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氣科學專業畢業能從事工作,大氣科學專業就業前景如何,大風車小編為大家從網絡整理了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大氣科學專業基本屬性
大氣科學專業 | 大氣科學專業基本屬性 | |
學歷層次 | 本科 | |
修業年限 | 四年 | |
授予學位 | 理學學士 | |
文理比例 | 0:100 | |
男女比例 | 60:40 |
大氣科學專業介紹
專業簡介
大氣科學是研究大氣的各種現象(包括人類活動對它的影響),這些現象的演變規律,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規律為人類服務的一門學科。大氣科學是地球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大氣科學的分支學科主要有大氣探測、氣候學、天氣學、動力氣象學、大氣物理學、大氣化學、人工影響天氣、應用氣象學等。
培養目標
大氣科學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大氣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大氣物理、大氣環境、大氣探測、氣象學、氣候學、應用氣象及相關學科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大氣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科學思維與科學實驗(包括野外實習和室內實驗)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具有進行人文科學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進行理論分析、數據處理和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學科要求
該專業對物理、地理科目要求較高。該專業適合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熱愛大氣學的學生就讀。
知識能力
1.掌握系統的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具有扎實的大氣科學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進行大氣探測的技術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了解國家科技發展、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大氣科學及相關學科發展的理論前沿和最新發展動態;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考研方向
氣象學、大氣科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環境工程
主要課程
大氣科學概論(地球科學概論)、大氣物理學、大氣探測學、天氣學、大氣動力學基礎、近代氣候學基礎等。
就業方向
畢業后主要從事大氣物理、大氣環境、大氣探測、氣象學、氣候學、應用氣象及相關學科的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可就業于各級氣象部門從事天氣預報工作;海軍、空軍氣象工作;學校和科研機構;各級政府防雹救災部門等。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社會名人
鄒曉蕾、牛生杰、管兆勇等。
大氣科學專業就業前景
1、近十年平均薪資
年份 | 薪資/月 |
---|---|
2010 | 4046 |
2011 | 4378 |
2012 | 5391 |
2013 | 5979 |
2014 | 6980 |
2015 | 8089 |
2016 | 10060 |
2017 | 11055 |
2018 | 12160.5 |
2019 | 13741.9 |
2020 | 15528.5 |
2、主要職業分布
職業類別 | 具體崗位 | 比例 |
---|---|---|
銷售業務 | 銷售主管,銷售代表,業務經理,公務員,渠道/分銷專員,重點客戶經理,客戶經理,全國客戶經理,銷售咨詢,高級銷售主管 | 7.5% |
項目管理/協調 | 項目經理/項目主管,項目專員/助理,項目經理,項目總監,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助理工程師,項目助理,技術總監/經理,項目執行/協調人員,采購主管兼QA | 5.5% |
行政/后勤/文秘 | 總經辦,董事長助理,經理助理,辦公室文員,行政專員/助理,氣象預報員,觀測預報員,公務員,助理/秘書/文員,總經理助理—行政助理 | 4.5% |
高級管理 | 副總裁/副總經理,首席執行官CEO/總裁/總經理,金融支付事業部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信息技術總監,其他,總經理,合伙人,副總經理/副總裁,首席運營官COO | 3.9% |
運營 | 網絡運營專員/助理,論壇主管,運營主管,運營,網站推廣,網絡運營管理,聯合創始人、資訊主編,電子商務專員,總監/部門經理,電子商務經理/主管 | 3.1% |
其他 | 多媒體/游戲開發工程師 | 75.5% |
3、主要行業分布
序號 | 行業類別 | 比例 |
---|---|---|
1 | 環保 | 41% |
2 | 計算機軟件 | 10% |
3 | 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 | 8% |
4 | 教育/培訓/院校 | 8% |
5 | 新能源 | 8% |
6 | 檢測,認證 | 6% |
7 | 學術/科研 | 5% |
8 | 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 4% |
9 | 互聯網/電子商務 | 3% |
10 | 貿易/進出口 | 3% |
4、主要地區分布
序號 | 地區 | 比例 |
---|---|---|
1 | 北京 | 23% |
2 | 廣州 | 23% |
3 | 上海 | 11% |
4 | 深圳 | 9% |
5 | 成都 | 6% |
6 | 合肥 | 5% |
7 | 鄭州 | 5% |
8 | 武漢 | 5% |
9 | 南京 | 4% |
10 | 濟南 | 4% |
數據來源于大風車網,查詢請登錄:www.cReDITsai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