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政策,惠及千萬家庭和學生。根據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的《“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實施方案》,800名援藏教師2017年奔赴西藏,開啟了“組團式”教育援藏新模式。援藏教師來了,他們為西藏帶去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本報特別擷取拉薩、日喀則、山南三市援藏案例及一位援藏教師筆記??
拉薩:用好政策增強造血功能
,拉薩市率先試行“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進而向全區推廣。三年來,在北京、江蘇等省份的支持下,拉薩市受援的兩所中學教學質量有了飛速提升,進而帶動、輻射其他學校辦學水平的全面提高,這對于補上拉薩教育短板、全面提升拉薩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新模式在拉薩的成功實踐,得到了中央、區黨委、區政府的肯定。迄今為止,援藏省市共派出教師300余人,管理干部40余人;投入援藏資金14.48億元;受援學校由最初2所拓展到9所,拓展了“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覆蓋面,使更多的區內學生實現了不出拉薩就能享受內地優質教育的夢想。
高度重視,周密部署。按照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要求,成立了以拉薩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醫療和教育組團人才援藏領導小組,專門成立援藏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形成工作專班全力推進工作。制定了《關于區、市兩級“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拓展實施方案》《關于深入貫徹落實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的實施意見》《拉薩市“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三個一”工程實施方案》,為開展“組團式”援藏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責任。
完善機制,助推有力。完善協調推進機制,積極與受援學校溝通交流,及時研究政策、解決實際問題。完善督查通報機制,圍繞重點任務每周進行一次工作盤點,每月召開一次推進會,建立健全工作動態周報告制度、工作落實情況月報告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領導小組專題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確保工作高效、有序推進。
落實政策,服務到位。制定《北京、江蘇教師援藏優惠待遇執行辦法》,明確援藏教師職務(職稱)晉升、工資待遇、生活補貼、醫療費用、表彰獎勵等優惠政策。援藏教師一人一個套間,配備彌漫式供氧、冬季供暖等設備。107名首批援藏教師均獲得市級表彰獎勵,其中北京實驗中學熊愛國等教師還被評為自治區級援藏優秀教師。
充分調研,“壓茬交接”。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江蘇省教育廳領導深入基層,就全市6所新援藏拓展學校工作可行性進行了前期調研。緊緊圍繞“組團”和“精準”兩個基本點,梳理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明確權責關系,確保政策落地生根。按照“壓茬交接”的要求,保證前后批次援藏教師能夠充分溝通交流,做到人才不斷檔、工作有銜接、經驗可傳承。
做好外訓,增強“造血”。拉薩市分別與北京市教委、江蘇省教育廳簽訂了培訓協議,2017年完成了首批“組團式”60名外訓骨干教師赴北京和江蘇培訓事宜,召開了首批外訓骨干教師成果匯報會。認真總結經驗,在立足實際、搞好對接、打造自身隊伍建設、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上加大力度。
借助外力,“送教進藏”。3年來,北京、江蘇教育專家團92人參與送教下鄉活動,為拉薩市和六縣兩區中小學教師開展短期培訓、教學教研指導、業務“傳、幫、帶”活動,3012名本地教師因此受益。
下一步,拉薩市將進一步深化“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成果,持續做好援藏教師的服務和管理,確保援藏教師留得住、融得進、干得好,將這項打基礎、利長遠,造福雪域高原各族人民的重要工作做好、做實,努力使效益更加凸顯。
一是瞄準一個目標。即瞄準“辦家門口內地西藏班”的目標,用好用活國家政策,聚集多方力量,切實提高受援學校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輻射帶動全區學校發展。
二是實現一個到位。即實現對援藏教師“關心關愛到位”,堅持對援藏教師高看一眼、厚愛三分,扎實做好援藏教師的后勤保障,落實好各項激勵政策措施,讓援藏教師在拉薩干事有平臺,成長有空間,生活有保障。
三是嚴把一個關口。即嚴把“參訓教師選送關”,與援藏省份教育部門做好溝通對接,加強對外訓教師的跟蹤指導,通過交任務、壓擔子、提要求,促進外訓教師真正能夠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四是形成一個氛圍。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向社會廣泛宣傳“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政策舉措,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使“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圍。
日喀則:建好機制為援藏保駕護航
為幫助西藏整體提升教育內涵式發展水平,上海市、山東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分別對口支援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市一高、市三高、桑珠孜區二中。2017年日喀則市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教師共有170人,全面承擔了各受援學校的管理、學科教學、班主任、備課組長等方面的工作。
日喀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市教育局黨委書記董昆紅、局長索旺經常到各受援學校、援藏公寓看望援藏教師,平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上給予援藏教師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支持,讓援藏教師住得安心、吃得順心、工作開心。同時,各省市教育廳也為援藏教師生活和各方面提供最大的關愛與支持。
在教育教學方面,日喀則市教育局加強班子建設,明確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管理人員、專任教師的崗位職責。在援藏教師學科專業需求、援藏年限等方面同派出學校進行細致溝通,優先保障學校理科、薄弱學科的師資需求,補齊受援學校各學科的教學短板,夯實薄弱學科的師資基礎,培育壯大優勢學科的競爭力。同時,各受援學校可在中層管理干部聘任制管理、專任教師競聘上崗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切實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社會的可承受度,提高學校的用人活力。
在教學教研工作上,“組團式”援藏教師與本地教師建立“一對一”“一對多”幫扶對子,大力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開發,制定符合各受援學校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學習課程,做到“靶向治療”。同時,援藏教師還與當地教師一起認真教研、主動交流,積極參加公開課展示研討活動。
首批“組團式”教育人才各支援省市在援藏期間,準確定位援藏工作方向,不斷提升工作的創造性和執行力。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各受援學校在學校管理、校園文化、硬件建設、教師隊伍建設、辦學業績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形成了一系列工作亮點。
最大的亮點莫過于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取得了跨越式進步。以上海市援藏教師所在的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為例,小考、中考、高考成績實現歷史性突破,學校六年級的學業水平考試名次從去年的全市第36名躍居今年的第5名;小考成績達到內地西藏班分數的人數從5位達到9位,幾乎增加一倍;中考成績打贏攻堅戰;高考成績歷史上第一次實現文科、理科上線率同時100%。以黑龍江援藏教師所在的桑珠孜區二中為例,學校有13個科研小課題被批準立項,其中市級科研課題8項,區級科研課題5項,漢藏教師共有58人參與課題研究,教師參與人數創歷史最高。科研立項填補了桑珠孜區二中科研歷史的空白。
在一年援藏工作期間,四省市各有各的經驗和做法,他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上海工作隊引進上海市“校本培訓課程模式”“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模式”等師訓經驗,構建“新任教師?成熟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梯隊校本培養體系。工作隊還與上海對口支援的五地(江孜、拉孜、薩迦、定日、亞東)結對,開展送教下鄉。
山東工作隊加強結對共建,援藏團隊與受援學校團隊深度融合,兩地管理干部共同配置成“雙引擎”式校級管理團隊,在校級領導中推行低重心、接地氣的“一線工作法”,包括“副校長包年級制度”等。今年7月,學校進行中層干部全解重聘工作,進一步優化了干部隊伍建設,激發了管理活力。
吉林工作隊緊密結合日喀則市第三高級中學實際,制定了“123456”(圍繞一個核心,抓好兩個突破點,實施三種途徑,開展四項措施,做好五方面保障,實現六個目標)工作方案,其中四項措施包括實施以援藏教師為主導的集體備課工程、援藏教師引領示范工程、援藏教師幫扶工程、在校教師全員培訓工程。
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的一項根本任務,是為西藏培養一支“永遠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援藏人才正在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大的力度,形成教育精準幫扶的長效機制,確保援藏工作取得實效,創出一條“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的新路。
山南:“兩個融合”促人才“組團”發展
山南市共有援藏教師140人,其中安徽首批45名援藏教師對口市二高援藏一年已結束,第二批已進藏實現“壓茬式”交接。湖北省對口市一高50人,湖南省對口市三高45人。山南市派往三省跟崗學習教師70名,目前首批已結束返崗,第二批9月份派出。
山南市教育局于2017年7月成立“組團式”援藏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抽調人員組成工作專班,由教育局主要領導負責,堅持每月召開領導小組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
加強制度建設。山南市教育局制定了《山南市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實施細則》,三所高中也正在修訂完善學校的實施方案,對團隊作用的發揮實現目標和任務的規范化管理;修訂《山南市“組團式”援藏教師安全協議》,制定預案,確保援藏教師寒暑假往返順利;制定《山南市援藏教師考核管理辦法》,對援藏教師期滿后在藏工作成效、作用發揮、安全等方面進行制度化管理;制定《跟崗教師學習成效評價與考核機制》,每月收集學習心得,并要求學員提交學習成果與調研報告。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自治區財政支持山南市受援學校資金4500萬元,已按投入計劃全額撥付至受援學校。
加強后勤保障與教師關懷。目前,經自治區教育廳、財政廳多次審核,山南市已下發援藏教師補差工資、探親休假路費、體檢費及生活補助等,讓援藏教師的待遇得到保障。積極推進援藏教師周轉房建設,自治區專項投入3373萬元,5月已開工建設,預計9月可入住。
加強“兩個融合”,形成人才互助機制。從援藏工作開始,山南市教育局積極加強援藏教師、在藏教師“兩個團隊”的融合,通過教師間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教學教研活動、教師基本功大賽,實現教師間的融合。援藏教師對學生開展談心、家訪結對資助等活動,實現了師生間融合。
今年3月初,山南市教育局組織召開本地教師與援藏教師共同參與高中教學質量提升研討會,援藏教師提出的多條意見已轉化成提升高中教學政策下發落實;援藏教師積極參與各受援學校的會議和活動,提出內地辦學經驗和教育規范化的豐富意見,并積極貢獻原單位的教研成果和教學資源平臺;援藏教師指導本地教師,成功申報自治區教育廳教育課題兩項,市級教育規劃課題5項。與此同時,各校聘請了富有經驗的援藏教師為援藏教研主任或教研組長,修訂了多項教學教研制度,對教學教研活動進行了規范,使學校教育、教學與教研活動規范化、細致化,為實現有效課堂、有效教研奠定了基礎。
在2017年高考中,三所受援學校均取得升學率大幅提升的好成績。
“組團式”援藏開展一年來,團隊內部有機團結在一起,并與當地教師進行有效交往、交流、交融,“兩個團隊”相互學習,全面摸實情,制訂了援藏教育教學計劃,對受援工作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兩個團隊”從工作融合到情感融合,逐步實現了管理、教學、教研的緊密融合。
在創新援藏機制上,山南市教育局積極探索和開發“組團式”援藏教育人才和援助學校資源,2017年12月初召開首屆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研討會,對援藏機制的創新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推進山南市教育改革工作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經過多次協調,山南市三高與湖南省長沙市一中建立聯校,目前已開展多項人才培養、管理、技術、資金等援助工作。市一高、市二高與受援省份5所學校達成“手拉手”幫扶關系意向。在意向結對中,以山南市受援學校發展短板為導向,以項目援助為目標,形成精準化有效結對幫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