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蘇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南昌醫學院在江蘇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蘇考生上南昌醫學院的分數在297至297分,位次為143172至1357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蘇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97至297區間才能上南昌醫學院。
一、江蘇考多少分能上南昌醫學院
1、2022年江蘇考生上南昌醫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593名;
2、2021年江蘇考生上南昌醫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2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086名;
3、2022年江蘇考生上南昌醫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0647名;
4、2022年江蘇考生上南昌醫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4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207名;
5、2021年江蘇考生上南昌醫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4457名;
6、2021年江蘇考生上南昌醫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0328名;
7、2021年江蘇考生上南昌醫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7188名;
8、2020年江蘇考生上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915名;
二、南昌醫學院在江蘇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南昌醫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19 | 25836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29 | 20593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44 | 13579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18 | 88825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5 | 70647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6 | 69575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45 | 60207 | 省政府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47 | 58087 | 省政府 |
2、2021年南昌醫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28 | 25086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30 | 24093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02 | 84457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06 | 80328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09 | 77188 | 省政府 |
3、2020年南昌醫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本二 | 318 | 143172 | 省政府 |
2020 | 江蘇 | 文科 | - | 本二 | 297 | 45915 | 省政府 |
公費師范大學都有什么
目前,公費師范生院校為教育部直屬的6所師范大學,具體名單為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
公費師范生之前稱為免費師范生,是面向師范專業本科生實行的,由中央財政承擔其在校期間學費、住宿費并給予生活費補助的培養管理制度,主要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從教,培養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另外公費師范生是要履行相關任教責任和義務的,畢業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并承諾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公費師范生,應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至少1年。如果錄取后發現不合適,如需要轉到其他專業,是需要退還享受的學費、住宿費等費用的。
提前批是個坑嗎
提前批有利有弊。
之所以說提前批是個坑是因為有以下缺點:
1、容易出現高分低就。提前批的壞處是并非所有提前批院校都是重點大學,報考有可能出現高分低就的情況。一旦被提前批錄取,就不能再參與其他本科等批次的錄取了。
2、職業前景受限。提前批包括師范院校、軍隊院校、司法院校、警部院校等其他一些綜合大學的某些專業,一般說來提前批是沒有壞處的,因為這只是考生的一個選擇,是為那些有志于軍隊,師范的考生提供一個機會。
同樣的,如果你被師范或軍隊或司法等院校入取,將來你從事這些職業的可能性將會很高,想半路跳槽或者自己下海的話就會比較困難些了。所以總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有意于參軍,當法官律師或教師等,你可以考慮提前批,若沒有此意愿的話,還是填好第一志愿吧。
三、南昌醫學院最新介紹
南昌醫學院簡介發布時間:2021-09-10 南昌醫學院(NanchangMedicalCollege),坐落在美麗的英雄城——江西省南昌市,學校是由江西省人民政府舉辦、江西省衛生健康委行政主管、江西省教育廳業務指導,并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集教學、醫療、科研為一體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醫學院校,主要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教學研究型人才。 學校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前身是1937年創辦的國立中正醫學院,是我國最早由國人自己創辦的醫學高等學府之一,涌現出一批杰出校友,培養了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949年以后,中正醫學院改名南昌醫學院,后來主體搬遷到重慶,成為了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醫科大學,留下的附屬醫院成為了現在的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醫院——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2020年,為補齊后疫情時代醫學教育短板,加快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更好地增進人民健康福祉,江西省委、省政府決定以江西省人民醫院、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江西衛生職業學院等為主體,重新創辦南昌醫學院。2021年1月,教育部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南昌醫學院;2021年9月,南昌醫學院從全國30個省市招錄2021級首屆學生;2022年1月,學校獲批碩士立項建設單位;2022年3月,臨床醫學和助產學本科專業成功獲批。 學校擁有灣里和小藍兩個校區,占地面積905.6畝,規劃建設中的現代智慧、生態美麗新校區選址在南昌市紅谷灘九龍湖,占地面積1000余畝。學校擁有直屬附屬醫院3個,直屬附屬機構1個,直屬科研機構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設有本科專業14個;擁有“院士工作室”1個、教育部“大師工作室”1個、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項目(示范課程、教學名師、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個、省級“名師工作室”3個,設有124個實訓實驗室和9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中心),另有238家遍及全國各地的實踐教學基地;現有全日制在校生8200余人。 學校擁有一支專兼結合、素質優良、具有較高學術及教學科研水平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532人,其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330人,占62%;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121人,占22.7%。新增省級教學團隊2個。截止2021年3月,學校教師(不含直屬附屬醫院)榮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獎5項、省級科研成果獎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主持或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134項;教師發表高質量科研論文161篇,其中SCI收錄29篇,主編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21部。同時,學校聘請南昌醫學院杰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有機化工原料藥制造專家、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陳芬兒先生擔任南昌醫學院名譽校長;聘請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黨委書記、副院校長姚建紅同志,原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呂兆豐教授,九三學社江西省委主委、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張偉同志擔任南昌醫學院的發展顧問,共同為南昌醫學院的發展注入新動能、厚植新優勢、開辟新局面。 學校設有臨床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中醫學院、護理學院、婦幼保健與美容醫學院、藥學院、檢驗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基礎醫學院、公共學科教學部等13個教學院部。開設臨床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學、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學、醫學影像技術、藥學、中藥學、護理學、助產學、市場營銷、保險學等14個本科專業,涵蓋醫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門類,形成了與我省和區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相適應的“醫、藥、護、技”專業集群。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擔當。南昌醫學院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堅持*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國家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勇擔健康使命”為辦學宗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十四五期間,學校將重點引進一批杰出人才、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積極申辦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等重點專業,走“中西醫并重”發展道路;堅持創新發展、內涵發展、協調發展、特色發展、開放發展,傳承“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紅醫精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