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產學研合作是新一輪來華留學教育事業發展的契機,也是服務國家大政方針的有效方式。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在擴大生源途徑、搭建留學生出口平臺、解決出海企業人才需求方面的價值日漸彰顯。
與企業共同制訂培養方案
“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核心就是把握社會發展趨勢、行業發展動態和市場需求變化,從一點一線的人才培養逐步發展為面向社會、面向整個市場的廣義訂單培養。為達到這個目標,企業參與教學計劃的制訂和教學全過程,并及時考察人才培養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訂單式”人才培養教學過程特別是實踐教學過程及質量控制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把“訂單式”人才培養的目標落到實處。在具體操作中,可以將企業對來華留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需求以實習、實踐的形式納入學分體系,并將企業對來華留學生的理論基礎、行業技能等需求體現在教學內容中。企業在來華留學生實習過程中將學生能力短板及時反饋給學校,學校進一步完善培養方案。
利用企業物質和智力資源
企業的設施、設備和行業操作管理經驗都是學校教育很難甚至無法提供給學生的,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不僅可以提升企業定向人才培養的水平,而且能夠從廣義層面提升在校學生整體的適應社會、適應市場的能力。例如,順豐速運集團深圳總部來華留學生實習基地的建立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生的社會實踐提供了基礎,每年都吸引著大量來華留學生參與到寒假、暑假實習項目中,使他們的知識結構不僅僅停留在課本上。
積極構建雙向對接體系
學校在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努力實現四個方面的雙向對接:一是理論教學與實習、實踐對接,實習、實踐需要的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與強化;二是實習、實踐與崗位技能對接,專業崗位需要的技能在實習、實踐中訓練到位;三是素質培養與企業用人對接,將企業用人需要的素質,如行業基本知識、實操技能、各類辦公軟件技能等納入教學內容;四是學生角色與職業角色對接,在實訓過程中讓學生提前進入職業角色,模擬行業實操,加強學生到企業的見習和實習能力。
實踐證明,校企合作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學生、學校、企業的“三贏”,發揮企業和社會的力量,促進來華留學生招生、就業、創新創業工作,進而促進來華留學教育質量和規模的提升,再以高校為橋梁反哺企業,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