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1世紀追求教育公平與質量的時代挑戰,以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契機,促進區域學前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是學前教研急需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我們依據教研工作的基本規律和要求,以問題為導向,以提質量、促均衡為目標,以轉變教研思路、創新教研模式為策略,圍繞貫徹落實《指南》、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行了探索。
夯實“園本教研”之基,搭建教師專業成長基礎性平臺
幼兒園是執行和貫徹《指南》的主體,幼兒園教師對《指南》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指南》落到實處的關鍵。目前,部分公辦幼兒園存在園本教研形式單一、教師參與度低、缺乏實效等問題,而大部分民辦園、農村園不會組織園本教研。實施《指南》如果僅僅依靠數量有限的專家和教研員去指導是遠遠不夠的,將園本教研變為教師自主學習和專業發展的平臺,助推幼兒園成為學習型組織,對全面貫徹《指南》更具價值。
為此,我們將抓實、抓好園本教研,提升園本教研質量作為貫徹《指南》的切入點,通過“培、研、學、引”系列活動,推動園本教研質量及覆蓋率的雙提升。一是開展專項培訓,提升教研能力。省教育廳設立專項培訓經費,每年組織一次園本教研專題培訓,引領相關人員不斷提升教研組織能力。二是搭建研究平臺,提供專業引領。由省級教研部門牽頭,集合省內各地相關優勢力量,成立“園本教研有效性提升”專題研究小組,為園本教研提供專業支持與引領。三是連接學習通道,補教研短板。農村園、民辦園是園本教研的薄弱點,我們以“結對子、傳幫帶”為策略,要求五星級幼兒園每年幫帶一所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民辦幼兒園,通過以強帶弱,解決園本教研中的短板問題。四是打造教研示范區,樹典型引路。設立省市縣三級教研示范區,積極探索有效帶動各級各類幼兒園開展園本教研的方法、途徑,通過高校、教科研團隊定期深入示范區進行診斷指導,推動示范區的實踐探索不斷向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園本教研的廣泛開展與落實,為教師踐行《指南》搭建了專業成長的基礎性平臺,確保廣大一線教師的實踐困惑在第一時間通過團隊互助得到解決,讓《指南》在基層落地生根。
構筑“四級聯動”教研體系,搭建區域合作共研平臺
學前教育城鄉間、園際間發展不平衡,幼兒園數量多、教研員數量少,是貫徹《指南》面臨的難點問題。在推進園本教研的同時,構建覆蓋城鄉各類幼兒園的教研網絡,確保城鄉廣大基層幼兒園能經常性地得到專業支持和指導,搭建合作共享平臺,有效促進城鄉師資均衡發展,是破解難題的關鍵。為此,我們將“構筑聯動教研體系,搭建互助共研平臺”作為貫徹《指南》的著力點,全面構建打破市域、園際界限的“四級聯動”教研工作體系。
首先,構建縱橫交互式教研網絡,覆蓋全員。以“地域相鄰、專題相近、強弱搭配”為原則,在省級教研部門統籌指導下,自上而下、層層推進,建立省級中心教研組?市級城鄉聯動教研組?區級協作體聯動教研組?園際協作體教研組,形成了省市縣園上下貫通的“四級聯動”教研工作體系。同時,通過基地幼兒園“一帶二十”的方式,組建園際間的教研協作體,將省域內萬余所幼兒園串聯成若干個教研協作體,形成了縱橫交互、覆蓋全員的教研組織管理網絡。
其次,明確各級教研工作職責,分層推進�!八募壜搫印苯M織架構中,龍頭在省、重點在市、核心在區、基礎在園。根據四個層級不同的工作特點,劃分確定各層級工作職責,做到四個層級職責明確、分工合作、分層推進。通過一月一次小組聯動,一年一次大組聯動,自下而上一級做給一級看(看中找問題、查困惑),自上而下一級帶著一級干(干中給指導、給策略),形成了既有縱向以解決教師實踐困惑為目標的專題共研內容,又有橫向以解決均衡發展為目標的側重研究內容的四級遞進式運行網絡。
再其次,完善聯動教研運行機制,共研共進。以“務實高效、互助共研”為原則,以網絡平臺為依托,實施三個階段、十個環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聯動教研運行機制。
三段式聯動教研,從關注教師的問題和需求入手,找準自身“病灶”;以現場共研、梳理解決策略為途徑,共同開出“處方”;以實踐檢驗、完善策略為目的,檢驗“療效”。在確認“療效”基礎上再進行推廣,擴大教研成果的輻射面。十個環節的循環運行,確保聯動教研計劃性、目的性、成效性兼備。同時,利用聯動教研平臺,及時收集、傳遞研究信息,做到學習資源、專家資源、活動資源的共享。這些資源對指導研究方向、提高研究效率、推廣研究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園為本,四級聯動”教研工作模式,在全面推進園本教研的基礎上,建立了園際間、區域間的研究共同體,讓教研從“個體”走向集約,從“單打”走向共享,形成了上下互動、城鄉共通、區域共融、共同發展的教研格局,實現了更多異質橫向資源的共享,以及有效的縱向專業引領,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帶動全員、促進均衡的有效手段,是促進園本教研和區域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推進《指南》貫徹落實的有效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