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多少分能上長春工程學院?長春工程學院是什么樣的大學?本文將奉上長春工程學院2023年投檔分數線位次排名,供考生參考閱讀。
一、長春工程學院2023年錄取分數線(在各省)
以下是長春工程學院在全國各省普通類常規批次錄取分數線信息,供考生參考
傳統高考地區
省份 | 批次 | 科類 | 招生類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河南 | 本科二批 | 文科 | 普通類 | 512 | 50271 |
河南 | 本科二批 | 理科 | 普通類 | 492 | 163896 |
貴州 | 本科二批 | 文科 | 普通類 | 506 | 24968 |
貴州 | 本科二批 | 理科 | 普通類 | 411 | 92597 |
江西 | 本科二批 | 文科 | 普通類 | 504 | 29570 |
江西 | 本科二批 | 理科 | 普通類 | 484 | 86577 |
四川 | 本科二批 | 文科 | 普通類 | 504 | 36049 |
四川 | 本科二批 | 理科 | 中外合作辦學 | 475 | 137467 |
云南 | 本科二批及預科 | 文科 | 普通類 | 493 | 29364 |
云南 | 本科二批及預科 | 理科 | 普通類 | 452 | 68660 |
寧夏 | 本科二批 | 文科 | 普通類 | 468 | 4879 |
寧夏 | 本科二批 | 理科 | 普通類 | 377 | 17934 |
陜西 | 本科二批 | 文科 | 普通類 | 463 | 23206 |
陜西 | 本科二批 | 理科 | 普通類 | 417 | 79849 |
安徽 | 本科二批 | 理科 | 普通類 | 453 | 134018 |
山西 | 本科二批A段 | 文科 | 普通類 | 447 | 16862 |
山西 | 本科二批A段 | 理科 | 普通類 | 446 | 61687 |
山西 | 本科二批B段 | 理科 | 普通類 | 415 | 81821 |
甘肅 | 本科二批K段 | 文科 | 普通類 | 446 | 18065 |
甘肅 | 本科二批K段 | 理科 | 普通類 | 397 | 51282 |
青海 | 本科一段 | 文科 | 普通類 | 413 | 4221 |
青海 | 本科一段 | 理科 | 普通類 | 336 | 14976 |
內蒙古 | 本科二批 | 文科 | 普通類 | 405 | 15057 |
內蒙古 | 本科二批B段 | 文科 | 普通類 | 378 | 18834 |
內蒙古 | 本科二批B段 | 理科 | 普通類 | 367 | 49156 |
內蒙古 | 本科二批 | 理科 | 中外合作辦學 | 340 | 57968 |
新疆 | 本科二批 | 文科 | 普通類 | 401 | -- |
新疆 | 本科二批 | 理科 | 普通類 | 356 | -- |
廣西 | 本科二批 | 理科 | 普通類 | 393 | 109891 |
黑龍江 | 本科二批A段 | 理科 | 中外合作辦學 | 318 | 72751 |
黑龍江 | 本科二批A段 | 文科 | 普通類 | 370 | 17914 |
黑龍江 | 本科二批B段 | 文科 | 普通類 | 362 | 19583 |
黑龍江 | 本科二批B段 | 理科 | 普通類 | 297 | 80855 |
新高考地區3+3模式省份
省份 | 批次 | 最低專業(組) | 招生類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海南 | 本科批 | (02) | 普通類 | 551 | 21824 |
海南 | 本科批 | (04) | 普通類 | 545 | 23302 |
海南 | 本科批 | (01) | 普通類 | 543 | 23816 |
海南 | 本科批 | (03) | 普通類 | 540 | 24567 |
海南 | 本科批 | (05) | 普通類 | 537 | 25323 |
浙江 | 平行錄取一段 | 中外合作辦學 | 514 | 146966 | |
天津 | 本科批A段 | (3) | 普通類 | 525 | 30863 |
天津 | 本科批A段 | (2) | 普通類 | 511 | 34486 |
山東 | 普通類一段 | 中外合作辦學 | 473 | 232930 | |
北京 | 本科批 | (01) | 普通類 | 474 | 37495 |
上海 | 本科批 | (01) | 普通類 | 422 | 37730 |
新高考地區3+1+2模式省份
省份 | 批次 | 科類 | 最低專業(組) | 招生類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江蘇 | 本科批 | 物理類 | (02) | 普通類 | 493 | 134436 |
江蘇 | 本科批 | 物理類 | (04) | 普通類 | 488 | 139208 |
廣東 | 本科批 | 物理類 | (203) | 普通類 | 493 | 152324 |
湖北 | 本科批 | 物理類 | (01) | 普通類 | 481 | 91884 |
湖北 | 本科批 | 物理類 | (02) | 普通類 | 477 | 94563 |
湖北 | 本科批 | 物理類 | (03) | 普通類 | 477 | 94563 |
河北 | 本科批 | 物理類 | 中外合作辦學 | 465 | 146661 | |
福建 | 本科批 | 物理類 | 2357(W999) | 普通類 | 472 | 73119 |
福建 | 本科批 | 物理類 | 2357(W500) | 普通類 | 470 | 74446 |
福建 | 本科批 | 物理類 | 2358(W999) | 中外合作辦學 | 468 | 75817 |
湖南 | 本科批 | 物理類 | (104) | 普通類 | 454 | 127467 |
湖南 | 本科批 | 物理類 | (101) | 普通類 | 452 | 129663 |
湖南 | 本科批 | 物理類 | (202) | 中外合作辦學或國際項目 | 427 | 156526 |
重慶 | 本科批 | 物理類 | 普通類 | 451 | 65191 | |
遼寧 | 本科批 | 物理類 | 中外合作辦學 | 428 | 77916 |
二、長春工程學院怎么樣好不好
長春工程學院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管理學、理學、藝術學、文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深厚建筑、水利、電力、地質等基礎工業行業背景及鮮明辦學特色的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學校是吉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A類高校,“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CDIO工程教育改革”試點高校,“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實施高校,“歐盟伊拉斯謨計劃研究生國際化培養項目”實施高校,“吉林省轉型發展示范高校”,吉林省本科人才培養改革示范高校(A類)。
三、長春工程學院是什么檔次
長春工程學院 | 長春工程學院院校基本屬性 | |
創建時間 | 1951年 | |
院校性質 | 公辦 | |
院校類型 | 理工 | |
率屬于 | 省政府 | |
是否是211 | 否 | |
是否是985 | 否 | |
是否是雙一流 | 否 | |
本科/專科 | 本科 | |
省/市 | 吉林 長春市 | |
碩士點 | 專業學位授權點:2 | |
博士點 | ||
院校地址 | https://www.ccit.edu.cn/ | |
招生電話 | 0431-80578299,80578555 | |
招生網址 | http://zsb.ccit.edu.cn/ | |
數據來源于大風車網,查詢請登錄:www.cReDITsaiLING.coM |
四、長春工程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1300余人,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518人,現有全國優秀教師、國家青年托舉人才等國家、省部級以上人才稱號獲得者183人,柔性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13人。60余人被相關科研單位和高校聘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矢志創新,服務社會。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工作,與吉林省政府等有關部門以及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等所屬100余家大型企業開展跨學科、跨領域深度產學研用合作。建有26個國家及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相關研究方向獨具特色,在省內優勢明顯。承擔多項國家自然基金、科技部、世界自然基金會等高水平科研項目。近5年,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及專利獎35項,為企業累計創造經濟效益20億余元。設計研究院、繼續教育學院、吉林應急管理學院、BIM技術產業學院、吉林省建設發展研究院、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院、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應用技術學院發展勢頭良好,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廣泛交流,合作共贏。學校英國西蘇格蘭大學、俄羅斯南俄國立技術大學、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美國賓州滑石大學、日本武藏浦和日本語學院、德國卡塞爾大學等30余所國外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互派留學生,互派專家、學者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并與英國西蘇格蘭大學、俄羅斯南俄國立技術大學、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學校扎實開展國際學生教育,國際學生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學校注重學生的能力提升與身心塑造、道德養成與情懷涵育、價值觀培育與科學方法培養,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功能,秉承“明德致遠、篤行務實”的校訓,傳承“重教崇實、和諧創新”的校風,廣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支持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