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質量管理工程專業畢業能從事工作,質量管理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如何,大風車小編為大家從網絡整理了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質量管理工程專業基本屬性
質量管理工程專業 | 質量管理工程專業基本屬性 | |
學歷層次 | 本科 | |
修業年限 | 四年 | |
授予學位 | 管理學學士 | |
文理比例 | 8:92 | |
男女比例 | 46:54 |
質量管理工程專業介紹
專業簡介
質量管理工程是研究質量管理活動基本規律的學科,其課程包括:統計技術、質量管理、質量工程、工程經濟、計量學、標準化、市場規制法、現代制造系統等內容。
培養目標
本專業緊緊圍繞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領域所急需的應用型質量管理工程人才應具備的知識體系與能力體系的要求,以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的形成、質量安全關鍵技術的突破和質量科學理論的實踐為中心,培養具有扎實的管理學、經濟學基礎理論,掌握現代質量管理工程領域的技術和方法,能對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領域內的技術經濟問題進行計測分析、評價、優化與創新,充分發揮標準的社會學和經濟學效應,保護消費者權益,培養促進社會經濟和諧高效發展的質量管理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質量管理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受到專業技能的訓練,具有從事有關質量管理工程項目的決策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學科要求
該專業對物理要求較高。該專業適合對質量工程方面感興趣、善于管理的學生就讀。
知識能力
1.掌握質量管理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 2.具有質量管理工程和服務等的標準化體系建設能力; 3.具有常規標準制訂及標準文件起草能力; 4.了解質量管理工程的前沿動態; 5.學習一門外語,具有一定的溝通交流的能力。
考研方向
工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學與工程、儀器儀表工程、公共管理、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主要課程
質量管理學、質量工程學、質量統計學、質量經濟學、計量與標準化基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質量規劃理論與方法、產品質量快速檢測理論與方法、電器設備質量檢測理論與技術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后可到各級政府質監單位、質量相關的事業單位及科研院所,企業質量管理部門從事質量策劃、質量設計、質量改進、質量檢測、質量數據統計分析、質量監督和管理等工作。該專業適合公務員崗位。
社會名人
馮祥源、朱世斌、郎志正等。
質量管理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1、近十年平均薪資
年份 | 薪資/月 |
---|---|
2010 | 3128 |
2011 | 3864 |
2012 | 4576 |
2013 | 5549 |
2014 | 6488 |
2015 | 6989 |
2016 | 7909 |
2017 | 8778.99 |
2018 | 9020 |
2019 | 10169 |
2020 | 12960 |
2、主要職業分布
職業類別 | 具體崗位 | 比例 |
---|---|---|
質量管理 | 檢驗員,QC,助理質量工程師,質量技術工程師,質量管理專員,化驗員,質量體系工程師,其他,品質工程師,質檢員 | 43.9% |
采購 | 供應商管理工程師,供應鏈主管/專員,供應商質量管理(SQE),供應商質量管理sqe,供應商品質中心主管,采購經理/主管,物流部---Danfoss 價值鏈,資源采購經理,采購工程師,SQE 實習生 | 5.3% |
銷售業務 | 招商助理,業務拓展經理/主管,大區銷售總監,渠道經理,區域銷售經理,業務主管,招商總監,招商經理,招商副經理,主管 | 4.7% |
行政/后勤/文秘 | 行政專員,經理助理/秘書,經理助理,行政專員/助理,總裁助理/總經理助理,行政經理/主管/辦公室主任,助理/秘書/文員,實習生,文員,總經理助理 | 4.4% |
人力資源 | 集團副總,行政/薪酬專員,以及分公司負責人,行政人力主管,招聘主管,人事行政專員,運營統籌/員工關系,員工關系/企業文化/工會,人力資源管理崗HRBP,人力專員 | 1.6% |
其他 | 生產主管,生產運營管理,生產計劃/物料管理(PMC),部門經理,生產主管/督導/組長,生產文員,生產項目工程師,生產管理,生產計劃,生產經理/車間主任 | 40.1% |
3、主要行業分布
序號 | 行業類別 | 比例 |
---|---|---|
1 | 建筑/建材/工程 | 23% |
2 | 房地產 | 17% |
3 | 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 11% |
4 | 新能源 | 9% |
5 | 汽車及零配件 | 9% |
6 | 機械/設備/重工 | 8% |
7 | 計算機軟件 | 5% |
8 | 制藥/生物工程 | 5% |
9 | 其他行業 | 4% |
10 | 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 | 4% |
4、主要地區分布
序號 | 地區 | 比例 |
---|---|---|
1 | 上海 | 21% |
2 | 深圳 | 17% |
3 | 廣州 | 11% |
4 | 北京 | 10% |
5 | 杭州 | 7% |
6 | 成都 | 6% |
7 | 武漢 | 6% |
8 | 蘇州 | 6% |
9 | 東莞 | 6% |
10 | 南京 | 5% |
數據來源于大風車網,查詢請登錄:www.cReDITsaiLING.coM