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貴陽人文科技學院在江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西考生上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的分數在445至500分,位次為120395至34721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45至500區間才能上貴陽人文科技學院。
一、江西考多少分能上貴陽人文科技學院
1、2022年江西考生上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0395名;
2、2021年江西考生上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3473名;
3、2020年江西考生上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4502名;
4、2022年江西考生上貴陽人文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9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020名;
5、2021年江西考生上貴陽人文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398名;
6、2020年江西考生上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721名;
二、貴陽人文科技學院在江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貴陽人文科技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47 | 120395 | 省教育廳 |
2022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493 | 37020 | 省教育廳 |
2、2021年貴陽人文科技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45 | 113473 | 省教育廳 |
2021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15 | 36398 | 省教育廳 |
3、2020年貴陽人文科技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73 | 94502 | 省教育廳 |
2020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00 | 34721 | 省教育廳 |
填志愿必須要服從調劑嗎
選擇服從調劑,如果考生沒有達到該校專業分數要求的話,可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從而提高錄取概率;如果分數達到考生所報考的專業,該專業人數也未錄滿的話,那么也會直接被該專業所錄取,選擇服從調劑對考生是否能進入喜歡的專業沒有太大影響,重要的還是考生自己的分數,因此選擇服從調劑對考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被退檔是不服從調劑最嚴重的后果,熱門的學校和專業自然是大家都想去的,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優勢不明顯或者是競爭力較差的考生,很大幾率會被學校退檔,而退檔之后將不再檢索該考生其他平行志愿,考生只能參加下一批次錄取或者是補錄。
如果有考生一定要選擇不服從調劑的話,就盡量選擇自己的位次在錄取位次以上的學校報考,這樣才能避免被退檔。
服從調劑可以提高考生的錄取概率,同時減少被退檔的幾率,運氣好的話可以低分進入一個好大學。要說服從調劑的弊端,那就是不能保證考生被喜歡的專業錄取,甚至與自己初衷相差甚遠,但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轉專業的機會,考生也可以在大學里轉專業。
總得來說,服從調劑會為考生增加錄取機會,在服從調劑這一欄一定要慎重思考,如果考生沒有勾選,默認是不服從調劑的。
專科能填多少個志愿
一般情況下,高職專科志愿都是可以填報6個平行的學校志愿,每個學校可以填報6個專業,但各省份數量不同。
1、專科填報志愿有一個第一志愿,五個第二志愿。每個學校可以報5個或6個專業。填報志愿是考生與院校之間的一種“雙向選擇”:一方面考生通過填報志愿,表達自己向往何種院校、喜歡的專業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報的志愿為其錄取的基本依據,從眾多的報考者中擇優選拔合格的新生。
2、要考慮自己的志趣、特長和國家的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無疑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選擇國家建設急需的專業,能使青年人將來較可能做出重大貢獻。
三、貴陽人文科技學院最新介紹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貴州民族大學申辦,貴州鵬程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確認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花溪校區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譽為“高原明珠”的貴州風景名勝區貴陽市花溪區,大學城校區坐落在產城融合創新、生態文明示范的貴安新區,總占地面積600余畝,建筑面積34萬余平方米。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76萬余冊,校園環境優美,教學生活設施配套齊全。 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通過近20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文、工為主,法、理、管、教、藝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下設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法學院、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體育與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新創業學院8個教學單位,開設有36個本科專業,在校生達1.7萬余人,共向社會輸送畢業生2萬余人,為國家特別是貴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 學校現有專兼任教師978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占45.8%,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76.8%,其中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黔靈學者”、貴州省省管專家、貴州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等教學名師30余人,有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十大創新團隊”2個。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按照“突出應用、培育特色、提高質量”的思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的“3+1”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學校推動科教結合、產教融合,加強學校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先后與慧科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貴陽君子謙行科技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兼具人文和科學精神、本領過硬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以“激發創意、鼓勵創新、發展創客、扶持創業”為使命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并取得了優異的成果。2019年“銀鳳釵頭”項目獲得了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金獎,實現貴州省在該項賽事上金獎零的突破。此外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共獲得國賽2銅、省賽1金2銀的較好成績。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通過學科建設統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努力推進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現設有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傳承創新重點研究基地(高等院校)”,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方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調研基地,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與社會思想史學會研究基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研究基地,中國民俗學會基地,貴州省教育系統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 學校廣泛開展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先后與北京語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西南大學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每年選派100余名學生到校外交流學習。先后與英國赫特福德大學、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泰國蘭塔納功欣皇家理工大學、泰國西那瓦大學、法國上阿爾薩斯大學、勒阿弗爾大學、英國格林多大學等高校進行交流合作,通過“千人留學計劃”項目,每年選派20余名優秀學生赴國外交流學習。 學校先后榮獲“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全國創建新型智庫先進社會組織”“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學校”“貴州省第五批民族民間文化教育項目學校”“貴州省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面向未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秉承“修身、自信、樂學、篤行”的校訓,努力把學校建設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社會信賴、人民滿意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貴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撐,為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作出更大貢獻。 (注:相關數據截至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