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蘇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蘇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蘇考生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30至230分,位次為16659至12334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蘇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30至230區間才能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一、江蘇考多少分能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江蘇考生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334名;
2、2021年江蘇考生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5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826名;
3、2021年江蘇考生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3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324名;
4、2020年江蘇考生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659名;
5、2020年江蘇考生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382名;
二、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蘇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450 | 12334 | 省政府 |
2、2021年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452 | 12826 | 省政府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專科 | 389 | 13324 | 省政府 |
3、2020年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專科 | 308 | 16659 | 省政府 |
2020 | 江蘇 | 文科 | - | 專科 | 230 | 13382 | 省政府 |
理科哪些二本最好
排名 | 院校名稱 | 批次 |
1 | 廣東財經大學 | 二本 |
2 | 貴州醫科大學 | 二本 |
3 | 重慶醫科大學 | 二本 |
4 | 遵義醫科大學 | 二本 |
5 | 上海海關學院 | 二本 |
6 | 廣東金融學院 | 二本 |
7 | 天津理工大學 | 二本 |
8 | 西安郵電大學 | 二本 |
9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二本 |
10 |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 二本 |
11 | 集美大學 | 二本 |
12 | 重慶理工大學 | 二本 |
13 | 北京聯合大學 | 二本 |
14 | 上海商學院 | 二本 |
15 | 蘇州科技大學 | 二本 |
16 | 成都大學 | 二本 |
17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二本 |
18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二本 |
19 | 廣東醫科大學 | 二本 |
20 | 重慶工商大學 | 二本 |
21 | 貴州師范大學 | 二本 |
22 | 廈門醫學院 | 二本 |
23 | 云南師范大學 | 二本 |
24 | 天津外國語大學 | 二本 |
25 | 新鄉醫學院 | 二本 |
26 | 湖北醫藥學院 | 二本 |
27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二本 |
28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二本 |
29 | 溫州大學 | 二本 |
30 | 廈門理工學院 | 二本 |
哪些四百分左右的大學值得報考
1.甘肅農業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位于蘭州市,是甘肅省高水平大學,國家重點建設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肅農業大學由于位于甘肅,經濟發展較為緩慢,因此很多人都并不了解該校,目前該校有64個本科專業,4個博士后可以流動站,8個博士點,18個碩士點,實力在同類型高校中是比較強的。
2.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民族大學是云南省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前身是云南民族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目前云南民族大學開設94個本科專業,擁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點,16個碩士點。云南民族大學在國內收分基本都在二本線左右,是一所非常不錯的二本院校。
3.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簡稱河南農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煙草專賣局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別共建,入選2011計劃、“特色重點學科項目”、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為河南省省屬重點大學。
三、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獨立設置、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北省教育廳直屬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最早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學校坐擁“武漢·中國光谷”的中心地利,開創了區域化、國際化、現代化高職辦學的成功范例,成為引領荊楚、示范全國的高職教育著名品牌。 學校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A檔)建設單位、國家緊缺人才培訓基地、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全國職教先進單位、首批職業院校校長培訓基地、全國職教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全國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獲評教育部“2019年教學資源50強”“2019年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學生管理50強案例 “2017全國職業院校實習管理50強”案例以及第五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獎”;是湖北省文明校園、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科技服務湖北先進單位、湖北人才工作先進單位、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先進高校。同時,學校也是全國職業高等院校校長聯席會議主席團成員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副會長單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高等職業教育分會理事單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單位、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單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分會會長單位。 學校秉承“厚德篤學,求實拓新”的校訓精神,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一個堅持——堅持高等職業教育方向;二個滿足——最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對高職教育多樣化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求知、求技、求職等多方面的需要;三個結合——實現學校與企業相結合,專業與行業相結合,知識、能力與素質相結合;四個為本——學校以人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教育以學生為本,人才培養以能力為本”的辦學理念,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品牌強校”的發展戰略,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在校企深度融合的開放式辦學模式、柔性化教學體系、“三全育人”體系、以綜合能力素質的全面質量觀以及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形成特色。 學校現有占地面積1580畝,建筑面積68.7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3.3億元。學校擁有62個校內實訓基地,其中有數控技術、光電子技術、生物制藥技術3個國家級實訓基地、16個省級實訓基地,260個實驗室,323個校外實訓基地,1個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項目,1個全國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教科研設備總值達到2.7億元。學校館藏紙質圖書144.65萬冊,數據庫13個,其中電子圖書343.1萬冊。學校出口總帶寬10Gbps,校園網主干帶寬10Gbps,信息點24561個、無線AP3760個;學校建有私有云數據中心,信息系統數據存量5.6TB;校園一卡通系統、綜合安防系統、標準化考場系統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完備。 學校現設置14個二級學院共67個專業,覆蓋電信、機電、計算機(信創)、建筑、商學(智能商務)、藝術、外語外貿、文化傳媒、旅游航空、紡織服裝、生物、國際教育、繼續教育、雙創教育等十多個應用技術與教育領域,形成了以22個國家級稱號專業為引領、35個省級稱號專業為主體、15個國際合作專業為特色的專業集群。其中國家示范性專業5個,央財支持重點建設專業2個,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8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5個,省級重點、品牌、特色專業22個;湖北裝備制造、湖北旅游為湖北10大職教品牌,專業服務區域產業發展能力大大增強。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教職工1451人,其中校內專任教師850人,校外兼職教師52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557人,占比65.5%,教授、副教授413人,占比48.6%,“雙師”素質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超過90%。學校擁有教育部督學1人,國務院、省政府津貼專家7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全國技術技能大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優秀教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學校有國家行業職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4人,教育部裝備專家委員會專家1人,全國和湖北省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評估專家4人。聘請外籍教師23人。 學校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辦學,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愛爾蘭、新加坡等28個國家和臺灣地區的107所院校或教育機構建立交流與工作關系,開展各類國際教育項目55個,2000多名校友在國(境)外學習和工作,牽頭成立了“湖北職教國際交流聯盟”,榮獲“2018年度世界職教院校聯盟卓越獎”。學校依托行業產業,發起并牽頭成立了湖北現代制造、電子信息、旅游、生物四個職業教育集團,與IBM、海爾、華中數控、聯想、長江存儲等300多家企業和機構長期開展“產學研”合作。 學校面向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在校生22000人,畢業生就業率長期穩定在96%以上,學校就業工作7次獲得省級以上表彰。學校建有社會職業與職業教育研究院、旅游與旅游職業教育研究院、華泰機電技術研究所等12個研究機構,6個博士科研團隊。為300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實用技術咨詢、培訓、研發、推廣等服務,技術服務到款額達1500多萬元。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研發和技術服務,年社會服務經費到款額達2000萬元。學校援建中西部職業院校12所,重點支持建設了湖北省教育援疆品牌——武漢職院新疆博州分院。學校年均為全國和全省培訓職教師資1000余人,年均開展職業技術技能培訓40000余人次。 目前,學校正加強全面從嚴治黨、深入落實提質培優計劃,深入推進“雙高”建設,全方位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實行領導力、執行力、教學力、文化力、學術力“五力并舉”策略,著力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全校師生員工正致力于現代職教體系建設,加快內涵建設與發展,辦人民滿意的高職教育,為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流職業技術大學而努力奮斗。 (2021年10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