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蘇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江南大學在江蘇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蘇考生上江南大學的分數在359至375分,位次為51755至428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蘇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59至375區間才能上江南大學。
一、江蘇考多少分能上江南大學
1、2021年江蘇考生上江南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234名;
2、2022年江蘇考生上江南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2163名;
3、2022年江蘇考生上江南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306名;
4、2022年江蘇考生上江南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8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061名;
5、2022年江蘇考生上江南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9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680名;
6、2021年江蘇考生上江南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818名;
7、2021年江蘇考生上江南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7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710名;
8、2020年江蘇考生上江南大學(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36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1755名;
二、江南大學在江蘇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江南大學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60 | 7704 | 教育部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68 | 5608 | 教育部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74 | 4287 | 教育部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74 | 4287 | 教育部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62 | 42163 | 教育部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64 | 40275 | 教育部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74 | 31439 | 教育部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 | 本科 | 578 | 28089 | 教育部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79 | 27306 | 教育部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80 | 26507 | 教育部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86 | 22061 | 教育部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89 | 20036 | 教育部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94 | 16680 | 教育部 |
2、2021年江南大學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65 | 9160 | 教育部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79 | 5234 | 教育部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42 | 44818 | 教育部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44 | 43092 | 教育部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66 | 25631 | 教育部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72 | 21710 | 教育部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74 | 20511 | 教育部 |
3、2020年江南大學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本一 | 361 | 51755 | 教育部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本一 | 379 | 21275 | 教育部 |
2020 | 江蘇 | 文科 | - | 本一 | 359 | 10618 | 教育部 |
2020 | 江蘇 | 文科 | - | 本一 | 375 | 4400 | 教育部 |
有什么低分好錄取的二本大學
二本大學 | 所在地 | 錄取批次線 |
浙江外國語學院 | 浙江 | 458(第二批) |
西安財經學院 | 陜西 | 458(第二批) |
溫州大學 | 浙江 | 458(第二批) |
重慶工商大學 | 重慶 | 458(第二批) |
浙江傳媒學院 | 浙江 | 458(第二批) |
北京聯合大學 | 北京 | 458(第二批) |
湖北經濟學院 | 湖北 | 458(第二批)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重慶 | 458(第二批) |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 四川 | 458(第二批) |
湖南商學院 | 湖南 | 458(第二批) |
河北經貿大學 | 河北 | 458(第二批) |
河北師范大學 | 河北 | 458(第二批) |
天津科技大學 | 天津 | 458(第二批) |
大連大學 | 遼寧 | 458(第二批) |
吉林財經大學 | 吉林 | 458(第二批) |
安徽師范大學 | 安徽 | 458(第二批) |
天津商業大學 | 天津 | 458(第二批) |
煙臺大學 | 山東 | 458(第二批) |
江西師范大學 | 江西 | 458(第二批) |
云南財經大學 | 云南 | 458(第二批)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四川 | 458(第二批) |
山西財經大學 | 山西 | 458(第二批) |
山東政法學院 | 山東 | 458(第二批) |
江漢大學 | 湖北 | 458(第二批) |
長江大學 | 湖北 | 458(第二批) |
北京服裝學院 | 北京 | 458(第二批) |
大連海洋大學 | 遼寧 | 458(第二批) |
民辦二本和公辦二本的區別
第一:民辦大學的學費高,一般要一萬多,有的要兩三萬,而公辦大學的學費基本上都在五千左右。
第二:公辦大學的發展歷史更久,認可度更高。
第三:公辦大學一般是由地方政府和教育部管理,教育資源更豐富。民辦大學的師資力量總體來說和公立大學相比會更弱一些,但是開設的都是熱門專業,專業更加注重實用性和應用性。
綜合來看,公辦二本普遍要比民辦二本好。所以每年考生都是優先報考公辦二本,只有公辦二本被選完之后,才會考慮民辦二本。
可是很多考生的錄取分數比較低,特別是壓線考生,就很難被公辦二本錄取,如果填志愿選擇公辦二本的話,很有可能投檔都投不出去,就會出現滑檔的情況,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那就只有去征集志愿報大家不想要的學校、或者去�?婆螆罂剂�。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這個分數段的考生更多的是選擇民辦二本院校,這樣被錄取的幾率就很大了,不至于滑檔到�?婆螆罂贾驹�。
三、江南大學最新介紹
江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淀,源起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范學堂,歷經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等發展時期;1958年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整建制東遷無錫,建立無錫輕工業學院;1995年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2001年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并組建江南大學;2003年東華大學無錫校區并入江南大學。 學校堅持*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照《江南大學章程》,開展自主辦學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學校以“篤學尚行,止于至善”為校訓,以“彰顯輕工特色,服務國計民生;創新培養模式,造就行業中堅”為辦學理念,以建設“世界知名、中國一流、江南風格的研究型大學”為戰略目標,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提升辦學水平,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已逐步建成一所規模結構合理、學科協調發展、教學質量優秀、辦學效益顯著、社會美譽度高,國內有影響力、國際有知名度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 學校堅持“選擇性卓越”的學科建設理念,建立良好的學科生態環境。設有19個學院(部),包括:食品學院、生物工程學院、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學院、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商學院、理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設計學院、藥學院、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學院、體育部和生命科學與健康工程學院(籌)。涵蓋理、工、醫、文、法、經濟、管理、教育、藝術等學科門類9個。建有博士后流動站7個,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設計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軟件工程等1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生物與醫藥1個專業學位博士點,3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以及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2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建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和二級重點學科5個;建有設計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紡織科學與工程等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4個,化學工程與技術、設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十三五”江蘇省重點學科3個。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F有教職員工3430人,其中專任教師2173人(含研究生導師1417人),專任教師高級職稱人員比例67.6%,博士學位人員比例70.9%,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經歷人員比例43.2%。學校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家級引進人才”入選者17人、“人才項目”入選者23人,教育部“人才項目獎勵計劃”教授20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與“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0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部省級創新團隊48個。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專門人才。2006年學校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5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21年在53個本科專業招生,現有在校本科生20609人、博碩士研究生10940人、留學生670人。擁有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特色專業建設點1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6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0個,“新工科”“新農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7項;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含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5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含精品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及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8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9門,國家精品、規劃教材56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5項,其中一等獎2項。學校積極探索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成立至善學院,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在亞洲率先通過美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IFT)國際認證。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完善學生指導和服務體系,構建國際化人才培養機制,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7%以上,本科生繼續深造率達37.8%,位列全國高校就業工作50強;依托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累計孵化創業企業300余家,獲批健康食品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獲評“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薄叭珖咝嵺`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工作實施先進單位”,獲批首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完善“獎、助、勤、貸、補、免”幫扶機制,并探索基于人才培養的勤工助學新模式。學校與39個國家和地區的190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簽訂合作交流協議,28.6%的學生擁有海外交流、交換經歷;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建有全球首家以中華食品文化為主題的孔子學院。建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校史館、設計館、民間服飾傳習館、美術館暨錢紹武藝術館、酒科技館、人體科學館等文化展館首批入選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實施“藝術課堂”大學生文化素質拓展項目、“書香校園·人文江南”閱讀計劃,舉辦“江南之春”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創新江南”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創意創業文化節等特色文化活動;榮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全國高�!岸Y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范項目,藝術作品舞蹈《羌山紅》獲文化部“文華獎”。學校高度重視體育的育人功能,建有女足和乒乓球兩支高水平運動隊。其中高水平女子足球隊榮獲2018年全國大學生女子室內五人制錦標賽季軍和江蘇省第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冠軍。學校是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先進單位。2017年以來,累計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2金3銀8銅,“創青春”3金4銅,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iGEM)5金1銀。學校涌現出江蘇省大學生年度人物馮漉、魏佳星,以及入圍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的90后創業典型徐銘駿、胡佳威、范冰、張曉軍等創業典型人物。 學校堅持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己任,積極參與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建有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糧食發酵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8個,針織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省級平臺43個;建有創新引智平臺6個�!笆濉币詠沓袚鷩壹夗椖�1379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6項;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13項,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科技創新獎2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0項、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獲中國專利獎金獎2項、銀獎1項、優秀獎6項;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官方公布的2019年國際專利排名中,我校位居全球教育機構第13位,中國高校第5位;在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上,位居全國高校第6位。學校發起并成立了“一帶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聯盟;現與全國50多個城市及中糧集團、光明乳業等多家知名企業開展全面合作;建有江南大學宿遷產業技術研究院、江南大學(揚州)食品生物技術研究所等11個;江南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獲評5A級大學基金會。 學校堅持師生為重、服務為先,傾力打造曲水流觴的現代化生態校園,為學生提供設施先進、功能齊全、優質舒適的成長環境。校園占地面積3250畝、建筑面積110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63萬冊;生均教學科研儀器3.54萬元;“智慧校園”建設日臻完善;建有體育場、體育館、文浩科學館、大學生活動中心等文體場館和16個學生公寓組團;學校獲教育部校園規劃一等獎,被評為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獲全國“公共機構能效領跑者”稱號等。 學校的綜合實力和辦學影響不斷提升。在教育部組織的第四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學�!拜p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位列A+檔,“設計學”位列A-檔;在2021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學校15個學科入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連續三年蟬聯世界第一;在ESI全球影響評價排行榜上,學校農業科學、工程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環境與生態學9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其中農業科學躋身前0.2‰;學校位居ESI綜合排行中國大陸第57名;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編制的《2021中國大學評價》中,位居全國第45名;在人民網發布的2019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上,位居全國第31名。學校是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平安校園。 “江南開學府,萬頃湖波揚;屏障九龍好,山高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