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工程學院開設“網紅學院”一事引發關注。校方回應稱,“網紅學院”既不是獨立學院,也不是具體專業,而是學校與企業進行“校企共建”的一個培訓項目,目前已有19名學生參與,由企業提供培訓老師和實踐機會,學校提供場地和設備,學生憑自愿參與,旨在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網紅學院”合作企業稱,會對學生進行“索要禮物”等直播技巧的培訓,之后與學生簽約,讓他們成為企業的全職主播。(9月21日北京青年報)
時下,對“網紅”這個詞大家并不陌生,尤其對“網紅達人”,大家的評語往往是眾說紛紜,褒貶不一。但沒想到“網紅”竟然能走進高校,成為校企聯辦的培訓科目之一。校方的回答是滿足于學生的就業,主要面向畢業班的學生。期出發點無可厚非,提前給畢業生的就業進行充電、鋪墊,也是用心良苦。
但在我看來,開設“網紅學院”還是考慮得不夠周密,隨意性因素太多。畢竟時下的“網紅達人”,不是通過高校門檻培育出來的,而是一些文化傳媒公司刻意打造出來的。他們拼的不是學歷層次的高低,多數拼的是青春、顏值,并且有些網紅只是“曇花一現”,不可能“紅”一生。再看看學生披露的“網紅”課程表,他們還要進行“索要禮物”的技巧培訓,這樣的培訓條目,是不是違背高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宗旨?答案不得而知。
毋庸置疑,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是有自主權,但也不能濫用自主權,不從專業目錄當中選取專業,而是打著便于學生好就業的“旗幟”,就開設培訓科目,搞一些奇葩專業。對于無厘頭的專業,不僅教育主管部門不會鼓勵,社會也不會認可。我認為,就目前而言,“網紅”還不能成為一種職業,因為它僅是一種新興現象,還沒有相關的學科內涵,不具備成為一個專業的基礎。
在8月30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就有相關負責人表示:有的學校開出“奇葩”專業,這些專業在設置時應該要經過論證,并且經過相應的認可程序,不能任意為之。由此來看,高校專業的設置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是要有科學性的。像這家高校開設的“網紅學院”,大有不夠嚴肅、不夠理性之舉,是一種追隨潮流的表現,與開設“明星專業”沒什么兩樣,不是我們高校教學管理應有的“正確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