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審議及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委員討論提出的意見和建議,3月16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共修改充實了78處(有的修改綜合了多條意見)。其中,教育部分增加了“繼續推動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與“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兩處表述。
為什么要作出這些修改?中國教育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教育專家周洪宇和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
讓周洪宇欣喜的是,他提出的“繼續推動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應加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建議,得到了采納。
“在審議時,代表們對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就有很多討論�!敝芎橛罱忉屨f,這主要是因為現在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意愿特別迫切,但還不太順利,尤其是一些校長對此還有一定的顧慮。代表們認為,應用型轉變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在周洪宇看來,“繼續推動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這句話,應該跟“雙一流”建設聯系起來理解。他認為,我們一方面在推進“雙一流”建設,但“雙一流”建設解決的是部分高校沖擊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問題。然而,能夠進入“雙一流”的畢竟只是少數高校,那么,占絕大多數的應用型高校怎么辦?
周洪宇認為,增加的這句話還隱含更深層的含義??即政府對高等教育管理的總體思路�!拔覀儾荒苣靡话殉咦觼碓u價高等教育,鼓勵部分高校向應用型轉變也是高等教育分層分類管理的要求。我們既要沖擊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也不能忽略應用型高校的發展�!敝芎橛钫f。
“政府工作報告里應該有民辦教育一句話�!痹趯徸h政府工作報告時,張志勇就建議加入“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的內容。
在張志勇看來,這種支持和規范應該使民辦教育向著教育家辦學方向發展。他說:“《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把民辦教育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種,并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領域只能舉辦非營利性民辦教育。這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它以公益屬性為主,鼓勵民辦教育者因教育情懷而辦教育,而不是以營利為目的;二是各級政府可以為這些辦學者提供經費、項目等支持,減輕他們為籌措教育經費而面臨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