,能力為本,知行合一,重在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用得好、站得住、有作為、受歡迎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業型專門人才。學校網絡化課程建設一直領跑全國同類院校,其中6門課程獲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7門慕課在“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線,33門在線課程在全國地方高校UOOC(優課)聯盟上線。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學校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大力扶持師生創業實踐,“金科創客匯”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其中入駐孵化了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省民營科技企業。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累計為社會輸送了近12萬名應用型人才,畢業生深受社會及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骨干力量。 學校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以堅持發展科技為第一要務,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為載體,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前瞻性新技術研發,以專利申請和成果轉化為重點,全力提升科技研發和服務能力。近三年獲得授權專利1000余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各類縱橫向項目近1000項,近100項科技成果獲得省市級科技進步獎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學校積極主動與政府、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等開展高起點、多形式、多層次、多樣化的政產學研合作,建設有江蘇省信息分析工程實驗室等市級以上產學研合作科技平臺近60個,一批科技成果實現了產業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農科教服務、知識產權培訓、法律援助等社會服務工作的品牌效應不斷增強。學校榮獲“江蘇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先進單位”“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等獎項,農科教講師團榮獲全國“特別受百姓喜愛的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借鑒境外高校先進辦學理念,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自1995年起,先后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法國、奧地利、荷蘭、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國家以及我國臺灣、澳門地區高校開展了合作辦學,現有教育部批準的中美園藝(生物技術)、中澳軟件工程、中英通信工程、中英土木工程等4個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近年來,學校榮獲了“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江蘇省文明校園”“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南京市文明單位”“建設新南京有功單位”“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狀”“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市級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當前,學校緊緊圍繞“聚焦特色新興,聚力創業興業”主題,按照第二次黨代會確立的發展目標,大力實施“南京化戰略、網絡化戰略”,為早日建成江蘇一流、國內高水平新興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2021年12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