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吉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新疆科技學院在吉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吉林考生上新疆科技學院的分數在353至442分,位次為52753至1366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吉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53至442區間才能上新疆科技學院。
一、吉林考多少分能上新疆科技學院
1、2022年吉林考生上新疆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2753名;
2、2021年吉林考生上新疆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5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587名;
3、2020年吉林考生上新疆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2408名;
4、2022年吉林考生上新疆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677名;
5、2021年吉林考生上新疆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663名;
6、2020年吉林考生上新疆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969名;
二、新疆科技學院在吉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新疆科技學院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371 | 52753 | 省政府 |
2022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431 | 13677 | 省政府 |
2、2021年新疆科技學院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353 | 48587 | 省政府 |
2021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422 | 13663 | 省政府 |
3、2020年新疆科技學院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379 | 52408 | 省政府 |
2020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442 | 14969 | 省政府 |
同一院校一批次和二批次錄取有什么差異
同一高校的一本和二本其畢業證根本沒有區別,也不會區分學校哪一個校區,只要達到符合畢業生條件的,其畢業證都是由國家統一印制的文憑證明,再由所在學校加蓋學校校名的鋼印印章即成。
1.教學資源不同
但是一批次錄取的專業和院系都是教學資源雄厚,實力底蘊很深的專業。一批次錄取的考生也是成績優異的學生。
二批次的錄取的考生成績和一批次相比會相差很大,專業也相對比較冷門,或許是新興專業,也或許是合并的二本或專科院校原本的專業,師資和學校重視程度都相差很多。
2.科研條件不同
一本學校的大部分專業都是有研究生點和博士點的,學生在就讀期間可以申請保研或碩博連讀。甚至可以在本科期間就參與課題的研究,這都依托于本專業強勁的師資和科研水平。
但是一本學校的二批次錄取專業普遍是比較邊緣化的,大多數是沒有博士點和碩士點的,學生畢業如果想要讀研,就只能跨考其他專業或者其他學校,相對比較困難。而且本科期間也很難接觸到更深層次的教學研究。
3.院校安排不同
一些一本院校的二本專業是由于院校合并的原因,因此這部分專業招生之后很有可能離主校區很遠,相應的待遇也會有所不同。圖書館館藏數量、食堂水準、寢室檔次甚至教室大小都會和主校區有極大差異。
高考志愿填報的技巧
1、高考志愿填報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考生不論有目標院校和專業,都是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填報志愿,畢竟填寫了目標院校和專業后,自己的分數和身體等各種其他條件不符合就會出現被滑檔或者退檔的情況。
2、合理運用“沖穩�!�:適用于平行志愿投檔的策略是“沖穩�!保锤鱾大學要按照“可以嘗試沖刺的院校、錄取比較穩妥的院校、一定保底的院�!钡捻樞蚝蛯哟蝸斫M合志愿表。
3、以分數優先:高考總成績才是決定你高考志愿填報的重要性因素,畢竟分數達不到院校要求,就只能面對滑檔的情況。
4、以專業優先:很多考生在高三就有了自己的興趣專業,這個時候只要分數符合條件的話是完全可以將該專業和院校放在第一志愿,畢竟有興趣才是學習的最大動力的源泉。
三、新疆科技學院最新介紹
新疆科技學院始建于2002年,前身為新疆財經大學商務學院,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2004年批準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2017年新疆財經大學、巴州人民政府和新疆思源教育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合作辦學框架協議》并遷址庫爾勒市辦學。2019年4月,新疆思源教育投資有限公司退出辦學,新疆財經大學與巴州人民政府簽訂《合作辦學協議》。2019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復轉設新疆科技學院,為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教育廳直屬的普通本科高校。 辦學條件:學院占地面積1600畝,校區建筑面積20.85萬平方米,生均23.6平方米。其中包括:圖書館1棟、學生公寓12棟、教學樓5棟、教師公寓4棟、行政樓2棟、室內綜合體育運動場2棟、風雨操場1棟、實驗樓1棟、學生活動中心1棟、學生浴室2棟、食堂2棟、實訓中心(商鋪)2棟以及配套的鍋爐房、警衛室后勤附屬用房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238萬元,生均3712元。紙質圖書23萬冊,生均22.6冊;電子書籍100萬種,期刊549種,報紙26種。 新校區(本部)位于巴州教育醫養一體化項目所在地庫爾勒南市區,占地1070畝,規劃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目前正處于規劃設計中。 機構設置:學院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紡織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醫學院、旅游學院、會計學院、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基礎教學研究部、教育學院、產教融合研究中心等15個教學和科研機構,17個黨群行政及教輔部門。 師資隊伍:學�,F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9960人,教職工547名,其中:院領導5人,院內中層干部70人,行政管理崗干部160人、輔導員34人,專任教師348人,其中:副教授41人,教授20人,副教授職稱以上的專任教師占比17.5%。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318人,博士10人,占比91.4%。 人才培養:學院對接區域產業需求,構建統一規劃、共建共享的產教融合教育聯盟,致力于構建多聯盟協同人才培育模式(康養一體化教育聯盟、新疆教師發展教育聯盟、巴州重點工業教育聯盟、巴州現代農業發展教育聯盟),推進協同育人,培育優良學風。已開展學士培養17年,學生參加各類大賽共獲獎277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部級25項);獲得并完成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課題31項(其中國家級9項、自治區級22項)。17年來,學院為社會培養輸送畢業生10000余名,應屆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用人單位普遍反映我校畢業生專業精、用得上、沉得下、留得住。 教學科研:學院現有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1人,優秀教學團隊6個,具有一屆以上碩士生培養經驗的69人,涵蓋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紡織科學與工程、新聞學、藥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返聘、彈性引進等方式引進高端人才98人。2019年至今以新疆科技學院為第一署名單位、在職教師為第一作者的學術論文發表205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3篇;2021年擬出版學術專著4部;2018年至今,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廳局級科研項目83項(含校級),橫向課題3個;2021年申報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中心“產教融合與新商科發展研究中心”,獲得培育資助。 學科專業:歷經20年的辦學積淀,學院已形成以經濟學、管理學為優勢、以工學、醫學為特色,以文學、法學、農學為交叉融合的學科建設體系。開設金融學、會計學、財務管理、法學、新聞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旅游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稅收學、電子商務、化學工程與工藝、紡織工程、輕化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工程審計、藥學、護理學、康復治療學、醫療保險學等21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管理學、工學、醫學、文學、法學等6個學科門類。 辦學定位:圍繞綜合性、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需求為導向,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立足南疆,面向全國,輻射周邊,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中巴經濟走廊綜合承載區、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和區域優勢特色產業,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意識、敬業奉獻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發展目標:按照優文科、擴工科、興醫科、補農科的發展思路,積極申報增設工學、醫學相關專業。按照高等教育發展規律、自治區高等教育布局和巴州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建設及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到2025年逐步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在校生規模穩步擴大,建設覆蓋8大學科門類,包括工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農學、教育學、文學、法學,本科專業40個左右的綜合性、應用型本科大學。 產教融合:為主動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級產教融合型示范城市建設,學院組建了產教融合研究中心,下設有4個研究所,組建了8個咨政研究團隊,現有特聘研究員4名,專兼職教授12名,博士8名,行業專家4名,致力于圍繞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統籌教育和科技資源,以巴州地區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建設項目為依托,開拓與地方合作交流渠道,深度融入產業需求側,深化校企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系統實施深化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創新、科研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嵌入、科技項目對接、師資隊伍共享、就業創業孵化提升、校園文化塑造傳播、特色品牌打造、管理服務升級等重大工程項目。作為巴州國家級產教融合聯盟骨干單位,承擔20個產教融合橫向科研項目。 支援合作:學院與新疆大學、新疆財經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醫科大學、新疆工程學院、河北大學、燕山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疆內外高校建立對口支援關系,與域內40多家行業、企業等有實質性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